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演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所公认。那么,导演在戏曲广播剧(广播戏曲)中应该占有什么地位?它对戏曲广播剧的健康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它的特征、职责又是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戏曲广播剧应当建立导演制导演艺术可以说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短暂的艺术。从戏剧的起源、形成至发展的全过程,步步可寻到导演的足迹。但是,导演、导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现代化的推进和渗透,促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随之,群众由原来封闭型的大一统审美趋向,转呈为放射性、多层次、多触角的审美裂变。各种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受到时代浪潮的洗刷和陶冶,不断分化、聚合、蜕变、衍生。于是有的艺术步入了危机性的低  相似文献   

3.
范军 《出版科学》2001,(4):32-34
就一首诗、一篇章来说,标题是其旗帜或眼睛。它揭示主题,展示中心思想或内在意蕴。好的标题,能引导读抓住章主旨,产生阅读兴趣,进而一览全。中国古代学艺术家一向很重视诗标题。清代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唐代名诗人贾岛作了更为直接,也更为生动形象的阐发:“题,诗家之主也;目,名目也。如人之眼目,眼目俱明,则全其人中之相,足可坐窥万象。”题目之于诗,犹如人的眼睛。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通过题目这一诗的“眼睛”,读是可以洞悉“灵魂”、“坐窥万象”的。  相似文献   

4.
戏曲广播剧是广播艺术形式之一,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已经诞生的数百部戏曲广播剧中,有很多剧目,甚至是被公认为较优秀的剧目,仍然不具有鲜明的广播特点,而非常近似一部舞台剧的实况转播。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戏曲和戏曲广播剧的分析,来结识一下戏曲广播剧这个广播艺术中新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5.
微型剧初试如果我们留心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微型产品正在进入人们的生活。微型电子计算机、微型照相机、微型电视机等是一类;微型小说、微型电视剧、微型广播剧、微型雕塑等等则是另一类。“微型产品”是随着人们时间观念的转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审美要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化,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多方面的要求,应运而生的。于是,我联想到了戏曲广播剧。除了已经问世  相似文献   

6.
戏曲广播剧是文艺广播的新品种。它以鲜明的戏曲风格和比戏曲舞台剧更接近生活的特点,为广播艺苑赢来了更多的知音。自八十年代初第一部戏曲广播剧诞生以来,已有数以百计的戏曲广播剧进入了千家万户。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作为戏曲广播剧重要组成部份的音乐,对于一部戏曲广播剧的成败优劣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就戏曲广播剧音乐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戏曲舞台剧音乐的异同等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为了便于论述,我们把广义的音乐中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发挥戏曲广播的优势,我们大家都在探索一种吸收戏曲艺术的可听部分,摆脱开舞台色彩的听觉形象,直接进入人们的生活,既有广播特点又具戏曲特点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我们暂且称之为“戏曲广播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不单已经诞生,而且许多兄弟台都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有见地的理论研究。对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在其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探讨,无疑是其成长的重要条件。在诸方面的探讨中间,除了研究其与姊妹艺术的共性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涌现出的纪实题材广播剧格外引人注目,不但在国家各类评比中屡屡斩获大奖,在广播市场上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提出广播剧纪实美学这个概念,以期为广播剧的创作实践提供一个可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真、善、美,就是我全部的主题,真、善、美,变化成不同的辞章;我的创造力就用在这种变化里,三题合一,产生瑰丽形象。——莎士比亚广播剧作为听觉艺术,这是广播剧艺术的特点和特殊性,但同时这也是广播剧艺术本身的局限。因为广播剧闻其声却未见其人,所以广播剧要求用耳朵来编剧、来导演、来演播,一切都得围绕着“听”来进行,忽视了这一点,恐怕是搞不好广播剧的。  相似文献   

10.
戏曲广播剧是戏曲和广播剧的结合,是一个新的广播艺术品种。促进这一艺术式样的健康成长,不仅有利于发挥广播文艺的教育、认识、欣赏等作用,而且对于舞台戏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来,从艺术范畴看,“任何艺术实践就是同时探索内容和探索适合此种内容的形式的过程。”但  相似文献   

11.
戏曲广播剧作为电台广播戏曲的一个新的艺术品种是近来才产生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不断实践、探索。戏曲广播剧要不要打击乐?如何运用?我认为要用,但必须用得适当。根据是什么?这里我想先就怎样理解戏曲广播剧这个概念谈点认识。我认为戏曲广播剧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戏曲化,二是广播化。两者各有特性但又有共性,对戏曲广播剧打击乐的运用问题,我也正是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广播剧艺术区别于其他戏剧艺术的根本之点是有声无形。有声无形是广播剧的局限所在,也是它的优势所在。总之,是它的特征所在。取消了这一特征,也就没有广播剧这一艺术品种了。在广播剧的创作中,场景建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建构场景的唯一物质材料和手段是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乐和音响),舍此再没有别的物质材料和手段了。然而,多年来,对它的理论研究却甚少。本文拟结合我们创作《三国演义》广播连续剧的实践,对广播剧场景建构的美学特征,作一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剧从建国以来,真正得到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也就是自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开始的。1980年以后,广播剧研究会在剧协、部领导的支持下,在中央台和大部分省、市电台的配合下,举行过多次评奖活动和各种专题学术理论研讨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自1990年开始,主办“蜀秀杯”广播剧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播剧的社会地位。本文仅就10年来的广播剧获奖剧目谈谈中国广播剧的美学品格。 一  相似文献   

14.
虚写与实写     
虚实原理广泛应用于审美领域的各个方面,虚实相生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方法。所谓“实”,是指文学家、艺术家塑造的外在的艺术形象,所谓“虚”则是指作者提供的作品中的“实”的部分,间接地提示、暗示或象征所表达的内容。如果说“实”的这部分内容,是引起欣赏者美感的基础,那么“虚”则是作品间接提供给欣赏者的要经过想象才能把握的审美内容。漫画的画面是有限的,要突破画面的有限性,表现时空的无限性,作品不借助虚实相生的方法,很难达到创作的深度和理想追求。 先举古诗作例子。我们读古典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写旅人的辛苦往往…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2003,(9):54-54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是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发号召的一种文字体裁,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这种文体具有多样性的形式,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短评、编者按、署名评论、书报评论、文艺评论、国际时事评论等。它既然是评论文章,就具有议论文的特点和功能,同其他形式的议论文一样,  相似文献   

17.
18.
一张好的图片就像一双顾盼生辉的眼睛,能为版面增添许多亮色。而图片运用的恰当与否,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图片说明的处理。图片说明就其说明问题的方式而言,可分为实说、虚说两种。分清这两类说明的不同功用,把握好图片说明实与虚的分寸,可以使图片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充分地为版面、为所配的文章服务。实说就是要说明图片的真实情况。图片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图片说明就要将其真实、淮确地表达出来。实说反映的是图片的客观事实,主要用于新闻性强的图片,其作用就是让读者了解图片本身乃至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如:①《大众日报》…  相似文献   

19.
范军 《编辑之友》2001,(4):18-20
就一首诗、一篇文章来说,标题是其旗帜或眼睛.它服务于揭示主题,展示中心思想或内在意蕴.好的标题,能引导读者抓住文章主旨,产生阅读兴趣,进而登堂入室,一览全文.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一向很重视诗文标题.清代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板桥家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此处之"题",有"题旨"、"立意"的意思,而标题则是题旨、立意最集中的体现.因此,标题及其所蕴涵的旨趣、立意对诗文创作来说,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题目在诗词(或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唐代著名诗人贾岛作了更为直接,也更为生动形象的阐发:  相似文献   

20.
靠传统的分析方法,仅仅注重分门别类地研究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的单独表情性能,已很难适应广播剧艺术的发展节奏。诸要素剧作职能的丰富性、特殊性,往往包孕在其整体功能里。本文试从三要素的整体效果出发,以系统科学的哲学观点为新的认识支点,尝试性地强调三要素的整体系统性,探求建立系统观的意义,就系统规律的具体应用谈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以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