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之友》2016,(8):12-18
本刊记者:大数据给出版业带来了新机遇,之前对于读者购买行为和阅读行为的洞察,是出版业缺乏的,但大数据使得这一影响出版业发展的外部难题解决得以可能.另外,就出版社的经营管理而言,大数据也可帮助编辑更好地配置出版流程上的各种资源.诸位专家,请各位就大数据给出版业带来变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以此分析大数据到底给出版业带来哪些机遇?或大数据出版到底具有哪些优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出版业转制改革以及生存发展并逐步融人国际出版业的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很猛,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朵奇葩和亮点。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事业,人们都在作着各种各样的思考。大学出版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别于非大学出版的特点何在?它的关键定位又是什么?在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形势下,大学出版未来的走向又应该是怎样的?通过对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观察和了解,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3.
吴丹 《新闻传播》2023,(7):92-9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促进出版业的快速发展。21世纪初,为了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很多出版社开始进行内部改革,将编辑工作进行分离,由选题、组稿、审稿几个模块分别进行。而审稿环节主要由文字编辑负责,促进专职文字编辑这一行业的出现。专职文字编辑的出现,有效推动了出版业的良性发展。出版社的高速发展使书稿的数量大幅增长,一些书稿得不到及时处理,出现严重的积压问题,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很多出版社将文字编辑工作进行外包,还有一些出版社为了减轻自己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的压力,根本不设置专职文字编辑岗位,而是将所有文字编辑工作全部外包,导致出版社专职文字编辑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出版社专职文字编辑的困境,提出有效的发展路径,以此来缓解专职文字编辑尴尬的境遇。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文摘期刊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江 《出版广角》2011,(9):50-53
数字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为传统出版业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自身优势与劣势都非常鲜明的文摘期刊能够采取怎样的发展路径?面对数字阅读带来的版权争夺战,文摘期刊是隔岸观火还是有所作为?数字技术对文摘期刊来说到底有何价值?面对新媒体大潮和数字出版时代,文摘期刊乃至传统出版业究竟该向何处发力?本文尝试从版权经营、数字内容资产管理、未来出版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云计算在出版业的应用畅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中的亮点——云计算,从概念炒作终于走向行业应用,引起了社会各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云计算到底有什么好处,云计算与出版业相互碰撞,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出版业建设出版云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通过对云计算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尝试性地对出版业应用云计算的未来作出一些美好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业的长足发展,是世人有目共睹的。连续20年的高潮迭起,几乎把编书人推到逼仄地步。当每年13万种70多亿册图书粉墨登场之际,出版工作者一方面感到欣慰:文化建设的高潮,科技建设的高潮,终于在我们手下出现了;一方面又感到恐慌:好像什么样的书都出过了,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一本本样书推出去,回来的订数寥寥无几,是不是市场已经饱和?一个个出版社的仓库爆满,积压的数十亿码洋的产品把老总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是不是老百姓的需求已经得到完全满足?做书人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市场经济下出版业没法做了,任什么书,就是不上订数,加上教育系统的“减负”,教材教辅市场需求锐减,出版业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7.
王兆屹 《出版广角》2016,(15):77-79
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履行文化职责和壮大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微信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对用户的移动阅读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平台。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出版机构必须正视新兴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正视微信自媒体的价值,深入分析当前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传统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平台要做到精准定位,多种推送形式相结合;积极创新,多种推送内容相调和;挖掘应用,多种自定义功能相契合;突破限制,多种传播渠道相融合;广纳贤士,多种新媒体人才相聚合,才能发挥出版业公众平台的巨大潜力,打造真正属于出版业的微信时代。  相似文献   

8.
港澳台之窗     
话题聚焦 台湾都会区阅读习惯调查 在人口不超过2300万的我国台湾省,年出版新书(这里所指的新书包括新版、再版和改版——编者注)3万多种,每年有畅销几十万册的新书出现,民间登记在案的读书会多达2600多个。在这种背景下,阅读在台湾社会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民众在阅读什么,为什么阅读,阅读多少,社会阅读结构到底有哪些不足?为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久前台湾《网路与书》编辑部与台湾阅读协会共同主办了一次台湾都会地区(台北、台中、高雄)阅读习惯的调查。其中一些重要事实,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新论     
中国的出版业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行业?人们已经发表了许多议论,即出版业是事业;出版业是产业;出版业既是事业,又是产业。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区别社会功能和本质特征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说产业属性是出版业的本质属性,是说只有“生产商品的行业”即产业才能揭示出版业的本质特征。商品的外在形式五花八门,商品的社会功能也多种多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是它们之所以成为商品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旭茂 《出版经济》2001,(10):22-25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出版界谈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提起资本运营,出版行业的人们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恐怕就是社会效益问题.担心提倡资本运营会导致出版社惟利是图,只盯着赚钱,而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资本运营和社会效益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进行资本运营是否必然导致出版社惟利是图?业内对此问题的讨论多从出版业自身、特别是我国出版业的意识形态性来论述,本文则试图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资本(企业)、国有资本(企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敖然 《出版科学》2010,18(4):5-8
阅读需求仍然是图书出版业的核心驱动力。在新环境下,强烈的信息意识成为编辑的基本素质。技术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出版社转型的最重要动力。电子工业出版社据此做出了及时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2.
访美散记     
当前美国出版业概况 当今美国到底有多少出版社?一年到底出多少书?众说不一。因为美国办出版社不像我国有这么规范的审批手续,他们只要到有关部门进行注册,并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出书了。全美出版商协会主席威利奥茨先生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就这么说:美国现在出版社有多少,有的说5000家,有的说10000家,还有的说20000家,我这个出版商协会主席也搞不清楚。据我所知,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出版社大概是  相似文献   

13.
传统出版应该尽快向数字出版转型,实现产业升级,这是国内外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专业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占出版队伍的半壁江山,现在对数字出版是既憧憬期待,又彷徨观望。一方面,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提高,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其市场价值越发凸显。与此同时,社会阅读需求和形式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新闻出版署于3月14—18日就出版改革问题召开出国留学人员座谈会。现将座谈实录摘要如下: △关于观念变革。图书是什么?是商品;出版社是什么?是企业;出版业是什么?是产业。商品、企业、产业——这是我们的出版业建构新体制必须树立的观念。△关于出版社体制。在前一轮出版改革中,出版社以编辑工作为中心的传统出版体制并未突破。在日本,出版社的体制与机构设置是编辑与发行两大块并重,起主导作用的是贩卖部门。编辑人员与发行人员之比日本为1:1,台湾是1:4,马来西亚与印度则更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出版广角》2013,(11):94
全民阅读对出版业的重要挑战在于,出版业不能再走"我生产什么,你就读什么"的模式,而要"你读什么,我才生产什么"。——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现在80后、90后逐步成为我们新读者的父母,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得找他们到底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6.
深化出版社体制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客观要求,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然而,由于出版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出版社体制改革具有不同于国企体制改革的特殊性,把握这些特殊性,对中国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出版业的特殊性质1.出版业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出版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每年创造的GDP数额巨大(2004年我国图书的纯销售额为486.02亿元),具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属…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出版大提速已是有目共睹。从过去“一年出两书”到现在“一日出两书”,出版社的出版速度已加快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四十年前,从发排到印刷出版,一本书大约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十年前大约需要半年时间,而现在已缩短至一两个月,甚至有的书从选题到出版仅仅只需要5天。这一现象已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有人认为出版大提速是出版社盲目逐利引起的,并不符合出版的内在规律;也有人认为出版大提速是出版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适应,是出版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出版大提速现象到底应如何看待?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在这样一种背景…  相似文献   

18.
谈到阅读,个人强调阅读对自己的影响,老师或父母关心阅读对学生和孩子们的影响。但对于出版社而言,他们则关心社会的阅读风气是否旺盛,他们也更想知道哪些人最爱看书?是否也是最常买书的人?这些爱看书的族群又最喜欢阅读哪些书?如果有了这些答案,出版社似乎就可以针对这些族群的消费习性加以研究,如能做到投其所好,出版社所出版的书要成为畅销书的可能似乎也会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19.
天天典藏·常新港(8册)/常新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2010原创儿童文学到底应该给儿童带来什么,是阅读时的浮浅快乐,还是生活在别处的成长营养?常新港的作品触探到的,是人性的  相似文献   

20.
商业社会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个和企业关系密切的人群,他们有个共同的商业名称——代言人。如今,出版界也开始邀请演艺界及社会知名人士为出版社、为图书担任形象大使,以这种独特的形式向社会展示出版社的形象,推介自己的图书,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反响。到底形象代言人介入出版界,能带来什么?出版界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