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体会感动触动心灵学习表达师:说起感动,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同学们在学过的课文中,在电视上、报纸上、书籍中,一定看到过许多令你感动的故事或事情,谁来说一说?  相似文献   

2.
[案例]毕业班的一次作文考试,文章的主题要求学生反映父母对他们的关爱。结果全校将近400名的学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描写了雨夜自己生病,父母连夜冒雨背自己去医院的情景。趴在父(母)的肩上,自己深深地被感动了,强烈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反思]在批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描写的故事情节如出一辙,大同小异。这让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父母的爱仅仅只有在孩子生病时才表现出来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孩子的选材为什么会如此相似?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的思维仅仅局限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呢?我想,学生把这个材料作为首选,固然与平时看的作文选…  相似文献   

3.
淡化 《山东教育》2012,(15):45-46
当我们看到,很多父母和孩子在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不仅大声复述着书中的文字,还跟着书中的人物做各种肢体动作,全面参与到故事中去一同演绎,这时,我们能分辨是书本身感染着读者,还是读者自己在感动着自己?  相似文献   

4.
智慧的美丽     
《智慧的美丽》,“智慧”是谁的智慧?“美丽”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文章中“那个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但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确实令人赞叹。文中“我”被感动了,王小丫被感动了,“那个人”的父母也被自己的儿子感动了。相信你读了这篇文章,也会被“智慧的美丽”深深地感动。  相似文献   

5.
徐娟 《教育艺术》2008,(1):44-45
落水被救,在看着救自己的人在水中挣扎时,却默然地头也不回地走掉.因为没能收到资助自己上学的好心人的及时汇款,就打出这样的催款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供到大学毕业吗?我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什么事使我最感动"的问卷调查难倒了一所中学里的一大半学生,在"你曾经做过哪件事令父母最感动"一题中,不少学生更是交了"白卷".  相似文献   

6.
你给父母洗脚了吗? 一个来自日本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了很久。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公司在学  相似文献   

7.
顾增清 《考试周刊》2011,(93):42-42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动着我,从读书到教书已经读了无数遍,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感动,一个个新的收获。我总在想:自己是为作者感动?还是为"父亲"感动?还是为更多的我所接触过的学生的父母感动?所以,每次教学《背影》时,我都不敢有一丝的疏忽,怕有愧于熟悉的"父母们"。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前初登教坛时,总觉着自己的过去太平淡、太乏味,不值一提。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学生在日记中问我:“老师,你过去挺能吃苦的吗?”那一刻,我觉得很有必要跟学生讲讲自己过去的故事。于是,我以“听我讲过去的故事”为题组织了一次座谈式班会。学生终于了解了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艰苦,了解了我上初中时穿补丁裤的尴尬,了解了我求学路上的种种艰难……最让学生感动的是我中考落榜后  相似文献   

9.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引导学生懂得关爱父母,我在任教的两个班的110名学生中布置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为父母洗一次脚,并把洗脚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希望父母签上他们的感受。学生听了目瞪口呆。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来说便是: “听到这个作业时,我不禁笑出声来,太可笑了,怎么是给父母洗脚呢?老师怎么会布置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作业呢?”另一个同学则写道:天啊!老师有没有搞错呀!是父母给我们洗脚吧! 第二天给学生批阅作业时,我被这份特殊的作业感动了。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滴滴真情,透出儿女一份份诚挚的孝心。崔博同学在他的作文《给爸爸洗脚》中写道: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语文课不仅有能够提升学生智商的教学内容,更有能够充分发展学生情商的教学空间,而感动就是教与学中师生情商发展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故事中感动、在评鉴语言中感动、在读写迁移中感动、在宣泄情感中感动,如此形成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升华过程,就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提起作文,学生都说难。难在何处?难在没什么可写。于是一些学生开始为完任务而编造作文,东拼西凑,作文成了“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一次,笔者布置了一作文题目:感动了我。交上来的作文有为亲情感动的,都是写儿时半夜发高烧,父母连夜送医院,如何的照顾让人感动;有为人物事迹感动的,事迹是很感人,但全是报纸上搬下来的汶川地震或《感动中国》的人物新闻报道;有为友谊感动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球上的星星?什么意思?地球上怎么会有星星?在心理学上,有自闭症的孩子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你只能看得见他们,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他们就像星星一样,遥不可及。好久没有看过如此动人的故事了,那是一种静静地、深深地、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内心的温情和感动。它讲述了一个有阅读障碍的九岁男孩子差点被家人和社会抛弃,直到才华显露的历程。我一连看了两遍,每一次都泪流满面。一对父母拥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他每门功课都是满分;可同时,他们也拥  相似文献   

13.
在我身边有许多许多同学,也发生了好多好多的故事,其中最让我喜欢的便是身边的这些正值花样年华的女生。她们是如此出色,如此光彩照人。每当远在雪域高原的父母打来电话时,男孩们总是故作深沉,简单扼要地回答父母的问题,没说几句便挂了机,令电话彼端的父母好生惆怅;而我身边的这些女生呢,总是向父母问长问短,谈谈天气,聊聊学习,还不忘向家人祝福几声,又不忘对父母撒娇发嗲,让父母心里好生欣慰,挂机后,温情还在电话两端荡漾许久。每当父母从千里之外来到上海看望孩子时,男孩子的身体长高了不少,可是话也减少了很多,会使父母备感寂寞;可我身旁…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情感,激发朗读兴趣只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他们,以情传情,情景交融,朗读才能读出味,品出情来。如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小钱身上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画下来,多读几遍。"经过一番情感渲染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们很自然地找到了"这个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班主任,我常常是通过翻阅学生作文的方式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一次,我看到在一篇题为《感动》的作文中,学生刘珍珍(化名)这样写道:"我不知道什么叫感动,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可感动的事情。"一副冰凉、冷漠、哀怨的面孔跃然纸上。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么是什么境遇扭曲了这个年仅十六、七岁正处于人生花季的少女的心灵呢?经了解,原来这个学生刚刚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异了,母亲患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我在阅读学生作文时,常常被他们抒发的真情所感动。学生诉说的生命故事,充满对亲人的爱,也带着对人间的爱。有时,那些我认为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忽然以作文中的某一段话,令我刮目相看,那感觉就像亲眼见到了"掏出心来"!我觉得就凭这一段话,文章就有可取之处,当然也就觉得作文教学还是有效的。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他人;当然,写作是为自我心灵的完善,不是为了感动他人。珍惜生命中美好的每  相似文献   

17.
记得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抓住题目“番茄太阳”质疑,让学生读读找找文中几次写到“番茄太阳”,结合课文朗读感悟这三次“番茄太阳”的含义。这样上的结果是学生仍与作者有很大的距离。感觉是教师在硬拽着他们学习。而学生始终在文本之外看别人的故事.更不要说产生心灵的震撼了,而我自己读课文时,心里则涌动着一种感动、感激。那该如何将我这种成人式的感激与感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人物的内心,真切地去感受一番,真情地为他们的欢笑而欢笑,为他们的悲伤而悲伤呢?  相似文献   

18.
吕丽峰 《大学生》2012,(9):50-51
有个学生在杂志上看到我写的故事后,特意跑来找我聊天,希望我能写写学生留给我的感动。作为毕业班辅导员,六年来,我送走了近千名毕业生,学生们留给我的故事之多犹如繁星,或大或小,或明或暗,酸甜苦涩,落味不一,而最能感动我的好像只是一些微小的事,简单的话,普通的人。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看到一个类似“笑话”的真实故事:一个小朋友晚上对爸爸说:“爸爸,你能不能在没有灯的时候写字?”“可以啊,你让我写什么?”“请关上灯,在我的成绩报告单上写上你的名字!”这个故事初看令人好笑,但笑后却令人深思。老师“毫不留情”的评语深深地刺伤了这位小朋友,为了不让评语在家“曝光”,免受父母再一次对自己的“伤害”,他竟出如此“策略”,想蒙混过关,实在是难为了这位小朋友。由此看来,让一个孩子拿着老师写上评语和考试分数的成绩报告单给父母看,并让父母签名这件事,实在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有感于此,笔者呼吁:老师在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有一首歌曾经感动我很久很久,它是我上高中时听到的歌曲,虽然第一次听得不是很懂,但我还是很喜欢它。因为这首歌从名字到内容总给我一种别样的感觉,让我觉得它不简单。我猜想它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故事,事实证明,我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想听听这首歌吗?想知道这个故事吗?生:想。(充满期待地附和)(老师先播放前半部分,在利用课件展示故事背景信息后,再播放后半部分,最后组织学生谈感受,师生共同提炼出关键词"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