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局外人,我对北大改革本来不想发表意见,但是看到讨论中缺少点什么,也就有点忍耐不住.据介绍,这次北大改革的动因,主要是来自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新华日报》在9月2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北大招了多少农村娃”的新闻,报道了高等教育在城乡生源入学机会方面的失衡现状,其中提到“今年北大入学新生中农村生源比例占14.2%,农村生源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左右”,此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陆步轩从一个“山村穷小子”,变成“北大才子”,接着“落魄卖肉”,成了新闻人物,媒体闹得沸沸扬扬。然而,这台戏之所以能唱得这么热闹,全在于社会各界对“大学是什么、大学的精神和使命是什么”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有一种误会。北大改革的决策者们,也并没有从陆步轩的经历中看到北大教育的阙失。  相似文献   

4.
不管北大这个名字和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传统有着多么紧密的联系,对于北大人来说,北大,首先是一座大学。北大人颇为调侃地用“一塔湖图”来概括北大的特质,认为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是北大校史、人文和学术的象征。一座大学具备了这三样应该可以算是完整的了,所以在北大人的心里,北大从来都不是“一塌糊涂”的,相反,北大人总是很自信甚至有点狂妄地感到,北大就是No.1。  相似文献   

5.
不管北大这个名字和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传统有着多么紧密的联系,对于北大人来说,北大,首先是一座大学。北大人颇为调侃地用“一塔湖图”来概括北大的特质,认为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是北大校史、人文和学术的象征。一座大学具备了这三样应该可以算是完整的了,所以在北大人的心里,北大从来都不是“一塌糊涂”的,相反,北大人总是很自信甚至有点狂妄地感到,北大就是No.1。  相似文献   

6.
我没有机会进大学读书,也没有读过多少书,谈读书有点脸红。但幸运的是自己做了语文老师。一边教学,一边读书,便成了我这个“土八路”语文老师的一个特点;和学生一起读书成了我的一大快乐。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北大公布了新的自主招生办法,由中学校长实名向北大推荐高中毕业生。办法—经公布,立刻就引发了一片争议。网上民意调查显示,有七成网民明确表示反对。争议的内容,有对这一方式本身的质疑、有对出现新的“暗箱操作”的担心、有对选择学生标准的忧虑等等。北大,再次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对于无数心怀北大梦想的高中生来说,这样的幸运又有多少概率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最后一个堡垒”——这样的观点不免有些过激,但却实实在在地指出我国的大学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口。在全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始起步的大背景下,在“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的历史背负中,北大的师资人事改革不可能只是北大的“家务事”,也不可能只是关乎北大教师们的生计问题,它已经被提升到影响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反映中国大学办学理念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其在北大实施的改革更是令人瞩目。本文从“学术至上”、“民主办校”、“兼容并包”、“教育开放”四方面论述其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及其对现代高教改革的现实意义,以使现代高校建设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是有成绩的,因为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改革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推进改革,否则会使改革走向歧途。幼儿园课程改革有点像“摸着石子过河”,所以不能因为在过河时出了一些差错就横加批评和指责。但是,在“摸着石子过河”时,人们希望河水清澈一点,这样受挫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而今“,河水”似乎不是很“清澈”,甚至让人感到有点“摸不透”。不是吗?新名词、新概念和新理念太多了,这些“好看不好用”的东西把幼儿园教师弄得“晕头…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无比聪明的老哥,高二就考上了大学,现在就读于北大,这实在是令人骄傲的事情,要知道那可是北大!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别说考上北大,就是去北大逛逛也是件幸福的事啊!就连想想都流口水。  相似文献   

12.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大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陶爱珠.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为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北京大学正进行教师评聘的人事制度改革。从改革方案看,基本都是欧美一些名校的做法,并无多少创新之处,而且有的措施早已在国内一些大学实施。但由于北大  相似文献   

13.
香港制造     
《留学生》2014,(10):1-1
这段时间,“北大是否应该办成哈佛”成了知识文化界争论的热点。其实,就北大与清华来说,寻求变化可能一直是管理者所思考的重要课题。北大燕京学堂、清华苏世民书院的建立就是两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近日来正好拾掇了一些关于北大的趣闻轶事,与“面子”问题不无关系。因为北大乃国民精神之菁华所在,而中国人又是极要“面子”的,那里曾发生的事值得探究一下。蔡元培,北大第一任校长,对北大最大的贡献便是对其的改革。他融合中西文化,让新旧两派学者在三尺讲坛上各施所长,相互竞争,形成活跃的学术气氛,把北大改造成一片“精神圣地”。而在当时,大刀阔斧的改革却招来不少微词,众人的抨击更让北大的人觉得丢面子,时人盛怒:北大都请了些什么乌七八糟的人当教授?首当其冲的是刘师培老先生,他曾一度与章太炎齐名,虽为国学大师却因蝇头小利为袁世…  相似文献   

15.
一个新世纪的女孩,从小就有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和志向,她不但是这样想的,而且正在一步步地努力实现着。她越来越坚信,女孩的未来不是梦。上小学时期,每年暑假女孩在大街小巷中会不经意地听到人们奔走相告:某某的儿子考上了清华,谁谁的女儿考上了北大。清华和北大这两个名字,在女孩心中记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渐渐长大,终于弄明白:清华、北大是我国最高学府,成才的沃土,育人的摇篮。它们被多少人羡慕和向往呀!从那时起,女孩暗暗下决心:我也要上清华,我也要进北大。这期间,女孩偶尔从爸爸手里得到了一张报纸,里面又是一些高考“状元的事迹…  相似文献   

16.
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为了适应并促进这场变革,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体系的创建中产生的诸多新观念,能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观念更新以众多启示和借鉴。在此提出一些个人的初步看法。1.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后勤改革观念更新的指导思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  相似文献   

17.
渴望的故事     
我有一个渴望读书的故事,隐藏在心中31年,多次提笔,因多少总有点“那个”,未能成篇,今考虑再三,还是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学校中旧的体制被打破,新的实体逐步创建,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改革过程中,一些矛盾也不断产生和激化,例如像坚持社会参与这类问题,就变得更加敏感和突出。最后是“筑巢引凤”还是“引狼入室”,关键就看如何处理好引进社会力量和开放校内市场这一对关系。笔者拟对这一课题略作论述,以供高校同行们参考。 1.高校伙食社会化改革坚持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北京大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每当纪念五四运动的时候,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引发对什么是北大传统以及如何继承和发扬北大传统的思考。对北大传统的科学界定不单单是个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知识青年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重大政治问题的思考。那么什么是北大传统呢?近年来,有一种意见,把北大传统说成是“自由主义”,或者更彻底地说成是“多元自由主义”,好像北大只有“自由主义”传统,而且是最好的传统。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政治上,无论从学风上还是校风上,无论从学术传统上还是从历史进程上看,把“自由主义”说成是北大传统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文天 《中国考试》2001,(5):57-58
有报道说,高校毕业生就业激战正酣之时,有四成多的大学毕业生对前途一片茫然。显然,面对正处于巨大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年轻的大学生们多少有点找不着北。因此在高考时盲目填报志愿,到毕业时又一哄而上地去找工作就成了大学校园里年年上演的一幕,孙子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来亟须普及,本文可能会对新世纪的高中生填报志愿和大学生择业提供一些参考。最近,上海市教育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