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是新选的一首诗歌。作者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描述了特区的今昔,赞颂了改革开放给特区带来的繁荣幸福。通过这篇阅读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展的巨大变化,懂得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一、参观访问,增长见识  相似文献   

2.
昨天,这儿是一片戈壁多少年来荒芜人烟贫穷落后困扰着边疆现代文明离这里是那样遥远渺茫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吠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蠹祖国边陲的这片戈壁奇迹般地改变了模样风沙满天、荒芜人烟的戈壁如今矗立起厂房幢幢绿树成阴,高楼林立彩灯喷泉装点得如仙境一般我熟悉的叔叔阿姨他们离开故土,来到这里在戈壁荒原上建起家园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玛电的明天他们迎着朝阳进入厂房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他们踏着夕阳回到家园和着乐曲,翩翩起舞这就是昔日荒凉的戈壁开发西部的号令给这里插上了翅膀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指导…  相似文献   

3.
昨天,这儿是一所普通的学校,操场上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道路泥泞不堪,同学们在危房里上课。呵,只不过短短的三年时光,变化超出了全体师生的想象,这座贫穷落后的学校,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笔直的道路代替了泥泞的土路,两栋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花草树木绿化着校园。同学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放飞心中的太阳。小鸟在枝头鸣叫,智慧给我们插上了翅膀。指导老师:张翠英(本文获第二届“时空杯”新疆小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昨天,这儿是一所普通的学校$新疆伊宁市外国语学校五(5)班@潘静…  相似文献   

4.
面对教育,我们时常向往这样的情境:在广袤的大地上,老师和孩子们就是一棵棵正在长大的树,既吮着大地,又直上蓝天,树间明月、树下小河、枝头清风白云、枝间鸟雀筑巢,这是一种充盈着诗意的高贵又平实的栖居。  相似文献   

5.
早读课上,望着校园里木棉树抽出的新芽,听着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着《桥》,我陷入了回忆…… 还记得,刚开始执教《桥》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洪水凶猛及老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学生认真地寻找,而且找得基本正确.正当我为教学顺利开展而感到开心时,课堂上却出现了我始料未及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这篇课文是一首叙事性诗歌。全诗共8个小节,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写了一座村庄过去的贫穷落后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3~7小节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  相似文献   

7.
《双语学习》2009,(10):8-8
这儿有一座房子盖得高, (双臂举起.指尖相连像一座房子) 两个烟囱高高地挨到天。 (双臂分开高高举起)  相似文献   

8.
这篇课文是一首叙事性诗歌。全诗共8个小节,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写了一座村庄过去的贫穷落后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3-7小节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第8小节总结全诗。这首诗歌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富有韵律美与节奏感,适合朗读。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6课。这是一篇孩子一读就懂的童话故事。"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教者在教学本课时紧扣"这儿真好",充分利用好文本及插图,创设画面,引出小岛的变化,并就小熊的神态前后变化对比,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情景体验,从而明白"这儿真好"来之不易,得出创造美好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词句,读出文本情境,在情境中进行说话训练,丰富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0.
蔡蔚 《陕西教育》2007,(5):37-38
教材分析:《这儿真好》是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关键是让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关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秋天》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看图学文。这一课是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从而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象。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了各种朗读手段,调动学生积极背诵的能力。一、...  相似文献   

12.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的是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了重伤的同伴,毅然献血,挽救了同伴垂危的生命。课文的情感非常强烈,作者着重通过人物的神情和动作的描写,反映了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难句、新词。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可如此设计:  相似文献   

13.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留的消失。时间的间隔让我每一次都能清楚地看见它向消失迈进的步伐.尽管那步伐细微得如一个人一天内的衰老。  相似文献   

14.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回的消失。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说明:《一座铜像》写的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在危急时刻,用自己的小便浇灭了燃烧着的导火线,从而排除险情,保住了布鲁塞尔城的事,反映了小于连机智勇敢的品质与爱国主义的精神。本文以回忆形式,先形象地描绘了小英雄于连的铜像,然后叙述于连在当时是怎样急中生智排除险情的,最后写比利时人民对这位小英雄的感谢与纪念。全文表达顺序清晰,用词准确。  相似文献   

16.
朗读训练的设计锡林浩特第十小学岳秀娟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写作方法的不同特点,抓住课文的重声、段落,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准确具体地提出读的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1.范读。对于一些学生不好理解,...  相似文献   

17.
“这西瓜长得多好啊!”“好西瓜,一个怕有二十多斤吧!”“这样大的西瓜真少有哇!”战士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称赞。……可也奇怪,他们就那么说说,还是一步不停地往前走。——这是《西瓜兄弟》(小语第四册)里的一段话。教师认为,一下子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是困难的,于是作了示范朗读。教师对引号里的三句话这样处理:①全是赞美的语气;②全是较快的速度;③三句话高低有别。读后,教师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认为:"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朗读训练时,既要体现朗读的层次性,又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引导学生多读,发挥评价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