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举入仕后因为沉沦下僚,陈与义颇为苦闷,诗中不乏牢骚之声,终于在流连自然风光中逐渐获得内心的宁静。同时,保持强烈的入世精神。南渡之后,因为亲身经历在国家破败沧桑巨变中的颠沛流离,人生无常的茫然感觉油然而生,同时,逐渐关注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怀念故土和感慨年华老去的主题也出现在闲适诗中。  相似文献   

2.
<正>一、闲适诗的界定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相似文献   

3.
姚合送别诗可分为送别诗和留别诗,情感上可归纳为豪放洒脱和依依不舍两种。姚诗中的意象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有晚唐诗意象的共性,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姚合送别诗中可以得知他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佛与道两种思想在他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此外,从姚诗中也可以窥见《诗经》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闲适诗是指具有悠闲安适心理和审美特征的诗歌。通过对杜甫闲适诗的初步探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杜甫个人思想和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前人创作对其写作的影响,介绍了杜甫闲适诗的创作背景,从而为杜甫诗歌和闲适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自己编集的216首闲适诗,如实记述了他从29岁到54岁之间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抽绎出他的“闲居”、经济状况、“中隐”以及他对“闲适”的追求等等,则可清晰地看出他在这一阶段的生存状态。他随遇而安,逆来顺受,同时又沉潜内转,旷达超迈,善于调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不为外物所囿,努力追求“闲适”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陆游的研究多集中在爱国诗及爱国思想方面,而对其闲适诗及闲适思想则很少关注.文章结合诗人的心态表现分析其闲适诗的题材走向,把其晚年闲适诗概括为闲身斋居、闲步村野、求禅访道三大类型,以期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和评价陆游.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毕生奉佛,受禅宗思想影响很深。禅宗思想所揭示的四种人生境界:在家出家、自甘浅陋凡庸的家常境界;破除二执、反对向外寻求的闲适境界;摆脱烦恼、超越生死祸福的旷达境界与人境俱夺、追求恬淡自然的审美境界,都对白居易后期思想与闲适诗创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陆游的研究多集中在爱国诗及爱国思想方面,而对其闲适诗及闲适思想则很少关注。本文结合诗人的心态表现分析其闲适诗的题材走向,把其晚年闲适诗概括为闲身斋居、闲步村野、求禅访道三大类型,以期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和评价陆游。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于大和三年(829年)分司东都后,离开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加之洛阳的声色和诗酒生活吸引着他,在其晚年的闲适诗中更多地体现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他只关心个体生命的适意,沉溺于声色享乐,耽玩于交游宴饮,追求无为、避世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杨勇  马群英 《海外英语》2014,(12):275-277
在白居易的诗作中既有关心人民疾苦的讽喻诗,也有怡情保和的闲适诗。而闲适诗中的诸多写景诗不仅仅描绘了四季或身边景,更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诗中还应用了隐喻手法。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在概念隐喻的视角下,从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三个方面分析白居易的闲适诗中的写景诗,解读诗中体现的情感和所折射的当时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1.
试论白居易的闲适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白居易闲适诗代表作的分析及相关关键词的统计 ,白居易的闲适精神可概括为遂性逍遥、知足保和、委运顺化、“此心安处即吾家”、重“意”的生活审美等五大内容。白居易闲适精神的渊源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白居易接受道家思想的过程中 ,陶渊明是一个重要的中介。  相似文献   

12.
重峦叠嶂中的一缕清溪--略论杜甫草堂诗的闲适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一生坎坷,在四川成都浣花草堂生活的近四年时间,是他一生中比较安定的时期,心情是相对放松和愉快的。饱经忧患的心灵在和平宁静、生机蓬勃的美景中得到了抚慰,诗歌所体现的也是一种闲适之美。  相似文献   

13.
汪瑔定居广州后创作了大量闲适诗,这与其"旅人"的知足心态和"幕友之贤者"所持的道家人生观大有关系。他由此形成了"一言冷冰雪,万象豁云雾"的创作特征。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文化背景,使得汪瑔凭借其闲适诗在推崇"学人之诗"的同光诗坛中另出手眼、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闲适诗和他的讽喻诗一样都是社会政治的产物。闲适诗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的就是社会政治。把影响白居易的重要政治事件与闲适诗的创作特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反映出闲适诗和中唐社会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说明闲适诗所具有的特定历史内涵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闲适诗主要创作于元和年间。通过对元和政局的剖析理解白居易的闲适诗和其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6.
元和年间,尤其是元和六年后,士林间弥漫着一股既想超脱又不愿放弃世俗物质享受,既想追名逐利又企图向内心寻找心性自由的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隐逸风气。受此影响,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具有隐逸情怀的闲适诗,这些闲适诗不同于白居易的其他三类诗歌,它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白居易探寻其世俗化、心性化"中隐"之路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从白居易对自己诗歌的分类上,对半格诗进行一些分析,认为它是标新立异的创造,不古不今的“异类”,是表达闲适情怀的灵活形式。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闲适诗中搏动着一颗“知足”之心。诗人常以不足为满足,与不如己者比,故能知足,甚且知愧。“兼济”之志是其“知足”、“知愧”心积极方面的根源;官场生活的教训、天命论以及佛、老思想的影响,是其“知足”心消极方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从早年的入仕到晚年出世 ,一直都在“出仕”与“归隐”的矛盾中徘徊。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闲适诗 ,是诗人矛盾人生观的产物。具体说来 ,白居易闲适诗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是独善与兼济相交织 ,知足与保和相融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白居易的闲适诗为研究对象.阐析白居易闲适诗的内涵,“闲适”包括闲境、身闲适、心闲适、忘适四个层次;将白居易的闲适诗分为“自适”与“适俗”两个方面的内容.从雅俗、世俗、庸俗三个角度解读白居易闲适诗中的“尚俗”问题;进一步解读闲适背后白居易思想内蕴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