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校存在管理文化、学科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分野,而学生文化的主体地位被遮蔽。文章在进行文化分类和阐明三种文化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学生文化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对高校文化创新、形成文化间性和宽松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必不可少的。认为应确立学生文化主体观,用“质量文化”思想整合多元的高校文化,倡导忠诚于学生消费者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2.
张楠楠 《科幻画报》2023,(2):211-212
小学美术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文化,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充分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注重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下去,提高学生文化自信意识,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中。本文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鼓励学生学习,让学生不断发展,从而实现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开发学生文化判断力的新论点,认为发展学生文化判断力比给予知识更重要。文化判断力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做文化信息主人,开发学生文化创新潜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是学校引导学生构建健康向上文化、适应多元文化大交汇的应对上策,是当今时代赋予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4.
李红娟 《上海教育》2009,(12):59-59
学校的成员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相应的角色文化有学校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领导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导,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面对纷繁的讨论,我们认为可以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文化形成和文化构建宗旨几方面思考。
  一、学校文化首先是致力于学生成才成人的成长文化
  学校存在的价值在于育人,育人是教育的本质归属。因此学校文化首先就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学生为中心即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所以,学校文化就应该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成长文化。  相似文献   

6.
王燕 《考试周刊》2013,(91):108-108
一直以来,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关注英语教学的同时也应该了解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由此提高学生对国际文化的了解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形成学生跨国文化意识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推进学生对跨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跨国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必要的分析。本文主要针对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意识,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语文书法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文化过程,在这个文化的过程中它潜移默化地建构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它包括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理想,建构学生的文化价值标准,引导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促进学生的文化价值创造。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对中小学语文书法教育建构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功能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勇 《华章》2013,(18)
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文化素养是中学语文教师的职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学做人,让学生从所读书中求得真理。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素养,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净化思想,规范自我。深入探究古典诗文陶冶情操,积极参与教学,将古人思想和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快乐学习。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功能,与古之圣贤相逢与课堂,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启迪思想。让学生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美好品德,明确传统文化凝聚着人文思想蕴含丰富的文化积淀,放射灿烂的光辉,通过教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丰厚博大,促进文化素养提高。  相似文献   

9.
从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需引领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需赖于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需促进学生进行音乐鉴赏三方面,研究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课本当中都蕴含着很多优秀的文化,这些文化有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很多外国的文章体现了外国的优秀文化,初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的这些优秀文化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吸取这些优秀的文化,积累精神食粮让学生学习更有动力。初中语文教材中涵盖了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集结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也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语文学习中受这些文化的熏染,对学生内在涵养提升有很大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端正价值观,让学生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就是让学生不断解读文本的文化内涵、内化文化品质、沉淀文化素养的过程。教师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文化含量,激发学生对文化审美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2.
方程 《学苑教育》2023,(22):29-31
文化自信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如,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但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学生的文化视野不太开阔以及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太丰富等,所以导致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每况愈下。鉴于此,教师可引领学生多视角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多举措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及多途径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此摆脱语文课程教学的困境,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音乐中包含大量的音乐文化,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教学,学生被民族音乐文化熏陶,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层次。在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对音乐的多样性和艺术性认识更加深入,更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有利于打造文化班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要融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经典诵读、趣味活动与主题实践等途径,打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基于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本文首先分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喜爱阅读传统经典作品。最后分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作为教师,要努力发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引领学生学习、品味、感受,从而使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链接文化知识、品味文化内涵、丰厚文化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健全自己的人格。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根溯源,让学生感悟汉字的内涵;要多元诵读,让学生体味诗词情感;要组织活动,拓展教学外延,扩大学生视野。这样,学生才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许新钰 《考试周刊》2015,(24):83-84
<正>引言传统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入,忽略中国文化的培养,特别是忽视结合地方文化加以开发,造成中国学生在英文交流中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将中国文化尤其是地方的文化资源输入英语是新时期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将这些文化特色引入英语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文化进行英文阐述,不仅能加深入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使用英语对熟悉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回应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取向以及一种行动方案,有其提出的理论背景、思想脉络和实践意向。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文化差异,没有关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仍是以主流文化的标准及方式要求他们,因而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学业低落。教师应该理解学生成长的母文化、学生文化行为所暗示的文化意蕴以及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将学生的母文化作为学习的桥梁,而不是学习的障碍,学校教育应适度反应学生的母文化,使学生的学习经验更具脉络意义。教师需要关怀学生、与学生建立多种沟通方式、开发多元文化课程以及保持教学与文化一致性的教学架构。  相似文献   

20.
将“数学文化”渗入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文化共鸣,并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就业及后继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