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贵州省391名中学生为有效被试,采用学习拖延问卷、学习倦怠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习拖延、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能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的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学习倦怠总分在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拖延之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韦耀阳 《教书育人》2013,(11):12-14
一、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近年来,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其中学习倦怠尤为突出,许多中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精神面貌低沉,情绪低落,身心俱疲。由于学习倦怠,进而产生了很多其他问题,中学生厌学逃学,不仅荒废了学业,人格得不到完  相似文献   

3.
对新余学院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和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倦怠和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心理资本在学习倦怠与学业成就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心理资本及五个因子对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及五个因子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性预测效应;学习倦怠对学业成就有显著的负性影响;心理资本在学习倦怠对学业成就中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使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福建省农村322名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并研究其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结果: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留守女生的学业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留守男生,独生子女的家庭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满意度、友谊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不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相关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可以显著的负向预测学习倦怠。结论:提升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其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拖延的关系。采用中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学习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01):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存在较高相关(P〈0.01);学习倦怠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均能显著预测学习计划缺乏、学习状态不佳、学习行为迟滞、学习执行不足和学习拖延。因此,中学生学习倦怠是影响其学习拖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数学教育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学习困难,克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业倦怠.文章对数学学业倦怠、数学积极心理资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后发现:数学学业倦怠、数学积极心理资本、数学学业成绩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数学学业倦怠及维度和数学积极心理资本及维度能预测数学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7.
陈林英 《考试周刊》2011,(16):133-134
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是指初中生因长期的学业压力或负荷太重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损耗或衰竭现象。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而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更易产生倦怠,本文旨在分析影响初中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原因,以及提出消除初中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扬州市某重点高中的500名在校学生进行测评,探讨高中生学业倦怠现状。结果显示,高中生学业倦怠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业倦怠水平在性别、年级、父母教养方式、学习成绩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为有效预防高中生学业倦怠的产生和加重,学校应积极营造轻松的校园氛围,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父母应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学生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9.
“学习倦怠”,包括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两个方面:生理的疲劳,主要是大脑的疲劳,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等;心理上的疲劳则反映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情绪躁动、忧虑等。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就均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又面临着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对他们的学习倦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与中学生零距离接触过程中对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阐述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倦怠”这一心理现象。分析了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压力,提出了转化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应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科技学院245名学生进行测查。目的是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业倦怠的总体状况,探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对学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不过预测力不强。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是一种内外综合压力对个体作用的消极结果,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情绪,而且有碍心理健康.从心理弹性理论的视角审视学习倦怠现象,可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内外在保护因素,增强抗压能力,进而降低倦怠水平,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学业压力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等工具,对来自遵义市6所中学的76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学业压力是学习倦怠的关键性风险因素,学业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学习压力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可以通过适度缓解初中生学业压力、增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帮助初中生合理应对学业压力、有效缓解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中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倦怠和学习投入的情况及内在联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300名中职生。得出结论:(1)中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作用十分明显;(2)学习投入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雪华 《教育导刊》2014,(11):23-25
检验应对方式作为第三方变量在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是否存在调节效应。采用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20名中学生进行测评,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研究学习压力、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任务要求压力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学习倦怠14.1%的变异量(p〈0.001),指向情绪应对进入回归方程,新增解释量为3.4%(p〈0.01),自我发展压力×指向情绪应对、竞争压力×指向问题应对的回归系数在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达到显著水平(p〈0.001,p〈0.05),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为5.9%(p〈0.001),表明指向情绪应对方式在自我发展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指向问题应对方式在竞争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学生干部的学习心理,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和Tuckman拖延量表对193名大学生学生干部进行了学业拖延与学习倦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干部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尤以行为不当较为严重,年级、性别和干部级别的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减轻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提供对策。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1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尊水平普遍比较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倦怠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倦怠存在在显著的性别及城乡间的差异;大学生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两个维度成显著正相关,与学习倦怠及其三个维度成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总分及其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两个维度成显著负相关,但与情绪低落这一维度相关不显著;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很好地预测学习倦怠,可以通过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高自尊的方式来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是反映大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情况总体良好,但是学习倦怠状况不容乐观。性别、政治面貌、是否获过奖学金、是否挂科、第一志愿录取情况等因素对大学生专业承诺状况及学业倦怠状况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高校应通过加强招生专业宣传,强化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636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学业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导致学习倦怠,而且还通过学业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倦怠,学业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之间起着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业压力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以及缺乏成就感的现象,是对学习失去兴趣或缺乏动力,感到身心俱疲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倦怠的研究是对管理学领域的工作倦怠研究的一种扩展和延伸,将倦怠的研究指向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