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因为春联象征着吉祥,寄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从前,先辈们贴春联都是自己编自己写。近年来到处有现成的春联卖,方便是方便了,但缺少了个性。所以,如果有兴趣的话,小读者们应当试着编写春联,一方面表达自己对来年独有的祝福,一方面能增加些知识修养。春联怎样写呢?人家知道:因为汉字是方块字,这个特点,使对联成为我们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既然是艺术,就有艺术的讲究。对联(包括春联)最基本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当。字数相等好掌握。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比如:…  相似文献   

2.
正上小学时,我住在外婆家。外婆家是一座建于明末的大宅子,大门进、后门出,一共住着十几户人家。每到春节,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张贴着大红春联。外婆常对我说,"春联"是春天向我们发出的请帖。那时的我虽然还不懂对联,但在那爆竹频喧、灯彩并辉的光影里,总能看到她那通红的面影。我断断续续地读着春联上的语句,稍稍领受春意,莫名地被牵引出一种向往春天的情怀!外婆笃信佛教。念经是她的每日必修课。外婆  相似文献   

3.
从一个写春联的小故事谈起——记得当年在除夕前跟妈妈说:今年的春联我要自己写!她直接地说:不用啦!我已在市场买了印刷得亮晶晶、漂漂亮亮的春联了。我说:不管啦!今年我们要自己写!妈妈回答说:你这个孩子真是"有够番!"(闽南语,意思是不可理喻)当年已经是小学老师的我,带点撒娇的口吻回答:好啦!没关系啦!就这样,我买了写春联的纸张用具,在家门口摆上桌子写了起来。我们的艺术教育是  相似文献   

4.
春节前夕,我在商场门前听见有人吆喝:卖春联啦!快来买呀!于是我也钻进了人群里看春联。春联上的字写得真漂亮,有的春联  相似文献   

5.
漫话对联     
对联 ,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是一门雅俗共赏、耐人寻味、妙趣横生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历经千年 ,对联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有关对联的知识典故、佳话趣闻、名篇佳作可谓浩如烟海。下面 ,笔者希望能从对联的知识宝库里撷取一二 ,连缀成篇 ,以飨读者。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 ,古往今来 ,有关对联的趣话数不胜数。这里选取几则 ,望能窥其一斑。据传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除夕之夜微服私访 ,去查巡贴春联的情况。发现竟有一户人家斗胆抗旨 ,门口还没贴出春联。一打听 ,原来这户人家以“阉猪”为业 ,不好意思贴春联。于是朱…  相似文献   

6.
为了挖掘出有价值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从2005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春联”入手,把春节晚会引入语文课堂。一、寻寻觅觅配春联出示“春晚”上出现过的20来副春联,上下联均已被打乱,让学生找出配对的上下联。学生在寻寻觅觅中体会到了对联的主要特点: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配好对的春联还要确定上下联,这是个难点。我趁机告诉学生: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是平声。找到配对的对联的学生再一起讨论确定上下联,然后模仿“春晚”上全国各地电视台主持人两两配对,展示春联。学生配好的对联有:…  相似文献   

7.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仅喜爱撰写对联,而且大力提倡对联。因此,每逢过年,他号召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以增添喜庆与祥和。“春联”这个名称,就是朱元璋首先提出来的。他在普及对联文化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常春联都是充满喜庆和吉祥的,不过也并非全部如此。对联史上,有正版春联,也有另类春联。一副清代佚名题于云南某地村口社庙春联就比较另类,让人玩味:咦,哪里放炮?哦,他们过年!这是一副形式比较特别的对联,上、下联像两个人在互相对答,讲过年的事儿。过年本来是全民的节日,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相似文献   

9.
<正>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历史上第一副真正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后,历代皇帝多有喜写春联者,如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传旨不论文武百官、平民百姓,都要张贴春联。一日,他微服私访,忽见一户人家门口没有贴春联,原来此人家以阉苗猪为业,家里无人会写字。朱元璋便亲自给他们写了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此联幽默风趣又切合职业特点。朱  相似文献   

10.
对联趣谈     
对联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从名山大川到寻常百姓家到处都有它的足迹,本文从春联,寿联,庙联、堂联等诸方面,举例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从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对联的考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对联的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史,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时,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现就有关对联知识介绍如下。一、对联的起源对联将汉语特有的节奏韵律与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表情达意,具有独特的美质。对联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联最早用于庆祝春节,叫春联。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片做成的,上面书写除祸祈福的话,悬挂在门旁以避鬼驱邪。最早的一副春联,据说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必读》2012,(Z1):48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语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  相似文献   

13.
除夕,若有雪,最好。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瑞雪兆丰年”的期盼。灯火辉煌中,信步走去,一任瑞雪飘飘落满肩头,一任目光有意无意地观赏着那大门、小门上大红的春联。间或一两副字好词妙的春联跳进眼帘,必驻足欣赏,品味再三,如小酌一杯,乐在其中。于是,春节观春联,平时观对联,大凡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名胜联、庙祀馆堂联都在我的兴趣中。 随着天南地北的见闻,名山大川的游历,风俗民情的考察,看到的对联多了,渐渐地感触到了对联背后那丰富的文化底蕴。譬如,同为帝王古都,北京的对联雍容华贵,西安的对联格高千古,开封…  相似文献   

14.
春满乾坤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传统春联)对联是中华文明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传统的华人家庭,门前有楹联,室内有堂联,办喜事要送贺联,遇丧事要送挽联。当然更多更常见的是春节时张贴的春联。有了春联,春节才显得喜气盈门,才有浓浓的节日气氛。人们在春联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显示自己的博大胸襟和聪明才智。像这副传统春联,虽然流传很久  相似文献   

15.
<正>"明朝第一才子"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自家后门上贴了这样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于是,他命仆人把院子里的竹子都砍了。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缙又将春联改为:  相似文献   

16.
贴春联     
过年时,每一户人家门前那红彤(tong)彤的春联,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至于贴春联的时间则是不固定的,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一般都是在除夕的上午或下午。过年要买春联,分别贴在大门、厨(chu)房和猪圈上,这是妈妈交给我的任务。我从商店里买回来三副春联,贴好  相似文献   

17.
学《春联》一课,为了拓展练习,我鼓励孩子们课外学习并收集各类春联。等到课堂汇集交流时,发现可以赠送商店、农户、军营、敬老院、理发店等的对联都有,孩子们愣是说不出一副送学校的对联,我窄窄的小心眼里便有些不快,锁着了眉头,把手一挥:“中午回家继续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副适合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  相似文献   

18.
学《春联》一课,拓展练习,鼓励孩子们课外学习并收集各类春联。等到课堂汇集交流时,发现可以赠送商店、农户、军营、敬老院、理发店等的对联都有,孩子们愣是说不出一副送学校的对联,我窄窄的小心眼里便有些不快,锁着了眉头,把手一挥:“中午回家继续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副适合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  相似文献   

19.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要贴好春联,这是妈妈给我的任务。我从商店里买回三副春联,分别贴在大门、厨房、猪圈上。我看着一副春联,大声读道:满堂聚财财先到,迎春接福福自来。妈妈大声赞道:好,真是一副好对联!我又读:厨中调美  相似文献   

20.
春节贴春联,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春联中洋溢着春意,蕴含着祝福。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基础训练七中的第四题,是继《狱中联欢》之后,又一次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春联。教学时,按照教材教学要求,我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理解了每幅对联的意思,并充分体会到了春联的节奏、对仗、韵律等特点。但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稍做了一下延伸,我问:“这些对联与你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相比,还缺少了什么?”全班有近一半的同学马上意识到,这些对联都缺少了“横额”,我一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横额”两个大字,并大声宣布“补横额”这一活动。我的话音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