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一所学校做校长的时间长了,有时就会有一种越来越不认识自己的感觉。所幸,做校长以来,我有多次到名校跟岗学习锻炼的经历,让自己能够真正跳出原有学校的束缚,来重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从而找到存在的不足,摸清了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在浩瀚的太空中,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人造卫星从你头顶上飘过,用不同的波段拍摄下无数张地球照片。虽然这些照片大多用于资源勘探、灾害监视等专业任务,但由于拍摄角度独特,其中也不乏漂亮的摄影作品,让我们换个角度,重新审视我们共同的家园——美丽的地球。  相似文献   

3.
近日,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红卫小学教师左传丽深入该镇施洋小学听课,虚心向骨干教师钱金霞取经。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引领作用,今秋开学以来,该镇建立了师徒结对及跟岗学习制度,要求今年新上岗的年轻教师和教学水平需要提高的教师积极参加。师徒结对及跟岗学习有计划、有课表、有考  相似文献   

4.
5.
肖雄杰  沈静  何圆宁 《高中生》2008,(11):37-37
有个小品,说两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相让争论不休,最后他们互换了角色,甲来做乙,乙来做甲,结果两人对视一会儿后  相似文献   

6.
达亮 《成才之路》2011,(27):100-I0017
一样的人生,异样的心态。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射事物的感受就不同。 当痛苦向你袭来的时候。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勇敢地面对这多舛的人生,在忧伤的瘠土上寻找痛苦的成因、教训及战胜痛苦的方法,让灵魂在布满荆棘的心灵上作出勇敢的抉择,去寻找人生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当局者迷。但是如果换个视角,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问题,一切可能就会变得无比清晰。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可以不为利益所困。秦朝名相李斯,其实他应该清楚,即使他事奉的秦始皇、秦二世不是勾践那样只可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小人,他也应该像范蠡那样功成身退,乘扁舟浮于江湖。正如梁衡所说,人的一生,都在"行"、"止"、"进"、  相似文献   

8.
曾子说:“吾每日三省吾身。”这是一种自省的深入,即便如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永远看不见的盲点,正如文中所言:没有哪个活人能直接见到自己的背部。换个角度看自己,也即以人为镜,从别人身上看自己的不足,这样也许更能使自己不断地完善起来。我一直很欣赏苏轼的《题西林壁》。诗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准确而深刻地说明了这样的哲理:人往往难以看到自己或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环境中的一些问题,因为自己身处其中。我们需要时常换个角度来看自己,或是通过“外人”来了解自己。这能使我们看到自己平时看不到的东西。谁都不能说对自己或是对自己的小环境了如指掌。平时的行为习惯可能掩盖了许多东西,这些“暗处”的东西可能无害于己,也可能有隐患,也可能是“陷阱”。譬如学习中的一些细枝末节  相似文献   

9.
“苹果”和“橙子”的友谊问:我是一个非常开朗、喜欢呵呵傻笑,而且还很重友情的女孩。可是现实的一次次打击让我变得不敢相信友谊,总是怀疑自己的友情被人愚弄。我曾经有一个室友,住校的时候她对我非常好,我们经常谈心事,交流观点。她是个心思细腻的人,  相似文献   

10.
换个视角     
威廉 《高中生》2011,(8):39-39
想要看得清楚,其实只要换个视角就行。  相似文献   

11.
换个视角     
威廉 《高中生》2011,(24):39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评价自己的优劣常常是以别人为参照的,如何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保持自信,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不如人之处,要比欣赏自己的如人之处难得多,为此,悦纳的故事常常比欣赏的故事更动人。一名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听导师讲课。导师讲了一遍后,别人都明白了,只有他表示不明白。导师耐着性子又讲了一遍,他表示还是不明白。导师火了:“你怎么这么笨?”这位学生平静而执著地说:“老师,我知道自己很笨,可我不在乎。”面对如此真诚而勇于正视自己、藐视自我缺陷的学生,导师被感动了,破例为他又讲了一次。凭着“我不在乎”的精神,这位…  相似文献   

13.
一次写作课上,几个同学针对一则材料的发言引起了全班同学的热烈反响,并博得了大多数同学的赞赏。材料: 一只蜻蜓掠过湖面,泛起一圈圈涟漪,它自豪地对爬到岸上的乌龟说:“你知道湖上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的背景 2009年,广东省教育厅决定在广东省设立100个“教师工作室”,选拔优秀教师成为“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从“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出发,建立“三位一体”的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只有先在认识论外然后再回到认识论中考察实践,才能弄清实践的含义、内容和要素,从而澄清一些理论上的是非。认识论外的实践是包含认识在自身之内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识论中的实践是与认识相对的抽象掉了主观因素的纯粹的“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的一切感性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统一,感性活动的“外部表现”是实践,感性活动的“内部状态”是认识。目的是认识论外的实践的要素,但不是认识论中的实践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谢文娟 《江西教育》2004,(22):43-43
走进教室,发现有点异样,原先高高的讲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和学生一模一样的课桌。原来讲台被拿去重新油漆了。学生们便搬了张旧课桌作为临时的讲台。讲完课,布置了新作业,我坐在比平日低矮的讲台旁批改昨日的作业本,一眼望过去,见孩子们一个个埋着头,或写字,或阅读,或沉思,很是认真。  相似文献   

17.
一、减弱过强内驱力,给自己一点拖拉的机会 研究表明,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内驱力,但这种内驱力是因人而异的。在工作方面,有些人会走向两个极端:不是慢腾腾地永远不能完成某一件工作,就是非得一口气把事情做完不可。一个从来不把工作做完的人,或许能够扩展自己的生活,因而可能生活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上大学之前,大家并没有发现许嵩的音乐才能。从小学到高中,许嵩只是众人眼中成绩优秀的乖孩子。  相似文献   

19.
愉快的暑假结束了,背上书包,花花狗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跑去。校园里,彩旗招展,两块大移动黑板分立校门两侧。左侧的黑板上写着:“迎接新学年”,右侧的黑板上写着:“欢迎新同学”。  相似文献   

20.
一个问题换个角度看一看 ,会得到什么结果 ?你尝试过吗 ?图 1例如 :点B ,C是两条平行直线l1 ,l2 中l2 上的定点 ,点A在l1上滑动 .那么 ,无论点A在l1 上的哪个位置 ,△ABC的面积总是不变的 .这是因为三角形的底边BC和BC边上的高的长度a和h始终没有变化 .(你能讲清高的长度h不变的道理吗 ?)换一个角度来看 ,图 1中如果BC的长度a变长 ,A点仍在l1上 ,那么△ABC的面积S则跟着变大 ;a变短 ,S则跟着变小 ,S和a两个变化的量间的相依关系可用关系式S =h2 a(h为常量 )来表示 .再看 ,图 2中 ,如果底边BC的长度a仍旧不变 ,当顶点A的图 2位置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