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从2007年开始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09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进入本专业学习,在本专业培养中,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本文详细分析了留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留学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并未设置正音课,但是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留学生的发音现状,文章认为有必要开设"汉语正音课"作为选修课,以帮助留学生纠正发音并提高他们汉语表达的标准度与准确度。文章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汉语正音课"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教学评估做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学存在课程设置、学生自身、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教师、教材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教育部《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的中国文化课的设置进行分析,指出其优点与不足,并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分析MTCSOL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华文化专题"与"中华文化经典"两门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速度的日益加快和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汉语教师的培养也应由以往的只适合教来华留学生的"对内型"转向适应海内外、犹其是海外教学的"内外兼修型"。在这样的大形势下,2007年3月20日,国务院学位办发布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简称《方案》),开启了培养专门的、面向海外教学的新型汉语教师的先河,影响巨大、意义深远。课程设置是《方案》中的重头戏,共分为公共课(8学分)、必修课(10学分)、选修课(10学分)和教学实习(4学分)四大类型。那么,如何通过与之相适宜的教材来承载和传递课程的意义和实现课程设置的目的成了本文关注和探讨的重点。就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教材来说,一些教材基本可以达到《方案》选修课中语言类、教学类、文化类、教育类和方法类课程的要求,但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这个新生事物自身的特殊性及其今后所面临教学对象的不可预见性及所处的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有必要编写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量身打造的专门教材。本文就如何编写适宜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教材提出几点设想,浅见略陈,期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6.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汉语言类课程设置 相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更注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之相衔接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也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专门组织专家制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便将该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为“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7.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外国本土汉语教师。通过调查750名在华学习按期毕业的2011级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汉语测试成绩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留学生们通过努力,使汉语水平提高较快达到了培养目标,但是国别生源的不平衡和汉语教学与学习质量的差异性等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关心和帮助,需要继续加强奖学金招生培养管理。  相似文献   

8.
教育硕士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山东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1997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招收、培养教育硕士2700多名,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9年我校将在仃个专业方向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欢迎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积极报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硕士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山东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1997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招收、培养教育硕士2700多名,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9年我校将在17个专业方向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欢迎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积极报考。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10,(5):F0004-F0004
教育硕士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山东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1997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招收、培养教育硕士2700多名,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9年我校将在17个专业方向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欢迎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积极报考。  相似文献   

11.
《山东教育》2010,(6):F0004-F0004
教育硕士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山东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1997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招收、培养教育硕士2700多名,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大好形势与师资需求,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应运而生。近年来,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问题逐步呈现,本文试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从课程设置、弹性学制、就业等方面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外国留学生来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可以有效地解决本土教师匮乏的问题,我们运用跨文化适应理论,以一名德国来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个案为研究对象,揭示该生就读期间的文化休克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为来华留学事业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了加快汉语国际化进程,解决海外汉语师资紧缺问题而设立的.如何培养适合海外汉语教学需要的高质量专业教师?国内培养的汉语师资怎样与世界接轨?纽约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做出了新的尝试,采用中美联合培养方式,不仅为美国培养了一批合格的汉语教师,也为汉语国际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该项目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来探讨此项目给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专业问题研究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业能力的基础,相关的培养工作应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和见习、实习.突破培养瓶颈的建议: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须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相衔接;2)专业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须突出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重视对过程的解析,以团队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3)通过训练课程与学生见习活动的双向互动,培养学生调研、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4)建立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岗前培训、资格认证和定期培训制度,对教师的海内外汉语教学经验提出硬性要求;5)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从业实践需要,规划好与课程教学、见习实习相适应的“MTCSOL研究生专业课题指南”,为培养学生的专业问题研究能力提供完整的参考框架;6)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档案袋评价体系,确保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论文还对课程教学、见习实习和档案袋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案做出了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山东教育》2008,(6):F0004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山东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校教育试点单位之一。1997年开始招收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招收和培养教育硕士2773名,已有1635名毕业生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出发,提出了加强"教学技能"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建议发挥"江浙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联盟"的纽带作用,利用地缘优势,合作办学,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呼唤预科教育,对外国留学生进行预科教育是国际通行的教育方式,所以,对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非常有必要。来华留学生在语言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与大学专业知识衔接、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时间安排、师资与教材等方面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要做好理工专业预科教育,必须强化汉语教学,坚持基础汉语和科技汉语相结合;浓缩专业基础知识,坚持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全面贯彻预科教育,坚持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实行弹性课程设计,坚持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组建预科师资队伍,坚持汉语教师与理工专业教师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作为新兴的专业硕士学位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在其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提出该专业是要培养既具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力,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设计该专业学位的实践环节以及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也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内40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调查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参考教材、教学方法与技术、培养效果反馈等多方面,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