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赵晓者 《大观周刊》2013,(5):174-17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李冰 《大观周刊》2011,(16):27-2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张平 《大观周刊》2012,(12):311-312
在新课改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因此应把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同课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让教学情境回归生活,重视课改工作中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究其原因: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曾说过;  相似文献   

5.
黄胜 《新闻前哨》2000,(1):39-40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王朝闻《美学概论》第106页)情感表现为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态度。在新闻摄影采访活动中,作为主体的摄影记者对广阔的社会生活现实,不可能冷漠地、无动于衷地去对待,必然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态度,这种强烈的爱憎态度就是主体的情感。每一幅成功的新闻照片都饱含着主体这种强烈的爱憎情感。正确认识主体情感在新闻摄影中的活动规律,对于我们搞好新闻摄影采访,拍摄出富有强烈情感感染力的新闻照片,传播新闻信息和情感信息有着重…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最活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实践活动形成的一种审美意象,它可以影射到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心理表现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表达形式,它贯穿于人类的各类化实践活动中。同样,典型传播作为一种倾向性的化传播活动,其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传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情感表现为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态度。所以,一幅好的新闻图片无不反映出摄影者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敏锐的职业灵感,也是作者的生活阅历、文化涵养。审美意识、道德标准及其娴熟技艺的缩影。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以为思想情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融洽关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摄影者要有与被摄者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要有足够的耐心消除对方的疑虑,用适合的言语调动对方的情绪,使其情感得到真实的流露。 记得1995年12月的一天,我到…  相似文献   

8.
行为即人的活动受人的意识、价值观、心态的支配。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人头脑中能动的反映。它在反映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为改造客观存在提供指导思想、确定行为目标。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会起到阻碍和破坏作用。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它反映了作为需要主体的人对于能否满足其需要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向。  相似文献   

9.
彭秀芳 《大观周刊》2011,(37):216-21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以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为科学教育之入门和开发科技创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成为道德教育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和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哥白尼对天文学的不懈追求,自己说是源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涨和鼓舞”。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就是说追求真理,学习知识,钻研学问都需要情感。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语文教学就是情感教育,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0.
珍珠是这样生成的—谈编辑人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有关报刊称, 21世纪的健康主题是心理养生,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的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更应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人的任何心理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会有一定的情绪伴随。人的情绪是否健康能比较明显地反映心理是否健康。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感商数”,可影响人一生的事业成功与否,情商包括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面对挫折的乐观程度和对他人感情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记者在新闻活动中对客观事物作出是与非、好与坏、美和丑、崇高或卑微的判断的同时,也表现出或喜怒,或哀乐,或亲切激动,或淡然冷漠的态度。心理学家把这种“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叫做情感。情感作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自然伴随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新闻照片中的人物情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是作品最感人的因素。情感表露出人的精神、气质和性格“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王朝闻《美学概论》)。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现实事物对人总是具有一定的这样或  相似文献   

13.
浅析讲解语言中的情感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挚的情感是博物馆讲解活动成功的要素之一。为了弄清这一问题 ,本文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讲解语言与情感按心理学定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所谓“态度体验” ,是人们在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发生关系时 ,会因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分别采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即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此时态度并非情感 ,只有当态度引起人的以某种生理感觉为特征的体验时 ,才成为情感。愉快、喜悦 ,抑或是憎恶、愤怒等体验 ,这就是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从生理角度上说 ,情感因皮下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兴…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或能产生心理共鸣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新闻摄影是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典型瞬间形象来反映现实、评价现实、为现实服务的一种特殊的造型形式,情感的表现在新闻摄影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幅好的新闻照片,不应只是为报刊打补丁的平淡的、呆板的“插图”。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要以  相似文献   

15.
张艳珍 《大观周刊》2012,(24):213-213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要正确引导舆论,也要讲求宣传艺术。而加强新闻评论的感情色彩,则是提高新闻评论宣传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什么新闻评论要追求感情色彩 一、受众共性心理的要求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即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天生具备并且喜欢分享别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托尔斯泰说:“艺术活动就是建立在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的。”俗话更有“合情合理”、“通情达理”、“情理交融”…  相似文献   

17.
申凡 《新闻知识》2002,(10):27-28
新闻采访是记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是对客观事物知觉的过程。心理学认为认识的偏差、失误,以至于造成的错觉,可以由主观原因引起,也可以由客观原因引起。在客观方面有认知的条件(如距离、时间、角度、工具与技术、社会普遍认识水平等),在主观方面有记认知的习惯(如认知中分析与综合的偏差,归类方法的不当,推论根据的不正确,已有生活经验的局限等)。心理学家曹日禺指出:“错觉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个别的特殊事例,不能证明人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事实上,由于人能发现错觉,并能找出产生错觉的原因,条件及其规律性,恰恰说明了人能正确地反映现实。”  相似文献   

18.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感因素和认知、意志一样都是人的心理过程,是人在接触客观世界时对客观世界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评价,是一种心理体验。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心理体验;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消极否定的心理体验;而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则不产生心理体验。情感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和情感。新闻采访作为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其目的是发现新闻事实,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写出新闻报道。认识是否完成,以是否达到真实为准。心理学告诉我们,参与这个认识活动的不只是认知、意志,更有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注入情感的摄影作品是最有生命力的。所谓情感,可以将其理解为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思想反映,即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感知。具体说来,情感是一种主观的态度和评价,情感在人的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在艺术审美之中,其一是可以引导人们心理参加创作,其二是对本身与客观世界的态度。摄影不是照相,我们所说的摄影,并不等同于照相,照相只是用照相机,力求曝光准确地再现客观世界,可以是除技术以外,不加任何思考的去按动快门,而新闻摄影却是可以  相似文献   

20.
蔡庆文 《大观周刊》2012,(27):232-233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数学教学过程注重情感渗透交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表扬,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