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艺术活动——《儿童权利公约》。  相似文献   

2.
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儿童权利公约》一、保护儿童权利,改善儿童生活,切莫忽视孩子的欢愉与玩耍即将过去的20世纪,科学创新、技术发明空前繁荣,层出不穷。百年来,世界面貌大改观、人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国家教育部也明文规定:“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作业。”但是给学生足够的闲暇并不等于撒手不管,而是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指导,通过精心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闲暇和玩耍中自主地学,愉快地学。如何精心设计一年级语文的课外练习呢?我在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闲暇是个体获得自由的表现之一。亚里士多德最早对闲暇做出系统论述,认为闲暇具有时间和状态两重意义:闲暇时间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闲暇状态是幸福的表现状态之一。德性是闲暇的前提与限度,闲暇必须合于德性,同时闲暇生活也是德性养成的重要场域。在数字时代,儿童闲暇面临内容和时间的问题:娱乐消遣充斥闲暇的内容,闲暇时间仅余意义空壳,导致德性和沉思在数字时代儿童的闲暇生活中难以寻觅,闲暇失去其获得幸福的应然价值。应引导儿童从学会生存走向学会闲暇;以德性约束儿童的闲暇生活,使闲暇生活成为育德的平台;面对数字时代的信息洪流,应加强儿童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其信息辨别力。  相似文献   

5.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9):F0002-F0002,F0003
一、会议背景 如今,中国人闲暇时间已越来越多,每年115天法定假日,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闲暇时间,让我们的生活有一半时间处于闲暇状态。合理、科学的闲暇时间分配,是对人的生活态度和生命价值的检验。在发达国家,关注闲暇时间的利用与分配被纳入国家议政大事,并从国家层面鼓励和引导人们科学、合理地分配闲暇时间。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人把闲暇看作是“美好的生活”.希望在闲暇时发展思想和良知。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明确提出闲暇生活是一个人获得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主张充分利用闲暇。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学记》中就有关于闲暇的精辟论述“藏焉,惰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人把闲暇看作是“美好的生活”.希望在闲暇时发展思想和良知。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明确提出闲暇生活是一个人获得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主张充分利用闲暇。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学记》中就有关于闲暇的精辟论述“藏焉,惰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对闲暇生活方式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怎样、应该怎样享有和利用闲暇时间,从而以一定方式在闲暇时间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主义的闲暇生活方式的研究作出一些回答。 一 闲暇生活方式及其历史考察 人们总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生活。时间对于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马恩全集》第47卷  相似文献   

9.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直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艺术领域的虚假与欺骗特性.在《文化批评与社会》《自由时间》等二战后发表的多篇文稿中,阿多诺在文化工业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自由时间与闲暇时间,并认为被文化工业组织好的自由是一种强迫性的自由,人们在这种强迫性自由中的活动不过是虚假活动.换言之,单纯的闲暇时间并非真正的自由时间.事实上,由文化工业批判到社会历史批判是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思考的一条明确路径,他对自由时间的思考同样意在克服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异化状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中“闲暇”的解读可以发现,白璧德的闲暇观与其人文主义思想密不可分。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立足点在于人的塑造与人格的完善。在白璧德看来,闲暇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休息,沉思性的闲暇有助于人的完善。白璧德基于人文主义视角的闲暇观对于现代学者的自我认识及其学术生涯和现代大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 ,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 ,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 ,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 ,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 ,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他对“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 ,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闲暇生活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是人在闲暇时间即人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内各种活动的总和。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构成闲暇生活的基本条件。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是指在所有教育教学计划所安排的活动(如上课、实验、实习等)、为完成教学培养计划(如做作业、复习)的活动及满足基本生存的活动(如睡觉、吃饭)之外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所谓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是指在闲暇时间内大学生自主安排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人树》是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一部力作。《人树》以斯坦的一生为线索,在历史时间和生存时间的基础上,于小说叙事之中融进对生命的哲性思考,揭示“断裂”和“死亡”等概念的哲理内涵,探索人生的意义。人物斯坦正是叙述者所聚焦的一个思考主体,一个充实哲理内涵的孤独英雄。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 ,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儿童权利公约》  一、保护儿童权利 ,改善儿童生活 ,切莫忽视孩子的欢愉与玩耍  即将过去的 2 0世纪 ,科学创新、技术发明空前繁荣 ,层出不穷。百年来 ,世界面貌大大改观、人类期望寿命翻番、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中华民族也深受其惠。百年胜过千年 ,正是个性解放 ,人们的价值观、社会行为准则根本转变的结果。教育的现代化 ,症结在于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令人汗颜的是 ,我们这个曾以“四大发明”贡献人类的民族 ,尽管本世纪教育成就辉煌…  相似文献   

15.
克里斯汀·夏洛等人在《儿童像科学家一样——儿童科学教育的建构主义方法》一书中指出:“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努力建构着他们周围的世界。”艾利森·戈波尼克等人在《摇篮里的科学家》一书中这样写道:“科学家和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着共同的特点。新的研究表明,婴儿和幼儿比我们所认为的要知道和了解得多。他们会思考、得出结论、做出预言、寻找解释,甚至会做实验。”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生物本能和社会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塑造孰大?上个世纪30年代,人类学家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新几内亚儿童的成长》《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通过研究原始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闲暇时光,笔者阅读了这本《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书,此书一共有9个章节。其中对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章《指导儿童的游戏与学习》,此章节让笔者收获了很多,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关于自身经验的分享。  相似文献   

18.
闲暇生活质量是人的个体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由于传统德育聚焦于人的社会性品质、人的学习和劳动时间,相对来讲对于人的个体性品质、人的闲暇时间则重视不够,因此,闲暇教育为高校德育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正>2011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休闲年会(四川.峨眉山)2011年11月7-10日一、会议背景如今,中国人闲暇时间已越来越多,每年115天法定假日,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闲暇时间,让我们的生活有一半时间处于闲暇状态。合理、科学的闲暇时间分配,是对人的生活态度和生命价值的检验。在发达国家,关注闲暇时间的利用与分配被纳入国家议政大事,并从国家层面鼓励和引导人们科学、合理地分配闲暇时间。在一切有教养的人看来,合理的闲暇时间分配,就其所产生的后果来说,都是美妙的,高超的,而且成  相似文献   

20.
《勇者之剑》(又名《金刚心》)是在"持剑之心"的基础上创作,是继《听海之心》之后,优人神鼓的另一经典作品。创作于2002年的《勇者之剑》在十五年之后看来并没有时间之隔的陈旧感,其质朴的表演经过时间的锤炼愈发醇厚。据该团的艺术总监刘若瑀介绍,《勇者之剑》的创作机缘,来自于一次长期巡演过后的思考与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