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纪念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其实,善待地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提出“善待”,就是发生过“不善待”或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行为,其结果只能是自讨苦吃,自毁家园。  相似文献   

2.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但是。由于污染的蔓延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人们已在呼唤:“保护环境.救救地球!”幼儿是明天地球的主人.为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环保教育,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教育探索.将环保教育全面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引起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给日本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日本作家对此次地震的文学书写体现了生态价值及人文意识,启发人们肩负保护生态的责任,共同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生态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生态意识,建立正确的生态观。生态意识是人类必须具备的意识形态,来源于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认识,来源于对生态危机的理解以及现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后果的反思和关注。生态意识决定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和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例如:当人类认为地球是个聚宝盆,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时,便无所顾忌,乱采滥用自然资源,结果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当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时,便出现“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认为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艘“飞船”,人口与经济增长都会耗尽地球资源…  相似文献   

5.
面对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自然与文化二分法遭遇挑战,不再有所谓的“自然”或“外部”去安置这些现实问题。我们亟需在地球量级上重新反思人类既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擘画与万物共存的新局面。在此语境下,拉图尔有关“共同世界”的讨论探究了“地球生命共同体”存在的可能。通过对现代主客二元论的批判,拉图尔以召集非人类行动者的姿态重启“宇宙政治”,以集体制度取代现代宪政,并号召在“人类世”阶段将传统人文主义所崇尚的“大写人”分解为不再脱离大地的“陆地人”。在此过程中,美学和艺术因其培养了我们对事物的敏感性,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由于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使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受到大规模的破坏,甚至出现臭氧层破坏、全球气温升高、酸雨破坏、稀有生物的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快速减少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密切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地球已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主题重大,立意深远。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且被破坏得千疮百孔。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此,作为国际性节日——“世界...  相似文献   

8.
现在,地球上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生态功能紊乱,生态灾民逐渐增多,经济损失逐年增加。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主要是,生态环境自身的演变,以及人类后天的破坏。因此,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不但要尊重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而且要采取积极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为了从小培养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唤起全民参与环保的热情,我校生物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态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生态意识,建立正确的生态观。生态意识是人类必须具备的意识形态,来源于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认识,来源于对生态危机的理解以及现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后果的反思和关注。生态意识决定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和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例如:当人类认为地球是个聚宝盆,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时,便无所顾忌,乱采滥用自然资源,结果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当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时,便出现“宇雷飞船经济”理论,认为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艘“飞船”,人口与经济增长都会耗尽地球资源并造成污染,导致最后的崩溃。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天 《九江师专学报》1995,14(2):49-52,12
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即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育观。为促进生态文明,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人为的破坏。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环保教育从幼儿抓起”,这已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要把环境保护教育的时间定在“现在”,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将决定将来我国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3.
听一节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学习的课文是《只有一个地球》。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报刊、图书、互联网)收集到许多材料,包括资源状况、其他星球特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在课堂里展示并交流着。之后,学生动情地朗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可是,有一个学生持有异议,认为“人类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并且“有根有据”地拿出他收集到的材料。老师肯定了这位学生敢于坚持己见,并说…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美毁灭给人看。”那么,生态环境史上的悲剧是什么呢? 生态环境史上的悲剧就是人类向大自然任意索取和盲目引进! 生物学家早就忠告人们,不论什么生物,它们在地球上生存,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破坏了平衡,就会酿成骇人听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和风细雨,鸟语花香——这是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我们曾经充满欢歌笑语、充满和谐的家园。然而,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人类忘记了对“家”的呵护。白色污染、河水浑浊、绿地沙化、温室效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球母亲已不堪重负,伤痕累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开展一些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以我们特有的方式来关注地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其推进,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相反.对地球环境的关注在学术界仍不是一个重要话题。徐刚先生的《地球传》,以其宏大的视野,用“另类”的手法向人们诉说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变迁史,提醒人们若要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并为人类的利益,采取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17.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的空间,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人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会求得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的共同话题。"人类只有一个生存的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保护生态教育已迫在眉睫。人类到底怎样做,才能彻底杜绝对大自然万物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王宜发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10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向全世界发出“只有一个地球”的感叹,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惊醒。而今的地球满目疮痍,生态危机已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灾难。如煎熬地球的“温室效应”,觊觎地球生命的臭...  相似文献   

19.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它要求人类在进行发展活动时关注地球资源的供给能力、生态环境的容量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可持续性,改变生育观念,控制人口数量;改变消费观念,减少资源消耗;改变开发方式,减少资源破坏;改善发展模式,减少环境污染等。  相似文献   

20.
信息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信息高速公路确实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方便,尤其在信息传递和经济、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带来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新的问题和影响。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地球“变小”了,它的远程通讯可以把“天涯”变成“咫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