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冬婴是重庆当代诗人创作中比较勤奋者之一,他的取材主要是倾向于乡村物象,不凡也有城市的偏爱.其诗歌创作理念主要倾向于传统乡土,伴随的是城市化现代因子的淫浸.质朴、纯净、自然、细腻是他的创作本色.在解读诗歌集中,笔者不自觉的隐隐觉察到其诗歌具有这样一种影像,即家园意识的追寻与生命情绪的体验;乡土意象与乡土风格的审美特征;陷入现代性泥淖中的困惑与迷思.沿着这样的思绪,静听低处的风声,企图追寻冬婴所体认的诗歌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2.
任何诗人的诗歌作品似乎都可以视作诗人的精神自传,或精神自传的一部分.当我们用之于谈说冬婴的诗歌创作时,是有其特别的意义的.他的诗歌创作已有20年之久的历史,散见于全国大小诗歌报纸和刊物.他却直到2007年7月,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低处的风声>.这是他一个组诗的名字,而且只发表在一份很不起眼的小报上.  相似文献   

3.
冬婴的第一部诗集<低处的风声>以自身真切的人生体验锤炼出诗性饱满的篇章.以坚韧的精神体现出诗歌创作的严肃性和对本质性命题的不懈探寻.他最初的诗歌创作以"乡土世界"作为精神家园进行城乡对立书写.这种书写模式的消解使其跨越"乡土世界"的"狭窄"和城乡对立的二元思维定势,以更开阔宏观的视野在新的生存空间开拓着诗歌更广阔的精神空间.冬婴的诗歌创作始终体现出的对诗歌本体的坚守和诗歌精神的追求,使诗人在"存在"的绝对真理与"在世"的社会正义中寻得双倍的力量,使诗歌寻找到不断发展的正确出路.  相似文献   

4.
我无法形容《风声》是部什么样的片子,或者说,我无法为其下一个精确的定义。 因为它带给我的太多了,太多盛大的情感席卷而来:仇恨、烈爱、信仰,甚至恐惧。原来语言真的会苍白无力,在如此惨烈的历史面前。  相似文献   

5.
低处的目光     
看到这个男子很久了,从2007年的冬季开始,我每天都要在街头桥洞旁看到他。 和他有过几次简短的对话,知道他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的孤儿,四五岁时便用手挪着一个小方凳开始了沿街乞讨的生活,几十年来,一双手走过了中国十几个城市。2009年初冬的一天,从他身边经过,他的眼神又让我的心本能地抖动一下,已冷漠走过他身旁的我,转身掏出身上零钱,放在他面前的碗里。  相似文献   

6.
须一瓜《穿过欲望的洒水车》一经面世就引人注目、众说纷纭。其实,须一瓜笔下的和欢与《聊斋志异》中的婴宁有很多相似处,将和欢与婴宁做对比能更好地揭示女主角的性格特征,澄清人们解读中的误区。用女性刻板印象的理论对和欢的生活环境做细致分析,揭示出女性刻板印象对和欢的制约和造成的伤害。最后,详细分析女性刻板印象后的权力机制运作,批判男权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7.
聂俊珍 《文教资料》2011,(36):163-164
在荧屏谍战潮流的大视野下,以《风声》为代表的谍战片试图将商业元素和艺术性相融合.逐步的找主旋律和市场的合适位置。本文立足文本分析,从内在层面即故事、人物、情感等方面和外在层面的影像包括符号式的意象表达及造型、道具,布景等方面对《风声》的创作进行分析和阐发。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为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的发展所作的探索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王秋声 《快乐阅读》2013,(23):74-75
如果我说,这是一本很有名的童话,那么很多人会摇头表示没听过。如果你读过它之后,我再告诉你,这是一本当之无愧的经典童话,你肯定会点头认同。我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它的细致、它的精致、它的别致,注定了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会成为全球无差评的  相似文献   

9.
杨森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13-116
电影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从影片《风声》的英文字幕翻译来看,要准确还原影视对白或者独白原意,译者进行字幕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到语言转换问题,还要考虑到影视字幕翻译自身的特点及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电影字幕的翻译应以观众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翻译策略对影片中的文化信息做出灵活处理,使字幕翻译真正发挥文化传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主人公婴宁由无时不笑到"虽逗亦不复笑"继而反笑为哭的巨大性格转变,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既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反映,又是道家"撄而后成"的人生哲理的通俗演绎,体现了作者儒道互补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的借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中有36条明确注明“借音”性质的语言材料。玄应所谓借音和假借有相同的内容。玄应所谓假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本无其字”的假借;(2)“本有其字”的通假。通假是古人所谓假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繁荣,在发展至一定阶段之后产生了论诗诗,开创了以诗论诗的独特体式。试从论诗诗的源头谈起,探讨自杜甫《论诗六绝句》开创绝句论诗以降的论诗诗,并以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为例,探讨论诗诗的创作、影响和局限。  相似文献   

13.
清季官僚董恂在国运衰微的大势中无显赫“政绩”可言 ,却在文学领域作出了可观实绩。其任三口通商大臣 ,总理署治事期间 ,曾因亲手翻译美国诗人郎费罗的《人生颂》 ,而成为“具体介绍近代西洋文学的第一人”(钱钟书语 ) ,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都值得书写一笔。  相似文献   

14.
胎孕于诗性文化的中国古代文论,就其语言方式而言是哲理诗,就其义理铺敷而言是写意画,《二十四诗品》则是她的诗眼画境。司空圉既是以诗画一体的八思厦言说方式传中国文论“拟容取心”、“思与境偕”之神,又是用诗.心画意架一道“象”的彩虹而将中国文论渡往“象罔”之境。诗眼之传神,画境之写意,全在象罔之中。异哉,表圣诗品得诗性文论之玄珠。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与骚动》以源自诗歌技法的重复为基本结构手段,四个声部在对凯蒂的重复咏叹中互相堆积,累积为感染力。班吉、昆丁以抒情为主的声部与杰生、迪尔西叙述故事的声部,在对位中平衡了诗化风格与现实视野间的矛盾,这意味着福克纳在叙事艺术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音乐性是诗歌的重要特质之一,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音韵两方面。诗歌的音乐性和思想性是密不可分的。Coleridge的诗作素以瑰丽的想象、极强的音乐性而闻名,在19世纪的英国诗坛独树一帜。本文从节奏和音韵两方面,对其代表作之一《老水手谣》的音乐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喧哗与骚动》一直被文学评论界推崇为意识流小说的杰出典范,这主要归因于作者对艺术手法的大胆创新以及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时表现出的精湛意识流技巧。全书四个部分分别由康氏家族四个人物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讲述,作者依据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运用了多视角、时序颠倒、意识流等表现手法,显示了他在语言操作、技巧应用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创造性地借用《圣经》中伊甸园的神话模式,引证《圣经》典故、叙事手法等,赋予作品以《启示录》的色彩,深化其主题和丰富其文化底蕴。对圣经文化传统进行不同程度、各个视角的借鉴和运用,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增加小说的道德和情感深度,探究人类发展及命运的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