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推动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是蓬勃发展的西欧商品货币经济及早期资本原始积累。郑和七下西洋则纯然出于封建帝王扩大政治影响的战略以及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经济需求,这既无裨于明代社会经济发展,又与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无甚关系。  相似文献   

2.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后继者,没有使中国更加开放、更加富强?而为什么晚于郑和近百年的哥伦布等西欧航海家的远洋探险航行却揭开了西欧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序幕?这两个问题是学术界早就讨论过的:有主要从海洋意识、海权观念方面考虑的,也有主要从历史背景方面考虑的。本文使用政治学中有关利益的理论,从目的与利益的关系的角度尝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3.
娄丽芝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13-17,34
15世纪全球有过三次大的航海活动,即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的航海,比较而言,郑和航海较后者时间早、规模大、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是友谊和进步,而哥伦布、达·伽马的航海则是进行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的是深重的灾难。同时,由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不同原因,中西航海活动的目的、性质及后果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海洋战略密切相关。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及其强烈的海洋意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今天的中国可以从中吸取宝贵的营养。今天的中国是海洋大国,但同时也是海洋弱国,要改变中国海洋弱国的局面,首先得在广大民众中强化海洋意识,大兴海洋文化。只有当浩瀚的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成为与黄河、长江、长城一样神圣的民族图腾的时候,中国才可能真正成为太平洋上的巨龙。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同时结合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船模兴趣小组的师生们按照历史资料还原一支模型船队,并在一张巨幅地图上“远航”。闻知十来名初中生将在老师指导下,沿着郑和当年的路线“驾船出海”,记者昨天与校长曹跟林约定后来到该校课外活动课堂上一探究竟。前人尝试——不多教学楼7楼的活动室里,几名男生正专心致志地打磨着手中的木片、木条,锉刀、胶水等各种材料堆满了桌子,已有几艘船模样初显。“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船文化精髓,所以孩子们做起来特别自豪!”指导老师张育心介绍,由于学术界对郑和…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是航海家郑和率队七下西洋600周年。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从江苏刘家港(今浏河)出发,先后七次,历时28年,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4期远达亚非30余国,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历史学家指出,郑和的壮举,比西方的达伽玛、麦哲伦、哥伦布的航海活动要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诸多中外学者陆续探讨《马可·波罗行记》的真实性,力辨书中之“所见”与“所闻”。特别是英国学者弗朗西丝·伍德(FrancesWood)依据种种疑点,否定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本文则通过《行记》中一条地名Tiunguy的考证,从历史地理、方言特征、几种主要的版本和可能出现的书写讹误,以及当时当地陶瓷生产的情况分析,证实Tiunguy即“丰州”,解决了有关《行记》地名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疑点,重新检测了《行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观念上“郑和下西洋”与长城的修建一样 ,都是做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而载入史册 ,倍受歌颂的 ,但在 2 0 0 0年高考试卷中却不止如此。语文卷的长城题 ,更注意引导考生认识长城的“封闭”与“愚钝” ,进一步触及政治文化与民族心理这样深层次的问题 ,引人注目 ,发人深省 !历史卷的“郑和下西洋”题 ,放之于地理大发现的比较中 ,让考生比可比之处 ,见不可比之点 ,追根溯源找出历史的症结所在 ,深化了思想教育的内涵。目前 ,我国教育正面临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 ,如何使教育适应这种转变 ?如何通过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素…  相似文献   

9.
本探讨了郑和下西洋、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的对比分析,侧重指出其各自不同的影响、地理意义、历史地位,并论证分析了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概念专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大发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具有特别的规定性,是一个具有专属性的概念,地理大发现至少包括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征服”和航海的另一个目的与结果是“开辟新的商业航路”这两个特别专属规定性条件。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航海活动都不能划入地理大发现的范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内容和结果都不符合这两个专属规定性条件。因此,郑和七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与地理大发现无关的航海壮举,它没有也不可能拉开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胡适、鲁迅和郑振铎三位先生是现代<西游记>研究开创者.胡适、鲁迅对古版<西游记>评点的批判和否定,以及稍后郑振铎所勾画的古版<西游记>演变关系,都曾为<西游记>论界所赞赏和反复引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他们关于<西游记>评点和版本关系的论述,多有失误,不足为法.  相似文献   

12.
郑和船队配置有数目众多、技术高超的医官医士;随着郑和七下西洋,船队通过多种方式向海外传送了中华医药卫生的经验,对海外药用生物资源进行了长期的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将其中对我国有用的种类予以引进,经过检验、应用,扩展了我国中医药的种类,促进了海外药物的进口贸易与中医药研究的发展,丰富了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杂剧是元代篇幅最长的戏曲作品,它是1927年在日本内阁文库发现的。它的发现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关于它的整理和研究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回眸《西游记》作者研究及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存所有的《西游记》明代繁本刊本 ,均未注明作者姓名 ,清代所有刊本均说明为“长春真人邱处机”著。经鲁迅等人考证 ,确定《西游记》为吴承恩著。章培恒等人怀疑吴承恩的著作权 ,而苏兴等人则坚持吴承恩说。我们认为 ,天启《淮安府志》著录小说《西游记》 ,系照抄吴承恩的好友陈文烛所撰《淮安府志》。吴承恩的《对酒》诗透出的信息 ,可看作吴承恩写作小说《西游记》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5.
将唐宋元三朝诗歌作为各自独立的整体放在一个认知框架内来比较特色与高下,就是明人的三朝诗合论。它也是明人进行诗法选择和建设展开明诗学的重要方式。明人的三朝诗合论大致有比较宋元诗、否定宋元诗、肯定宋元诗及反复等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思想视角分析《西游记》中称谓语的动态翻译,阐述因受到语境的变量和称谓语背后隐藏的文化的影响,书中称谓语的正确翻译乃是难点之一,应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和其隐含的意思来解析并选择最适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程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教育功能、价值观引导功能、人生观、世界观改造功能、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等几方面。要有效发挥这种德育功能就要切实提高教师素养,保证《概论》课的德育效果;狠抓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搞好课外活动,发挥活动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水浒传》、《西游记》与《金瓶梅》的主题特点,从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三者的审美风格,阐述了《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