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初识经典《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我国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而成。《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史记"二字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史记》一书最初没有书名,有时被称为"太史公书",但随着它的影响逐渐增强,最后《史记》反  相似文献   

2.
正《史记》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在史学界的地位极其重要。今天,我们从史学史的角度来认识一下这部著作。一、一部作者用生命谱写的不朽史作《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作"史记"开始于东汉桓帝之时。其实,"史记"在该书的正文中出现过多次。如《太史公自序》中就有:"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史记"就是对历史的记载。用"史记"称谓这部著作是很贴切的。《史记》共130篇,每篇一卷,也就是130卷。《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从《太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它全面记述了上古至汉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情况,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一共130篇,52万余字。"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一部融汇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史学著作。以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文为例讨论《史记》在融汇史学和文学价值上的努力:一是材料选择具有合理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二是历史事件和人物刻画具有高度统一性;三是文字描写既有生动性又有求实性。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观赏性使得《史记》无愧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史记》是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一部完整反映史实的巨著,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分析和概括出《史记》四个方面的创造,其中之一是"历史之整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传记文学名著,《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深刻印象的有一百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5,(5):65-69
《史记》有着双重性的书写理念,即实录与修饰。这两种书写理念从表面上看是相悖的,实则是同一的,二者在深层次上殊途同归。《史记》这种二元同一的书写理念,根源于作为史家的司马迁的独特人性观。《史记》在文本存在形态上是多元同构的,它不单是一部优秀史学著作,更是一部兼容并包的文化经典。《史记》这种多元同构性决定其具有多重性价值指向,它的价值呈现模式是"以美启真,以真启善"。  相似文献   

8.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这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作为历史著作,它要求所写人物必须真实可信,作为文学著作,它要求所写人物必须是美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自己卓越的才能,巧妙地将史学与文学结合在一起,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刻画出众多各具风采的美的人物形象。这是《史记》在写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其中的奥妙,我以为主要是司马迁抓住了人物性格的美学特征进行描写刻画。《史记》中人物性格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一部“集大成,师百家”的历史巨著。它包罗万象、驰骋古今,充分显示了司马迁广收博览的伟大气魄;《史记》同时又是一部“一家之言”,它体现着司马迁的社会理想和审美观点。由于《史记》大量地继承和吸收了《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前代典籍的内容,所以它能于“上下数千载间”做到资料丰富、血肉充实。没有前代典籍,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但是更重要的是由于司马迁用自己的“一家之言”对前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史学,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又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史记会注考证》引《拙堂文话》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己,是子长叙事入神处"。林纾《春觉斋论文》说:"史公之写物情,挚矣","寥寥数语……尽呈纸上。"这"叙事入神","写物情"淋漓尽致,都是指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的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书,也是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著作,同时又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关于《史记》的思想意义,人们谈得不少了,本文想着重从它的艺术上大致地作一个勾勒,看一看《史记》的审美价值主要在哪里,作者的审美观是怎样的,以及作者的审美观与汉代的美学思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徐蓓 《语文天地》2014,(12):17-18
《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同时又是一部语言卓越,充满思想和艺术魅力的文学经典,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江苏省高中阶段设置《〈史记〉选读》作为选修科目,它对高中学生的文言能力、写作、思想具有很好的陶冶作用,进行《〈史记〉选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情和考情等综合考虑,引导学生亲近《史记》,喜欢《史记》,让《史记》的文言知识、人物思想、精神光芒既照耀学生的高考.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司马迁本着"实录"历史事件的原则,根据自身学识和生命体验,在设置历史事件场景,叙述历史事件细节,复原历史人物心理、语言等方面运用了一定的想象和虚构而著成的一部史学巨作。借助想象和虚构化的艺术方式,使《史记》中历史事实的场景更加适宜,情节更加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此虚饰增益化的写作倾向亦使《史记》呈现了小说化叙事美感。《史记》史传文学的基质由此也得以奠定,并对后世小说、戏曲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凡读一部书,就像认识一个朋友一样,如果不晓得他的个性,则无论说短论长,全无是处。"(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关注人物,人成为历史的中心,从《史记》始。梁启超认为《史记》最显著的个性在于"以无数个人传记之集合体成一史,对于能发动社会事变之主要人物,各留一较详确之面影以传于后"(《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史记》)。本课所属专题的研习目标为"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体现了编者对于《史记》独特魅力的准确理解。葛兆光认为"《史记》属于历史与文学尚未彻  相似文献   

15.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讯先生对《史记》的史(文)学价值的高度评价。这个评价鲜明地表明《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辉的文学作品。它不朽的艺术魅力,不仅得力于司马迁对材料的取舍和安排上,而且也得力于他运用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历史巨著,《史记》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对于中学生来说确实是一本必读书,它可以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会审美,学会做人,了解中华文明。《史记》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演绎着动人的故事,体现了民族的精神。但它毕竟脱胎于封建时代,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浓烈的封建色彩;  相似文献   

17.
正初识经典《汉书》,又称《前汉书》,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基本文献。《汉书》以西汉一朝历史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记载了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其中,班固的父亲班彪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承继父志,在此基础上撰成《汉书》,书中的"八表"  相似文献   

18.
目下《史记》多被看作一部史学兼文学巨著,但史学、文学并不能涵盖《史记》的全部。从先秦以来的著述和司马迁创作的实际考察,《史记》实在史学、子学、经学和文学之间构筑一道互通互融的桥梁,并成就了"一家之言"的典范。《史记》具有史学的基础、子学的灵魂、经学的追求、文学的风神。《史记》是大历史与大文化、社会史与心灵史的高度融合,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与元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赋予《史记》"怨"、"愤"的情感,同时,他又秉承了古代史官"实录"的优良传统,将如实记录历史事件和抒发个人情感极佳地结合起来,使《史记》成为一部独具特色的史学巨著。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著作。司马迁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来写《史记》,所记录的史实是忠实和公允的,其文风是朴实无华的。在坚持“实录”的前提下,司马迁又恰当地运用了一些文学方法,使得《史记》中的许多篇章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文学性,达到了历史和文学的辩证统一。《史记》可资研究的东西不可胜数,在此,仅就《史记》中某些篇章所表现出来的写作艺术简单地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