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宏 《学周刊C版》2014,(4):71-71
孩子撒谎不是天生的,但由于后天教育方法的失当,使孩子撒谎成为了一种本能,而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又为这一种本能加上了一层自我保护的坚硬外壳。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喻户晓的《狼来了》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孩子撒谎最后被狼吃了的事。可见,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一向把孩子撒谎视为大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说谎是家长和老师最不能容忍的坏习气。据国内心理调查显示:大约有50%的孩子从3岁起就有了撒谎的陋习。在9岁的孩子中70%的孩子撒过谎。撒谎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一旦形成,很难改掉。  相似文献   

3.
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经常能够遇到孩子撒谎的现象,对此,不要简单地归结为孩子没有诚信。撒谎是每个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种现象,幼儿撒谎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去引导。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不需要兴师问罪,而是用一种"轻松"的对话方式让孩子知道——说出真相以后,面对的并不一定是"狂风暴雨"。  相似文献   

4.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在欣喜之余,却发现烦恼也开始增加了:明明没带他去动物园,他跟别人说星期天到动物园看到了大熊猫;自己发脾气把东西摔到地上,却说是爸爸摔的……父母开始不知所措:“这么小就撒谎,以后可怎么办啊!”在成人看来,撒谎是人有意识采取的一种解决问题或推卸责任的方法,一般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是孩子的撒谎跟成人眼中的撒谎是有区别的,有时他们的撒谎并不是故意为之。孩子的撒谎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以为是真的”,另一种是“孩子知道是假的”,这两种情况有本质的区别。一、“孩子以为是真的”大多数专家认为,三…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个学生撒谎,通常我们会用道德的尺子去衡量:如果孩子的话与事实相符,我们会夸他是好孩子、乖孩子;如果不一致,孩子就会被扣上“品德不良”的帽子。有的孩子,甚至有可能会被狠狠地教训一番,打一顿;或者大人苦口婆心地教育一番,“要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不要说谎,说谎的孩子是坏孩子”等等,直到孩子表示以后一定要诚实,不说谎,争取做个好学生为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的撒谎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故意撒谎和过失性撒谎。故意撒谎是品德问题,而过失性撒谎是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撒谎出于以下的原因:1.无意识地模仿别人;2.把想象中…  相似文献   

6.
孩子最让父母生气的原因之一就是撒谎。有的孩子撒谎是偶尔为之,而有的孩子撒谎则成了习惯,令很多父母大伤脑筋。从表面看,孩子不知道撒谎的后果有多么严重,所以才随便说谎。其实,这种  相似文献   

7.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说谎时,会感到惊奇、失望、生气甚至忧虑——现在就撒谎,以后怎么办?孩子撒谎真的如此可怕吗?其实,撒谎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标志。没有所谓“撒谎的孩子”与“不撒谎的孩子”之分,每一个孩子都会撒谎,而且在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第一次”的不良行为,如“第一次”撒谎,“第一次”发脾气,“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时,就应十分重视,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加以纠正。孩子“第一次”撒谎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孩子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而把幻想当成了现实,无意间撒了谎。这种情况,当父母讲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加以正面引导之后,孩子便能很快地改正。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做错了事,为了使自己避免受罚,便用撒谎来应付大人。如果“第一次”撒谎得逞,孩子尝到了甜头,以后便会用撒谎来应付被动局面,渐渐便养成撒谎的…  相似文献   

9.
于青 《班主任》2009,(7):18-19
孩子都可能撒谎,面对谎言,教育者需不急不躁,静心分析,方能揭开谎言的面纱。一、静心区分谎言的性质作为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正确看待孩子的谎言。当发现孩子"撒谎"时,  相似文献   

10.
大人总会这么教导孩子:要做诚实的好孩子,不能撒谎。撒谎是与诚实相对的一种不好的品德。对它做一个文字上的解释,可以这么说:撒谎是指人故意将自己认为是真实的事情说成不真实的,让听者受骗,把"不存在的事"当成"存在的事";或者把真实存在的事,故意说成是不存在的。目的是让别人受骗,是一种品德不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由于职业性质,天天跟孩子打交道。常听教师们议论班里×××又撒谎,而且撒谎时脸不变色心不跳,比说实话还正常。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孩子所以撒谎,除其它心理因素外,家长的某些教育方式是导致孩子撒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家教荟萃     
认真对待孩子的第一次不良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的“第一次”不良行为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以免养成不良习惯。孩子“第一次”撒谎。有时是孩子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而把幻想当成了现实,无意间撒了谎。这种情况,当父母讲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加以正面引导以后,孩子便能很快地改正。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做错了事,为了使自己避免受罚,便用撒谎来应付大人。如果“第一次”撒谎得逞,孩子尝到了甜头,以后便会用撒谎来应付被动局面,渐渐养成撒谎的不良习惯。当家长发现孩…  相似文献   

13.
赵吉敏  薛风 《山东教育》2003,(30):44-44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说谎而感到气愤。发现孩子说谎后,家长不能一顿训斥、一顿打骂就算了,而要分析出孩子撒谎的具体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地预防及管教措施。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撒谎的原因很多。从动机上看,可分为有意撒谎和无意撒谎;从性质上看,可分为恶意撒谎和善意撒谎。对幼儿来说,一般恶意的成分少,善意的成分多。l.自我保护这是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家庭中,有很少父母能与子女建立起真正的平等、民主关系。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一切就得听父母的,否则就要受到批评甚至打骂。所以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我们家女儿瑶瑶现在即将进入中班,可是我发现从来不撒谎的她最近总是撒谎。对此,我该怎么办呢?(瑶瑶妈妈)A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把儿童的撒谎行为大致分为两种:过失撒谎和有意撒谎。过失撒谎是指孩子没有撒谎的动机而做出的行为。比如有幼儿说:我家有那么大一架飞机我有只小白兔(其实,他的小白兔是书包上的小白兔图案)等。对这样的过失撒谎,家长不必在意和担心。随着孩子  相似文献   

15.
孩子撒谎     
林鸰 《福建教育》2010,(6):59-60
儿童撒谎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撒谎,免不了担心:这会不会是孩子学坏的征兆?对于孩子的撒谎行为,大多数的家长会严厉地批评或惩罚。但是,在批评或惩罚之前,家长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撒谎,是真的品质问题还是另有原因?是否知道孩子“撒谎”背后的秘密?采取的批评惩罚措施是让孩子变得更加诚实,还是会迫使孩子撒谎的水平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6.
孩子撒谎是最令家长和教师头痛与棘手的问题之一,许多家长一开始被孩子骗了还浑然不觉,于是孩子抱着侥幸心理不断地恶性循环,结果难以收拾.国内某心理研究所用了三年时间,调查了全国七个省十个城市的四百三十个家庭,发现有50%的孩子从三岁就开始撒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比例越来越高,到九岁时,说过谎的孩子上升到70%.而来自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统计数据更为惊人:全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三岁前就学会不说实话,而到了七岁,98%的孩子都已说过谎.因此家长和教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察觉谎言,对症下药,从而断绝孩子撒谎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杨攀 《班主任》2013,(6):41-42
做班主任半年以来,我常被孩子的撒谎能力惊得目瞪口呆。最初,当我非常信任的孩子们一次一次用谎言回报我的信任时,我伤心了,尤其是当我认为没有一丝撒谎可能的孩子也用谎言逃避责任的时候,我的心凉了,感到非常失落。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无法接受,是因为并未真正参透孩子撒谎背后的缘由。  相似文献   

18.
“孩子又撒谎,这个孩子简直没治了,完了,气死我了……”面对撒谎孩子,家长老师叫苦不迭,气愤至极,但又无可奈何?如何纠正孩子们这一不良习惯,我认为家长老师应该首先弄清楚孩子撒谎的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裤子上满是水渍,小刚(系化名)硬说他没玩过水;嘴边明明沾有巧克力的痕迹,小红(系化名)却偏偏不肯承认吃过巧克力。诸如此类的谎言让我们幼教工作者和年轻的父母伤透心神却又倍感迷惑。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撒谎行为?我认为弄清楚幼儿撒谎的动机,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1)“暗示”型撒谎这是一种由于成人语言暗示而引发的幼儿撒谎。现实生活中属于这一类型的幼儿谎言屡见不鲜。譬如,见到孩子满身污泥,家长质问:“是不是邻居家的孩子弄的?”看到家里的花瓶碎了,就责问孩子:“是不是小保姆打坏的?”……成人不正确…  相似文献   

20.
人有追求快乐的本能,所以当面对痛苦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本能地想要逃避。孩子也是如此。但是“痛苦”又是人必然要经历的。人生不可能只是一种节奏,有变化,就会有不确定性,也就会有不适应。对于发展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