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雎不辱使命》充分运用个性化的人物对话,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以及巧妙的人物衬托,塑造出了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写作时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一个都不能少》是电影剧本,写的是20世纪90年代一所农村小学的故事。课文节选了其中第12、13、14节,写张春花在电视台接受采访、找到李望水、受到城里人赞助重新回到水泉小学的经过。  相似文献   

3.
在高考作文中,写记叙文的人一般不多。因此。如果我们能把记叙文写好,那我们的高考作文一定会出类拔萃。而写人物的记叙文,其动作细节描写,尤其能让人物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影视作品不能象小说那样自由地铺陈,大版地叙述。除连续剧外,放映时闯一般控制在1——2小时内。因此它的银屏形象——人物塑造,只能是“少而精”,做到单纯与复杂,深度与广度的高度统一。具体来说,它多集中全力.塑造好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而围绕在主要人物周围的其它人物形象,却可多可少,可浓可谈;至于人物群像也是这样,应有主有次。  相似文献   

5.
王润香 《文教资料》2010,(23):73-74
衬托手法的应用,往往能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主体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本文着重探讨了衬托手法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作用,具体以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衬托作用、环境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为切入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考试中,能把记叙文写好,必然会出类拔萃。而写人物的记叙文,其动作细节描写,尤能让人物鲜活起来。 还是先来品读两则经典的人物细节刻画:  相似文献   

7.
安庆 《青海师专学报》2002,22(6):125-126
新闻摄影应选择最佳形象组合,深刻表现所要报道的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对比、象征、衬托等表现手法来启迪、激发人们的联想,以提高新闻照片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们有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嬉笑怒骂,每一种情绪都是内心真实的反应。当情绪外露的时候,人们的脸上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表情和神态。细微之处的神态变化,能让我们感知到他人情绪的波动。当我们写作时,又该如何传神地描写人物的神态、刻画人物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9.
人物刻画是作者为展现人物性格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作者对自己创造的人物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展现人物性格,以达到不同效果。韦尔蒂通过挖掘人物内心感情深处的细微变化的技巧和对语言的驾驭等手段透过人物的表面,洞察他们内心,使她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0.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故事情节。2.揣摩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口吻和情态,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侧重点1.诵读训练,注意句读,要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理解对话描写、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及其作用。(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注意揣摩语气,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故“自读导言”旨在引导学生以诵读为突破口,在读懂题意、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艺术特色。)自读程序1.默读。(1)读“阅读提示”,略知文章大概情况。…  相似文献   

11.
<百合花>是我国著名作家茹志鹃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当代文学宝库中的一件精品.它"笔调委婉和谐,感情真挚淳厚,结构精细严谨,历来为人赞誉".人物语言描写虽然在全文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却鲜明生动,恰切传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所达到的思想深度,足前所未有的。它对于劳动人民和下层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是与众不同的,他不是着重于叙述他们如何贫困,而往往把他的笔伸向人物的灵魂。罗丹曾说过:“只要注意一个人的脸,就能了解这个人的灵魂。”因此,我们在读鲁迅的小说时,不妨读读小说中所描绘的那  相似文献   

13.
陈李荣 《考试周刊》2013,(23):50-51
<正>【写作导引】同学们,当我们走在人流如潮的大街上,看见一张张面孔从我们面前闪过,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将这一张张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着色,摄影师可以用相机抓拍,而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描绘,通过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写出人物鲜活的个性。【思路导航】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这需要借助于生动传神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相似文献   

14.
荆轲历来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贾岛说:"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高度赞扬了荆轲面对强秦无所畏惧,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英雄壮举,为人传颂;王昌龄说:"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认为荆轲刺秦王只是逞匹夫之勇,不足称道。笔者认为,在秦强燕弱,大兵压境,燕国君臣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荆轲能不忘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挺身而出,明知赴死,却义无反顾,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15.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的《魏策》四。《战国策》是一部反映战国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史料汇编。它生动地记录了游说之士的献智斗能、奇谋异策,及诸侯之间合纵连横,频繁的兼饼战争。该书作者无考,经东汉刘向整理,书名也是刘氏拟定。全书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相似文献   

16.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经典之作,文中有许多意外值得我们品味.首先文中的对话描写之多就是一个意外,我们很少见过像这样密集的文言对话。其次.文中的结局很意外,唐雎经过一番舌战后,使秦王色饶,  相似文献   

17.
刘日良 《现代语文》2006,(6):115-115
“定格”原为电影艺术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是指屏幕上的影像在突然间静止在那儿,从而使人对在这一瞬间产生注意,甚至引起情感的共鸣、思想的震撼。定格艺术对学作品的借鉴意义非常丰富。一些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有意无意地用上了这种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18.
詹长青 《初中生》2007,(9):13-16
什么是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的某个细微处所作的描写就叫细节描写。老师平时的作文指导中强调的具体描写主要指细节描写。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动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0课《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第23回,略有删改。课文写的是广为流传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人物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20.
《唐雎不辱使命》(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以来,人们对文中的秦王形象早已形成了共识,认为这是一个阴险狡诈、色厉内荏又外强中干的残暴者,是一个与唐雎相对照的反面人物。代表这种观点的是配套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该文的"问题研究"这样评价秦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