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互联网深刻介入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变化,许多人持乐观态度,认为互联网及其技术进步将使公共领域的空间进一步扩大。而相反的声音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民主媒介的观点很难成立。目前,谷歌正在全球推行其“云计划”。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其结果可能给人们的公共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和群体极化是目前研究互联网公共讨论的两个重要理论视角,其基本观点却相互矛盾。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认为公共领域和群体极化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一方面,公共领域最终形成的是同质群体;另一方面,群体内成员的观点必然有所差异,从而可以形成理性的讨论。本文认为,互联网技术给群体关系和公共讨论带来新的特征和挑战,从整合的视野,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互联网讨论与真实生活感知的关系、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控制因素和互联网讨论在现实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赵媛 《传媒》2017,(17)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手机端已经超越PC端成为第一大社交平台,由于其便携、移动、可视、私有等特点,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大.根据腾讯发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计8.89亿月活用户,而新兴的公众号平台拥有1000万个.微信这一年来直接带动了信息消费1742.5亿元,相当于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54%.可以说,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数亿网民组成了一条制造传播互联网信息的"长尾",而这条"长尾"在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中会产生哪些作用?带来哪些改变?笔者通过对"长尾理论"的研究,总结其发展趋势,以期对期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馨 《当代传播》2021,(4):76-78
信息时代人们习惯了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但此举在提升网络用户自我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长期的身体焦虑.身体焦虑不仅发生在心理层面,也是一种关于存在状态、生存处境的焦虑.本文从现象学视角出发,探讨了技术具身带来的身体焦虑、自我技术对身体的驯化以及文化中心路径中公共身体的浮现和治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持续演进,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为深刻。也正是从那时起,出于对互联网技术特征的体认,很多互联网研究者乃至权威专家、政界人士、公共官员、商界领袖都大力宣扬互联网推动社会变革的潜力,认为其将治愈全球沟通障碍、促进民主政治、释放公众话语权、重塑经济结构,概而言之,就是互联网将最终改变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融合与坚守     
人类何曾想到,0和1这种简单的数字通过不断变化的排列组合,有一天会通过计算机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重新书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汹涌澎湃的数字化浪潮,正席卷国内外所有的行业,包括我们置身其中的出版. 曾几何时,我们无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魅力,认为纸和笔是神圣而不可取代的载体;曾几何时,我们又恐惧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魔力,以至于有人预言“2018年纸媒会完全消亡”.但,时光的流逝,终于让我们发现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席卷所有行业的暴风雨面前,我们还发现了传统媒体,特别是图书出版的存在价值与坚强,最初的无视与最初的惶惑已经过去.现在,我们也许要深入认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联姻的最佳范式.  相似文献   

7.
学过计算机的人都知道,在循环编程时,小小"+"放的位置不一样,计算出来的结果也会不同.那么对于互联网+这个概念,结合出版行业的实际,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呢?笔者认为,+互联网是出版行业适应互联网时代,进行转型升级的初级阶段,互联网+是出版行业发生变革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8.
朱小妮 《传媒》2017,(24):58-62
继2011年"政务微博元年"后, 2013年"政务微信元年"到来,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凭借社会化媒体快速、便捷、平等的交互特性,迅速成为政务传播体系中的重要的传播载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政府执政方式的改变,"互联网+政务"的电子政务模式迅速渗入公共生活,成为执政党社会治理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进入中国之后,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软件及技术建立起来的内联网应用于资料部门后,给编辑、记者带来了诸多的方便。在这网络时代,资料部门的新闻信息服务有哪些变化呢?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谈一些信息资料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带来舆论环境重大变化近年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媒体阵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迎来"移动"时代.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未来10年,互联网将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从手机网民的成长速度可见一斑: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2.33亿,2010年底增至3.03亿,而到2011年4月底,这一数字已跃升为4.77亿.互联网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出现裂变式发展,带来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网络互动功能凸显.每一个终端用户都可能成为网上内容的提供者和传播者,这一重大变化,给我国新闻信息传播体制带来了深刻影响,对政府有效引导和管理网上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各行各业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但是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为什么这项新技术的应用给各行各业都带来无限生机,却给报纸带来灭顶之灾呢?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是新媒体的竞争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但笔者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每个行业都面临着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只有那些与互联网对立的企业被压垮了,真正融合了互联网技术的企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不妨具体分析一下报纸在互联网技术冲击下面临哪些困难,可以做哪些努力,未来的出路又在何方。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播形态和模式的变化带来了把关主体和手段的变化,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挑战.本文着眼于把关理论,分析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存在的环境基础、新媒介生态下把关人角色缺失的现实原因及其危害,认为"把关"一词并不是传统媒体身上的陈旧标签,在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把关人"仍然是媒体最该坚守的传统,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与确立把关工作的重要地位,媒体内部、外部监管部门和广大受众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把关,促进互联网信息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公众阅读方式的深刻变化,期刊业面临种种挑战,一些行业性期刊因所属行业管理体制的变革,面临更大的冲击.但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行业性期刊与所属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成为其转型发展的潜在优势.本文从"媒体间融合"与"媒体和产业融合"两个层面,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行业性期刊的转型策略:一是通过"+互联网",将单一纸质期刊转型为以互联网形态主导的行业"垂直型"媒体群,极大增强自身影响力,通过"注意力经济"获得效益;二是通过"互联网+",与所属行业深度融合产生"乘数效应",分享行业转型带来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生活,无论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新闻采写来说,它也已经悄然与互联网结合,并碰撞出新的采写方式和途径.娱乐新闻本身就是人们热衷的一类新闻,它与互联网的结合正是时代所需,也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娱乐新闻采写的变化和现状.  相似文献   

15.
以大数据、算法等为代表的传播技术进步不仅给新闻传播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也给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变革,隐私问题也不例外。迅速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生态结构,随之兴起的新型社会关系,逐渐出现的个体意识,互联网空间中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被打破,都成为当前隐私问题的新变化,重构着人们对隐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微电台﹑电台APP的发展应用,媒体融合正日益加深,传统电台和网络电台的边界正在模糊和逐步消失.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电台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一形态的巨大改变?究竟该以何种姿态面对媒介不断移动化﹑融合化﹑个性化的现实?本文通过梳理媒体融合下我国广播的困境,提出广播应立足融媒时代实现媒介技术﹑传播模式﹑生产机制﹑盈利渠道等多方面创新.文章认为:未来的广播创新将是以互联网思维为建构基础,以新媒体特性为导向的智能电台再造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以及主要的工作工具,正在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方式,与传统社会各种形态结合形成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业态.互联网+背景之下,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并且带来了全新的工具.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融入信息化技术,是推动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对互联网+概念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并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的建设规划,并再一次重申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并且指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者认为当今时代和社会转型需要大众传媒实现新的理念和角色转变,增强公共性、服务性、建构传媒"公共领域"十分必要.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构想是什么,其在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下是否可行?二、从中国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在新时期新的社会需要之下,中国电视新闻的角色和社会功能是否有必要具有"公共领域"特征?三、当代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在传播理念和方式方法上如何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其"公共领域"功能?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正面临来自技术本身和文化服务市场的双重挑战,技术发展给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带来诸多改变,如服务内客、服务模式、服务体系结构等.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化服务模式,加强市场合作,是公共服务机构应对未来技术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其更好地发挥社会公共服务价值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变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同时在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高校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全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