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蒙古邮政史》邮集近年参加世界集邮展览和国际集邮展览,先后获得国家大奖、国际大奖、荣誉大奖。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和《集邮博览》杂志于2012年8月联合举办中国当代集邮家藏品展,展出了《蒙古邮政史》邮集,还特别展出了邮票博物馆馆藏珍品唐努乌梁海实寄封,使蒙古邮政史以及西藏邮政史、新疆邮政史等中国早期边疆邮政史题材得到集邮  相似文献   

2.
在第十六届亚洲国际邮展上,中国邮票博物馆展出了30个框精心制作的展品。同时还设专柜展示了珍贵文物《大清国邮政邮票设计图稿册》的内页一件,此件文物的展出定会引起了诸多资深集邮家们的青睐。《大清国邮政邮票设计图稿册》是邮票博物馆所  相似文献   

3.
2007年8月22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馆,成为行业龙头博物馆,标志着我国有了国家级邮政邮票专业博物馆。2007年8月22日,《集邮博览》杂志复刊,拥有25年历史的邮刊重获新生,成为国家级权威集邮期刊、中国第一本全彩邮刊。  相似文献   

4.
林猷熙 《集邮博览》2009,(12):22-23
每年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2006年5月18日澳门特区邮政发行《博物馆和收藏品(二)——通讯博物馆》邮票,全套8枚和1枚小型张,邮票画面都是澳门通讯博物馆的收藏品,如"1845年《澳门海邮》邮戳"(图1)、"邮秤"、"1910年《王冠》邮筒"等等。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2002年《吉祥邮票》的发行,位于台北市重庆南路的邮政博物馆自2002年1月16日起至2月20日止,在该馆六楼特展室举办“新春吉祥特展”活动,共展出吉祥邮票、马年邮票、祝福邮票、  相似文献   

6.
澳门邮政自主后发行的邮票可谓千姿百态,特别是联印票小开张的出现更为集邮者平添奇趣。澳门邮政从1985年6月27日发行《贾梅士博物馆廿五周年(中国国画)》邮票开始,到1997年7月30日发行《澳门阳台》为止,前后共发行32套邮票的小开张,并有一套加盖邮票小开张。由于全套邮票中各枚之间的排列顺序在小开张中并不一律,所以有以下各种版式: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2009年第1期《毛泽东肖像邮票上的邮戳》一文,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伟人肖像邮票的盖销事宜。此后在"文革"时期邮政部门更有"贴用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不予盖销"的通知。其实,1949年华东邮政管理总局就曾有关于贴用毛泽东肖像邮票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朱天文 《集邮博览》2010,(12):44-45
第10期《集邮博览》刊登了王晓静撰写的"历史也会说话——清代邮政时期的几件文物",介绍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中的几件藏品,图文并茂,读后受益匪浅。但文中作者对于钢制"大清邮政"双龙戳记认为是"封装用邮戳",用于捆扎邮简时在封口上压印火漆,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2004年第1期《集邮博览》刊登《一度困扰邮政的肖像邮票的盖销问题》的文章,说的是伟人像邮票的盖销问题。并且披露了邮政部门对此一问题所发出的最早的公函。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建国初期,为了表示对  相似文献   

10.
笔者拜读过《集邮博览》第九期上北京李蔚清和上海宝木两位先生分写的《呼吁纪特邮票在邮政窗口出售》和《新邮减量究竟有没有用》两文后,觉得邮政窗口不出售纪特邮票责任在邮票发行部门。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第二期封面刊出"胶东一届参议会纪念"免资信封。中国邮票博物馆的这件藏品,随着《中国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的出版,作为"附录",于1988年在集邮界露面。当时,立即引起了集邮家的关注。两年之后,它被收进《中国邮票博物馆藏品集(解放区卷)》,再次公诸邮坛。  相似文献   

12.
金问涛 《上海集邮》2013,(11):38-41
7、上海锦章图书局1914年9月创办《繁华杂志》(图28),主编海上漱石生,至翌年2月共出6期。见刊邮文有1914年第3期的《特别邮政》(图29)(伧父),1914年第4期的《旧邮票之价值》(楱云子)及1915年第6期的《旧邮票之价值》(图30)(楚云)。  相似文献   

13.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8):4-4
值得称道的匡正《集邮博览》2009年第7期刊登徐海勇先生《谈中外联合发行邮票》一文,纠正了第6期有关文章中对中外"联合发行"邮票的一些不准确认识,特别指出2004年3月1日发行的《中国新加坡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周年》邮票,是中国邮政与新加坡邮政第二次联合发行的纪念邮票,非常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4.
笔者同意李明在《集邮》1994年12期上关于“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发行”并非邮票的本质属性一说。尽管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对所辖范围内拥有建立邮政机构和发行邮票的优先权,但总有力所不能及或疏漏之处,在这些疏忽之处,只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02年第11期刊登了刘大有先生撰写的“最早的‘熊猫’邮票图稿初探”一文,披露了中华民国邮政时期设计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刘先生是依据2001年4月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邮票邮品精选》(以下简称为《精选》)一书亮相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发表的文章。其实,早在1996年3月,由南京市邮政局、  相似文献   

16.
邮票著作权只能归国家邮政主管部门代为享有,不存在所谓他人享有主图著作权问题。 《集邮》杂志1997年第6、9期刊登《邮票的著作权应归谁所有》一文,该文在分析邮票著作权时提出因创作邮票图稿(称主图不妥)而产生的著作权、因对邮票  相似文献   

17.
全年发行纪特邮票26套 1993年,美国共发行26套纪特邮票。其中14套(主要是纪念邮票)各只1枚,占发行套数的54%。多枚套票全部以异票相连形式发行,它们是:横双连的《美国手语》,四方连的《杂技》、《赛马)《邮政博物馆》、《青少年经典名著》及《圣诞》(当代的),四直连小本票  相似文献   

18.
《集邮博览》2009,(3):5-5
本刊讯新年伊始,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对部分展品进行调整与更换。邮票主展厅系列展出了清代时期、民国时期、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发行的部分邮票;这次展览还首次展出了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区邮政发行的邮票;此外,主展厅还展出了一部介绍世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历史的专题邮集《飞向蓝天》。  相似文献   

19.
戴定国 《上海集邮》2013,(12):38-40
本刊第9期发表《〈南北战争〉邮票和葛底斯堡演说》后,有新浪网友甄屏帆在邵林博客上留言,对文中美国纪念葛底斯堡战役100周年邮票(图1)的相关描述提出质疑,并亲自到美国邮政博物馆的网页上搜寻资料进行佐证。我很高兴国内有越来越多的集邮者可以熟练搜寻国外集邮网站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集邮博览》2014年第4期所刊《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一文,将香港邮政为配合2013年10月1日邮资调整而推出的一套2枚分别印有"本地邮资"和"空邮邮资"字样的邮票,称为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早在2003年就已经诞生了。2003年9月10日,香港邮政首次发行一套4枚《心思心意》邮票,票幅均为35毫米×35毫米。票中没有数字金额的面值,而以"本地邮资"和"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