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生、事实、报道是定义的三个基本要素。那么,把新闻说成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正在报道发生的事实”,是否成立呢?答案是肯定的。“新近发生”、“正在发生”、“正在报道”的“事实”之间除了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外,都是在报道“事实”。依据对新闻事实的时态分析,“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正在报道发生的事实”三种报道形式所涉及的“事实”具有什么样的时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早有“事实”之说,并在“虚-实”对应的话语框架中被国人长期使用。而清末对译英文“Fact”的“事实”则源自日本,构成“事实(客观)-理论(主观)”二元对应的话语框架。此框架被引入报界后,转化为新闻思想领域关于“事实”和“言论”关系的话语辨析,影响深远。清末侧重“言论”的作用,主张“言论为事实之母”,民初则突出“事实”的地位,强调“言论必于事实上负责任”。文章指出,两种“事实”概念在清末是分离的,至民初则结合到一起,它们最终促成彼时新闻界重“事实”轻“言论”的认知取向。此种取向,为“五四”时期新闻本位思想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勿忘“直接引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同春  邓涛 《记者摇篮》2004,(12):12-12,18
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把“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和“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作为区分“好报刊”和“坏报刊”的标志之一,他认为好的报刊应该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诚然,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是个简要表述,全面表述应为:迅速地用新闻事实向受众(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报道。  相似文献   

4.
田阳 《新闻传播》2009,(11):106-107
一.认识“新闻事实的生成” 1.对于“新闻事实”的理解 国内学术界几乎公认的关于“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人们谈到新闻宣传,常常会想到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提出的名言: 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东内哄”。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6.
徐迅 《新闻三昧》2003,(3):48-49
如果“将事实与创作分开”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一条,那么,“将事实与观点分开”,这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二条。用一个更通用的新闻术语表达,它的另一个说法应当是“将报道与评论分开”。新闻从业者都知道:“报道”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传播”。而“评论”是指“受众结合重要的新闻事实,针对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通过新闻媒介所发表的论说性文体”。报道的内容是事实,是客观的;评论的内容是观点,是主观的。因此,“将报道与评论分开”也可以表述为“将事实与观点分开”。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真实的本源是事实。早在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创办《政治周报》时,在“发刊理由”中写道: 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是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州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8.
白文斌 《记者摇篮》2004,(2):33-33,36
尽管人们对于如何定义“新闻”这一概念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先有事实发生, 后有新闻报道。“新闻的本质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陆定一语)。”虽说“新闻是事物发展最新状态的记录”,这个“最新状态”也仍然是发生过的事实的记录,它不可能“跑”到“新闻”报道之后。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工作总是要遵守“事实为本.选择为用”的操作过程原则。一个新事实发生了,能否成为公开的新闻报道。除了要有新的“事实”这个“本”.还必须被“选择”出来予以公布.并且还要被从新闻媒介的信息载体中选择出来进行接触。即阅读、聆听、观看或点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一个从选择到表达事实和从选择到接受被公开反映事实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五里 《新闻三昧》2004,(2):33-33
经常说标题可以作得“跳”一点(也有人称为“挑”),就是指“醒目”、“亮”一点的意思。这不叫耸人听闻,也不是故弄玄虚,更非违背事实、夸大事实,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作得更富有“亮色”而已。  相似文献   

13.
说起这个话题,有同行可能会误解这个题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还有诱惑吗?即使有“诱”,也不可能有“惑”。也许有的同行还会说,新闻就得“诱”,才能吸引人们读下去,以达到报道事实,让事实推动更多事实发生的目的。这都不错,但不是本文的真意。  相似文献   

14.
事实是第一性的。几乎每部新闻写作的基本教材,开宗明义,都会首先讲到这一点。新闻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向读者报道“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广大读者应知、欲知未知的”“重要事实”。不是所有的事实都有新闻价值,但是有价值的新闻却必须由事实构成。因此,我们在学习新闻写作时,头一项基本功,就是要研究如何选择你所要报道的事实。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事实?这里面的确有着很丰富的业务内容。诸如,什么是“重要”的事实?有些事情在你这个单位,或者在一定范围内的确应该算是“重要”的,可是,在更大范围里,它却不一定算是重…  相似文献   

15.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经常强调的一个原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然而,从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的角度来看,仅仅做到“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应该注意用细节来“刻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用事实说话”才能写出真新闻;用细节“刻画”才可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6.
负面新闻价值实现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和丰富多彩的新陈代谢现象,生成并表现为无数大大小小的具体的客观事实,其中有一些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有一些则会产生消极的、甚至是极其有害的作用。如果把产生积极作用的事实称为“正面事实”。那么,产生消极有害作用的事实就是“负面事实”。因此,以事实为本源的新闻传播,若想给人们提供健全的信息,并以此来描述出真实的世界图景,就必须对这“两面”事实都进行报道。如果把关于“正面事实”的报道称作“正面新闻”的话,那么,关于“负面事实”的报道就应称作“负面新闻”,这既符合实际又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真实性不仅有“质”的问题,而且也有“量”的问题。 ●新闻真实性的“量”,是指新闻反映事实真实的深浅程度。它通过细节描述、事实表述、事实评价等诸要素的实现,来达到真实反映事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新闻界,“事实第一性,报道第二性”是一个不争的观点,但基本观点不争,认识角度却各异;报道依据事实进行,但事实是客观的还是具有倾向性的仍是一个焦点话题。陆定一同志指出:“唯物论与唯心论在新闻学理论中的一条明确的界线,就是是否主张尊重事实,而且是否在实践中真正尊重事实。”[1]这就提醒我们:“主张尊重事实”与“在实践中真正尊重事实”并不是自然统一的,如果不清除对事实性质的一些模糊观点,依然会陷入理论上尊重事实、实践中脱离事实的矛盾中。新闻事实的完整认识“新闻事实”是以“事实”为属概念的。对新闻…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一直强调各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想借用点哲学知识来探讨新闻规律的问题,和新闻界同仁一起研究讨论。 新闻规律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用事实说话。新闻界传统的说法是:客观地叙述事实是新闻的基本规律。这个基本规律体现在新闻的定义中。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或传播。用哲学术语讲,这里本源的东西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传播”是对“事实”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认识论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事实这个哲学命题缺乏足够的把握,不仅新闻界理论认识达不到深度,而且报道实践也可能出现一些荒谬的观点。认为新闻只能是媒体过滤的主观事实,把经验事实误认为客观事实,新闻的概念容易走向“唯心化”。既然事实具有真实的刚性,那么记者在发现事实过程中,首先要将“假事实”摒弃在报道之外。可是,现在广泛吹捧的“新闻策划”这玩艺儿,就把那些没有、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实设计出来,实施种种“假事件”的谋略。新闻辩证法的认识论,导引记者进入事实的内在网络,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具备解构事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