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今众多小说家以“9·11”事件为背景或题材进行创作,形成21世纪文学中一个独特的文学群类,即后“9·11”小说。此类小说从书写“9·11”事件及其带给人类的集体或个体悲剧性体验、创伤后心理、精神危机等问题,刻画“9·11”事件之后蔓延整个西方世界的焦虑与恐惧,谱写21世纪以来人类面对生存危机之全景图。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激发了美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但战争和危机期间民族情绪的高涨会随着战争的延长或危机的消退而逐渐减弱,因此,美国的国家认同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为了强化国家认同,“9·11”事件后,联邦政府因势利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政策、颁布法规、资助项目等)来加强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3.
夏莉芳 《九江师专学报》2002,21(3):52-54,72
珍珠港事件和“9.11”事件是美国历史上两次重大事件,两者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地美国政策的制定及影响都是深刻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后美国对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美国出于建立反恐联盟的需要,积极改善小布什上台后十分紧张的中美关系。但随着美国在阿富汗战争的结束,美国又把遏制中国作为对华政策的首要目标。美国利用反恐战争形成对中国的地缘包围、美台军事关系的逐步升级,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今后,防范与合作将是中美外交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谈论9·11事件带来的影响时,美国国内的穆斯林少数族群很少被人提起。然而,此次恐怖袭击却对这个在美国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群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美国官方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诸多方面对穆斯林群体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中亦充斥着针对该群体的言语虐待、恐吓威胁、非言语敌意、就业偏见与歧视等。从历史上看,每当美国面临国家危机时,其国内的种族排斥倾向就会加强。9.11事件后美国穆斯林群体的遭遇也符合这一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9·11”后美国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法规法案,介绍了它们出台的背景、目标和核心内容,以及它们对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简述了它们的意义以及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后 ,北约迅速做出了反应 ,首次援引《华盛顿条约》第五款 ,在美国部署空中预警系统帮助美国防卫领空 ,向东地中海地区派遣海上力量。同时 ,为了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 ,北约还在 2 0 0 2年北约布拉格峰会上决定对北约进行改革并改组。北约也加强了与其他国际组织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9.
强权与和平一直是国际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现实主义认为,强权即和平,或者说强权是和平的必要保障."9·11"事件以其突然性和毁灭性给全世界以巨大的震撼,反恐成为世界各国的主导意识.此时强权即和平或者"美国治下的和平"还具有现实意义吗?该文将通过对现实主义的这个观点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以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0.
自“9·11”事件爆发以来 ,俄美关系迅速升温 ,其原因是俄美都有共同的利益需求。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尤其是伊拉克危机的爆发和伊拉克战争的打响 ,俄美关系再度面临严峻考验。事实证明 ,俄美关系仍存在巨大的脆弱性 ,这种脆弱性是由其矛盾的症结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2001年9月11日,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两架客机先后撞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并相继发生爆炸,导致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被重创.时隔5年,尽管那种不可言状的恐怖阴影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慢慢消散,但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仍能记起那令人心悸的一幕,滚滚浓烟熊熊火光夹杂着鲜血淋漓奔走呼号定格成人类史上一个特殊的灾难日.  相似文献   

12.
9·11恐怖袭击在事件发生后,布莱尔以最快速度集结各国支持,然后赴美做出与其并肩作战的承诺,并全力支持阿富汗战争。由于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最优先的核心地位,当美国将伊拉克与恐怖主义联系起来,锁定萨达姆为"铲除目标"之后,布莱尔亦充分肯定布什的战略主张,并做出相应战略调整。但在国内外压力下,布莱尔不得不重视向伊动武的法律依据,于是积极向布什强调争取国际支持的重要性,力图影响其决策。最终,布莱尔未能实质性改变美国的政策走向,反倒卷入了伊拉克战争的漩涡。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以来的十余年间,美国对灾后个体身心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灾后群体心理行为及其理论解释等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未来灾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从研究个体心理反应深入到群体心理行为;从关注消极心理反应拓展至积极心理反应;重视灾难后长时程的追踪研究;比较不同性质灾难事件的创伤反应机制;探究文化差异对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从而将创伤心理实践建立在坚实的研究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震撼,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大国纷纷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使世界格局以及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出现大幅度的调整和变化,这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21世纪国际形势变化的趋势以及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内涵。对此,学术界既有共识,也有争论,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国际关系,它改善了国际间的关系,重新调整了中美俄三角关系,并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战略态势。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俄美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俄美关系得到较大改善,这是俄美两国尤其是俄罗斯对其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结果.但俄美关系的改善,美国获利最多.俄美关系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图1:珍珠港事件前,美国人民普遍厌战,很少有人意识到日本法西斯的魔爪已经日益临近。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business as usual”,意思是“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法西斯势力的乌云已经笼罩在了他的头上。画面下方的英文“AMERICA open your eyes!”意思是“美国,睁开你的眼睛!”这幅海报意在警醒那些对法西斯战争阴云视而不见的人们,让他们快点睁开双眼,认清形势。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后,美国战略地位并未出现急剧下降,世界战略格局也未发生根本改变,当今世界主要矛盾仍是称霸与反霸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与炭疽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又接连发生多起炭疽病原孢子通过邮件递发传播的恐怖事件。  相似文献   

20.
黄敬聪 《考试周刊》2010,(16):54-55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让美国损失惨重,却成为了美国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对日宣战的理由,美国的参战为二战的提前结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对于珍珠港事件的真相,众说纷纭,甚至有这样的一种说法: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为了让日本放第一枪,进而将美国拖入战争而使出的苦肉计。但真相真是如此吗?本文从日本蓄谋已久、美国麻痹大意、罗斯福战略估计错误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说明珍珠港事件并非罗斯福的苦肉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