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节课是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以理论为指导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是针对高一学生复习《钠及其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前 ,农林中专的化学课内容涉及到杂化轨道理论、共轭效应等结构理论 ,教科书中常常直接给出有关结论 ,学生难以理解 .如果教师能够将结构理论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可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结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 .下面就以教学实例对结构理论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 .1 苯环上引入羟基或氨基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以苯酚和苯胺为例进行分析 .苯酚与苯胺的水溶性、氧化性和水溶液的酸碱性等性质均有差异 .这些差异说明 ,苯环上直接连一个羟基或一个氨基 ,得到两个性质截然相反的物质 ,前者有弱酸性 ,…  相似文献   

3.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理解科学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探究式"理论理解的偏误,以致很多教师认为"探索发现"课几乎全是学生的活动而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探索发现法"的再认识,以例说明"探索发现法"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7,(Z1)
《科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运动及变化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从而对自然规律及其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以结构化学中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为载体进行烃的教学,试图解决有机物结构和性质脱节的教学现状,加深学生对物质结构、性质关系内涵的理解,揭示有机物性质表现的内在原因,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过程,构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化学学科思维.  相似文献   

6.
UbD(“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是以教学预期目标为起始点,确立评估标准,然后再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优化设计,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掌握核心技能的同时,能够对相关的概念意义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构建,实现迁移运用,引导学生了解学科本质,提升学科素养。这种以意义学习、理解为先的理论运用在初中科学教学当中,能够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更有意义,实现高效初中科学课堂的构建,从不同的维度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文章则是基于此,对UbD理论下初中科学教学展开了系统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本节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结构,比较抽象,内容较多,理论较深,又要符合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观点,因此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怎样搞好这一节的教学,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我教学以后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应特别加强语言的直观性,运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比  相似文献   

8.
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对人们合成新物质和改变反应条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过渡态理论,采用化学作图软件GaussView5.0和PowerPoint的有机结合,给出了氯代叔丁烷的水解反应,氯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以及溴乙烷的消除反应的反应机理的多信息势能面剖面图,其中势能面上的分子为其3D结构.该图可以直观展现出反应发生的过程,且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感受到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其可视化的教学过程对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史,如通过介绍著名化学家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通过探究物质结构,体验化学家研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在有机化学中充分把握教学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辩证法等哲学观点的教育。在有机化学中联系社会生活、社会热点,促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0.
<正>从初中物理新标准来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用规律的自然科学,必须从以下几点考虑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一、抓好教材的理解1.新教材内容覆盖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所有科学内容标准,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对过往一切旧教材的扬弃中,一改过去"难、繁、偏、旧"的特点,所选内容典型、实用、有特色。而且教材难度适宜,没有过多过繁的计算,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主要精力可  相似文献   

11.
核心概念是指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对重要理论、原理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展现了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 在小学科学中围绕核心概念来组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组织和记忆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鉴别、类比和推理.这种教学对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促进儿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运用已经建立的概念去理解、去扩展,学会运用核心知识和模型来"触类旁通",可以说是儿童建构更复杂能力的基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并不多,如何从这些教学内容中抽提核心概念,并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呢?下面以"果实的结构"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及教学难点,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途径的联系与沟通,能量代谢的过程和高能化合物的利用转换,以及对一些具有生理和病理双重作用物质的全面认识,巧妙地运用比喻法,以学生熟悉的事物、经验、常识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并激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与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科学课程中的档案袋评价,列举了美国高中物理教材(教师用书)中运用档案袋评价的17个典型案例,在参照《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依据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美国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档案袋评价的特点与功能。1.符合科学教育的评价标准;2.运用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3.包容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4.检查学生有意义的理解。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SJB880011)的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14.
梁峰 《陕西教育》2009,(8):96-96
物理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验科学,既形象又抽象,在教学中抽象的事物事实,教师往往难于表达,学生难于想象,造成物理难学的偏见.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帮助学生理解事实真相,提高学习兴趣.但多媒体的运用要合理、科学,不能当万金油,乱用、泛滥.  相似文献   

15.
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物理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限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是读者不断寻找关联信息,形成语境假设,从而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的过程.运用关联理论来指导英语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环境,从而达到对词汇、语篇和结构的理解.因此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系统只有不断地与外界交流信息、物质,才能形成新的、稳定的、充满活力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就叫耗散结构。专门研究耗散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稳定和演变规律的科学则称为“耗散结构论”.这个科学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提出来的.物理学家发现的这个理论“耗散结构论”,已经越出了物理学上运用的范围,在教育  相似文献   

18.
《物质聚集状态》内容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设计中,可通过微观模型分析影响不同状态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让学生体会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并熟练运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前 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确立辩证唯物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科学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使他们能够科学地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为学生树立中国…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前 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确立辩证唯物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科学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使他们能够科学地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为学生树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