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和丁玲前期小说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在作者有意遵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指导下创作的解放区"新小说"。小说展示了土地改革时期农民落后性思想倾向的主要方面:难以摆脱奴性意识、私有观念和宗法观念。  相似文献   

2.
疑问句和感叹句是汉语中常见的两种句类,在王蒙"季节系列"小说中这两种句类得到了大量的反常规的运用。试从叙述视角、创作主体、思想主题三个方面论述小说中运用的疑问句的文化功能和感叹句的情感表意功能,从中一窥王蒙小说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王蒙、高晓声创作风格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高晓声是同一时期的作家,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不大相同。王蒙运用了“意识流”小说的写法,选用“放射性”的心态结构,以人物的意识流动来体现各种社会心态,从而使主题具有多义性。高晓声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写作技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注重小说的情节结构,主题突出。两人的风格特征反映着传统派与创新派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分别是京派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们的小说风格有着明显的承递性。在语言方面,他们形成了"清淡朴讷"的语言风格;在文体方面,他们体现了小说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在审美取向方面,他们都表现了返归自然的倾向,但因为作家所处的时代、地域以及个性的不同,其分别呈现出隐逸、自然、世俗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坛有影响的作家.说他有影响是因为他的作品,从体裁、手法到谋局布篇都形成了特色.本文所述及的是王蒙小说中心理描写的点滴,透过这点滴的论述,可以窥见作者以怎样的感情捕捉着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苍桑感、惶惑感、孤寂感,也可以透过这些微澜的、寻求慰籍的、被扭曲的心灵折射出的时代之光,把握王蒙小说心理描写的“闪光点”,理解作者之所以如此为之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6.
不同个人经验下,关于同一对象的书写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王蒙和张承志不同的新疆经验使他们在关注对象的书写上迥然不同,尤其是他们的新疆题材小说分别将日常生活情境和宗教神性氛围作为书写对象,前者热衷于描绘新疆人的生存智慧和异域情趣,后者将目光聚焦在民族宗教信仰和"心灵模式"。作为外来者书写新疆,两者的写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想象",探寻王蒙和张承志新疆经验书写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一个侧面观照中国当代文学的人文精神及文化价值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林小叶 《语文知识》2013,(2):100-101
乡土小说自其产生以来,一直交织着作者的乡情与理性。在题材选择、民俗风情的描写等方面,"五四"乡土小说和京派乡土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学观,作家即使处理相同的故乡题材,他们的作品中对故乡的抒写也有较大的差异。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两种不同的文学追求,决定了"五四"乡土小说与京派作家不同的文学视角,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是对知识分子命运观照的集中体现,王蒙从真实和诗情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对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作了真实再现,在真实中又饱含着作者人文主义的诗情光环,力求从主观到客观作双维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风雅颂》与《人生》具有互文性关联,杨科其实就是进城后的高加林。这两部小说呈现出相同又相异的人物关系模式,其相同处在于都包含着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以及"负心汉"又被别的女子所负的情节模式,而且城乡矛盾都在男女的结合与分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风雅颂》对《人生》的"修改"和"误读"体现在男女主人公在"负"与"被负"的行为中所犯的错误程度上的区别,由此也显示了两部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以及作者态度和作品审美风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王蒙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1990年为界评述了王蒙小说研究发展的两个阶段:80年代对其意识流小说、幽默风格等研究多是追踪式的评论;90年代对王蒙小说的综合研究在质量和深度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考察王蒙小说研究的构架和形态,有助于总结王蒙小说研究的得与失,并可籍此拓展王蒙小说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是同一时期谈狐说鬼的志怪文言小说,都记叙了许多关于婆媳关系的故事。由于两部小说的作者在身份和经历上的差异,小说在内容呈现、态度倾向、写作目的和写作风格等方面有许多异同点。对于涉及家庭问题的婆媳关系而言,两部小说在写作内容以及写作倾向等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渔小说的尚奇观理论在内涵上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非奇不传"、"常中求奇"和"新奇同质"。纵观李渔的白话小说集《连城璧》与《十二楼》,可以看出许多作品都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而这种喜剧效果的形成与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本文试从李渔小说所选取的题材、所塑造的人物、设置的情节以及大团圆的结局等方面阐述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陈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37-40,67
丁玲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是其小说创作历程发展的反映。从"莎菲女士"时期、"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土改"时期四个不同时期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阐述,可以深刻了解丁玲小说塑造的一批具有真正女性内涵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王蒙的中篇小说都具有比较鲜明的文体特征。通过对《杂色》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不可靠叙述。这种叙述手法的运用在王蒙的文本中,起到了一种价值解构的作用。因此,利用这种从作品中体现的多声部话语以及隐含作者话语两个方面来解读王蒙的"不可靠叙述"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狐狸"王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是一个狐狸型的全能作家,堪称当代文学巨匠,他在小说、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小说和政论随笔成就最大。王蒙的小说是一种自叙传式的“骚体小说”,由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超群的政治智慧和复调主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了“经验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他的小说也存在着潜在模式化、“思”的缺席、政治术语过多、理念大于形象等缺陷。王蒙的政论随笔确立了其改良主义与左翼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讲常识、讲中道、讲多元为核心命题,反对一元化、绝对化和建构论唯理主义,因而达到了时代的思想高度。王蒙的创作虽非完美无缺,却与赵树理、浩然一起.代表了一个文学共鸣时代的艺术和思想高度;他以自身的创作实绩和影响,命名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王蒙时代”。  相似文献   

16.
汪洋恣肆、奔放不羁是王蒙小说所呈现出的鲜明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得力于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王蒙作品中的排比修辞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与众不同之处,体现出创造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村上春树秉承了与传统日本文学相异的内格特质,通过借鉴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陌生化的理论拓宽了他的创作手法。他的最新小说《1Q84》对"陌生化"手法的使用表现在小说中框架、情节、语言的新风格等方面。作者从新手法创作旧事物,读者从新角度观察旧事物,"陌生化"的艺术加工和处理方法使《1Q84》更具可感性。  相似文献   

18.
曲金燕 《文教资料》2007,(26):15-16
乾嘉传奇小说与通俗文学之间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二者的关系,并结合乾嘉时期的时代特点阐释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乾嘉传奇小说作者具有多才多艺,文、俗兼通的禀赋;乾嘉时期刻书出版业的发展;乾嘉炫学风气之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在研究界备受冷落的王蒙的“荒诞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一历史批评、文化学和叙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考察王蒙先生的“荒诞”观念出发,深入内在的文本情势阐释之中,通过对几个文本的细读,重点考察了王蒙荒诞小说的内在情势。作者认为,在这些荒诞小说中,始终交织着“真”-“幻”、“个体”——“群体”的对立结构,从而形成了文本的荒诞意味。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文革"题材小说研究论文集中在宏观考察,探讨"文革"叙事与"文革"记忆、"文革"历史的关系,以及打量其"思想史"意义等方面。2000年以后,研究专著和大量硕博士论文的出现标志着"文革"题材小说研究的真正兴起。从许子东到张景兰、沈杏培,"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完成了从"内部研究"到"外部研究"的转型。当前的"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在作品搜集、文献利用、研究范式的建立和研究格局的扩大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不足,但是,其前景广阔,必将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