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语饮食词汇的隐喻用法,总结归纳出饮食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基于"性质相似"原则的隐喻性用法,基于"过程相似"原则的隐喻性用法和味觉的通感式隐喻。  相似文献   

2.
明喻和隐喻是各种修辞格的基础。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我们通过一类事物来认识另一类事物的方式。明喻在广义上是隐喻的一种。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明喻和隐喻在概念层面上的相同点以及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并指出了它们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论述明喻和隐喻在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实质上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类事物。对于隐喻的理解我们必须依赖我们的经验,即背景知识。由于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隐喻理解的多样性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隐喻的认知语境分析,寻找最佳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最大程度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纯语言的范畴。隐喻的认知本质在于借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借以认识世界的工具。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它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启发了我们:通过隐喻认知进行英语教学必定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著述以降,隐喻研究历经了由辞格论辩到哲学、语用学、人类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既独立又相关的探讨。传统的修辞论将隐喻视作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而近代学界已广泛地承认其为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的思维模式。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和文化二位一体的范式,特定的文化具有相应的隐喻认知结构。文章从认知隐喻学的视角审读隐喻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凸显隐喻在人类认知世界和创造文化中发挥的双重功效,进而揭示跨汉英语言对比各维度异同背后的深刻理据。  相似文献   

6.
潘琴 《双语学习》2007,(3M):90-9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实质上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类事物。对于隐喻的理解我们必须依赖我们的经验,即背景知识。由于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隐喻理解的多样性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隐喻的认知语境分析,寻找最佳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最大程度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英语饮食词语的语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提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他们把隐喻定义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尽管以英汉两种语言为母语的各民族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及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但人类自身及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又存在着种种共性.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天气隐喻以及英汉语言在天气隐喻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即共性,以及形成的文化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隐喻的本质在于借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分析、感知、描绘另一类事物.隐喻既是一种言语行为,又是一种心理过程,同时它还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语言不能包括全部的认知能力,也不能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但语言在动作内化为思维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语言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借以认识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赵培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52-153
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其实质在于借助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网络新闻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标题中隐喻的运用。本文将从句法层面、语义层面及功能层面,以CRI国际在线"环球媒体连连看"栏目为例,在认知隐喻框架下,对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以期探讨网络新闻标题中隐喻的特点,以及在网络新闻标题中认知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由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产生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通过颜色来表达新的概念,映射原本没有颜色的事物时,就形成了颜色隐喻。对译者来说,熟悉颜色隐喻的认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摘要:隐喻的认知方式是由一类事物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这一认知模式为探究委婉语的生成方式提供了新的认知框架。本文以认知语吉学为理论基础,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对社会语言文化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委婉语的隐喻生成进行研究,以期对英语委婉语的生成本质获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隐喻的使用反映了人类的概念体系,人们借助对另一类事物的隐喻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战争因其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日常语言中隐喻的重要来源。运用认知理论对英汉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英汉战争概念隐喻的源领域特征,并通过阐释其向目标域映射的认知构建过程,以体现隐喻是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孔维涛 《考试周刊》2010,(22):101-101
认知语义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更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隐喻能力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思维能力,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隐喻"最早被认为是一种修辞现象,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文章主要从三方面探讨Lac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的发展轨迹,隐喻的工作机制,概念隐喻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6.
赵霞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6):166-166,168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本文通过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隐喻、认知与翻译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了一些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讨了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主要包括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些隐喻运作的基础都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以一种事物或经验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质是两个概念域之间基于相似性的跨域映射,而正是这种跨域映射所造成的认知的间接性使得委婉语的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在语篇层次上,隐喻是一个命题,引导人们按一定的隐喻模式组织语篇,帮助人们自下而上地认知概念和事物的本质。语篇层次上的认知是动态的,系统、连贯的语篇通过概念系统化和语义延伸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得以深化和扩展。  相似文献   

19.
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隐喻由始源域和目标域构成,两个领域之间的互动称为“映射”.隐喻就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域上,从而对一个新的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这种认知模式很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将隐喻认知规律应用于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是有深远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在语篇层次上,隐喻是一个命题,引导人们按一定的隐喻模式组织语篇,帮助人们自下而上地认知概念和事物的本质。语篇层次上的认知是动态的,系统、连贯的语篇通过概念系统化和语义延伸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得以深化和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