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隅的小凉山区,县域内有许多较高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和彝族化风情旅游资源。本探讨了马边县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环境和客源市场以及县域内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并简要提出了马边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通过黔西北彝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优势(strength)分析、劣势(weakness)分析、机会(opportunity)分析和面临的威胁(threat)分析,提出黔西北彝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为彝族体育旅游营销保驾护航;充分利用"彝族火把节",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民族体育、舞蹈类的赛事,通过"以赛促游"推广彝族体育文化;加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体育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3.
楚雄彝人古镇近年来不断吸引游客,在进一步挖掘整合其旅游资源过程中,开展彝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具备较好的可行性,这也是传承和发展彝族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彝族传统体育和楚雄彝人古镇旅游的融入渠道中,当地政府、平台、人才的构建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四川小凉山区是大凉山东坡、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彝族聚居区域.它北抵大渡河,南达金沙江.包含乐山市的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宜宾地区的屏山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县.总面积9550平方公里,人口81.5万人(1993),其中彝族占26%左右.历史上俗称雷、马、屏、峨区域,因位于大凉山东坡,其面积大小、彝族聚居人数皆不及大凉山区,故称“小凉山”.一、小凉山自然环境的特点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一)小凉山自然环境的特点小凉山自然环境与四川盆地内部和大凉山区的自然环境相比.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库诗"是小凉山彝族诺苏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文化,其中蕴含着彝族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是云南小凉山彝族文化的集中表现。但随着改革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的深入,促使原来封闭的小凉山彝族与外界社会接触、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其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碰撞与冲击,这也使得"库诗"的仪式过程和意义发生了"显性"或"隐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马边彝族自治县体育旅游资源内容手富。本在对其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度开发马边彝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彝族民间、民俗体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彝族民间、民俗体育资源的形成进行阐述,提出政府重视、社会推广、学校开展,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是彝族民间民俗体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检索与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地区部分彝族山寨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从民族文化学角度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源流与发展,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对构成其体育文化起源与传承的基本因素,进行论证和分析,为深入发掘和弘扬彝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州是最早的人类起源地之一,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浓厚的彝族风俗和彝族文化是乌蒙山和哀牢山腹地的灵魂,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特色。彝族传统体育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咨询,资料查阅等方法,将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现状和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做调查,提出发展和传承彝族传统体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法对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部分彝族山寨部落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源流、类别及性质情况进行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因特网等信息渠道查询翻阅彝学史料及有关研究论文,从民族文化、民俗节日与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人类学视角上对其进行多层面维度的分析与研究,归纳与总结彝族原生态传统体育的文化属性,对彝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传承、弘扬和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大凉山东坡,因地形崎岖、彝汉杂居,俗称小凉山.小凉山区的东部分布有下三叠统、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构成的丹霞地貌,其类型多样、特点突出,具有很好的旅游价值.但交通不便是本区开发旅游的一大劣势.  相似文献   

12.
彝族分支甚广,正宗彝族则居于我国西南边陲的小凉山区的峨边、马边和沐川三县。 1989年秋,日本第一个寻根访祖代表团来到小凉山正宗彝族的生息之地,发现彝人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使用的文字以及男子头上的“天菩萨”发式,几乎与日本历史上的武士无甚相异之处。 消息传出,日本民间文化团体,世界大族率子弟纷纷来到小凉山寻祖。他们与当地正宗彝人欢聚,语言似乎相通不成问题,舞姿的配合如笱接榫,服式同样短衣肥裤,乍眼望去很难分清那是日人还是彝人。  相似文献   

13.
黔西北彝族文化资源丰富,本文从人文旅游的角度出发,对作为彝族传统葬俗遗迹古乌撒王"向天坟"的旅游价值进行了思考,尤其结合人文旅游的理念和黔西北地区旅游发展的实际,对"向天坟"的人文旅游价值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想象。  相似文献   

14.
彝族     
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到1990年止有6572173人,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云南的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哀牢山、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彝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明、清记载中称之为“爨文”、“韪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翔实分析了雷山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禀赋现状及其特点,详细剖析了雷山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在民俗节日旅游和民俗风情园游憩等旅游产品中的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雷山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云南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符合当代人猎奇心理,市场潜力非常大。但由于管理体制落后、观念落后等原因,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相对落后,出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优势明显而旅游经济收益差的情况,从而制约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以云南省桥头堡战略计划为契机,坚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海南仅有竹竿舞、打狗归坡等少数民族项目开展较好;资金少、人才培养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谐生态人文旅游路线是海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理性内涵的文化特质行为,在体育形态的深层底蕴中,交织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文化模式和民族心理结构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唇齿相依而密不可分。民族传统体育带动旅游发展,旅游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以和其它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使旅游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19.
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往单纯从一个角度分析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已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应从整体上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业特征、地域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基于此,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的基本内涵,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的契合,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旨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分析法对拓展海南特色体育旅游进行阐述,明确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概念,对海南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提出依托自然资源、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等拓展海南特色体育旅游项目的途径,并对拓展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提出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