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当代文学曾出现过两种在历史观、审美观都相距甚远的历史叙述。一种是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一种是新时期的新历史小说,前者是一种将革命历史神化、英雄化的叙述,后者则是将革命历史世俗化、凡人化的叙述。其实,在这两种“极端化”的历史叙事中,一直潜隐着一种试图将两者加以调和,或者说试图超越的历史叙事,那就是出自部分女作家之手的作品,项小米的《英雄无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展示了女性对历史的检讨和战争的反省。  相似文献   

2.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3.
雷宇 《文教资料》2011,(31):25-26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写的《哈利·波特》系列一经出版就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魔法风潮。主人公哈利·波特作为魔法世界的拯救者。被命运推动着完成惩治邪恶.保护弱小的神圣任务。这与神话原型批评代表之一C.G.荣格所总结的英雄原型不谋而合。而乔瑟夫·坎伯的《千面英雄》对英雄历险的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反映在《哈利·波特》主人公的创作中,符合了人类的英雄崇拜心理和对英雄历险的期待和预设,使主人公形象得到升华.赢得各阶层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5.
《首义英雄》再现了以吴兆麟为首的一群平凡勇士的生活、斗争图景。小说以真实的人物、事件为基础,生动的细节描写为形式,使历史人物和小说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从而根本有别于为追求刺激和娱乐而任意虚构的所谓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6.
真情无语     
王丽 《小学自然教学》2010,(3):M0002-M0002
一封从环保学院寄来的信,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3个方面探讨了小说《红色英雄勋章》的艺术价值:1.用反讽的手法抨击亨利的自夸、自怜、怯懦、欺诈等。2.用动物的意象表达作者对战争的态度:战争是残酷、荒谬的。3.用心理描写展示主人公在战场上的各种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从而揭示了战争使人丧失理智,丧失人性。  相似文献   

8.
对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解读,感受和领悟到复活的英雄式胜利。《英雄》表现了贝多芬深层的情感和丰富的戏剧化对比。这曲展示了从黑暗走向光明和走向胜利之路的整个历程,自第一乐章剧烈的战斗开始,便强有力的把听众引至凯旋的最后乐章。这是一部和声复杂、气势恢闳的交响曲,像是向不可抗拒的命运宣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西部小说,科马克·麦卡锡的《老无所依》未向读者展示英雄主义主题,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英雄,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也未出现,因而形成了对传统西部小说的巨大颠覆。英雄在该西部小说中的缺失揭示了越战后的美国传统价值体系崩坍及金钱至上的恶劣社会风气的盛行。通过英雄缺失的写作,麦卡锡表达了希望民众回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10.
电视综艺节目《海报里的英雄》立足经典抗战电影,以海报为突破口再现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战史;以年轻化的审美方式解码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赋予了经典作品新的时代气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舞台再建构,在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中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1.
赵刚 《现代语文》2002,(3):44-45
数年后,重新作为实验教材,纳入初中第一册第四单元,作为描写“想象世界”单元的一篇课。  相似文献   

12.
神话原型批评自本世纪初孕育以来,发展到五、六十年代已成为一种包含着许多擘派、与众多人文学科交叉的文艺批评模式。通过这一批评方法来透视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尼亚》就不难发现隐藏在普通的人物身上的原型。解读原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男人职责的推卸与男性性权力的有偿出让,不仅是金钱异化的结果,而且是英雄神话的坍塌。叙说屈辱,不只是对人性进行修复,更重要的是对英雄的渴望与寻觅。对力的顽强崇拜,孳生出作家内心寻觅无望的失落与隐痛。  相似文献   

14.
与卡莱尔式的英雄崇拜论和线形的历史决定论所表达的个人只是历史的工具这两种极端的历史观不同,悉尼.胡克的《历史中的英雄》一书,将常见的关于“英雄与时势”的两难推理转变为承认英雄具有历史作用的同时,深入讨论其可能性与局限性的问题。作为一个试图将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作某种综合的美国哲学家,胡克在历史趋势的意义上承认社会规律的有效性;同时认为英雄的历史作用只有在历史发展的交叉点上,才可能最大程度地获得表现,因为此时历史呈现出多种可能性,英雄个人性格等偶然性才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胡克以为这对于正确认识普通人的选择影响公共生活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人民对于民主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英雄交响曲》是标志贝多芬创作上完全成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 ,划时代的不朽名曲。这部交响曲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都大大超出了维也纳古典交响曲的局限 ,它完全确立了贝多芬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时代特征。众所周知 ,这部交响曲的构思 ,完全是出于贝多芬作为一个共和主义者的意愿。当时 ,他真挚地崇拜拿破仑 ,把拿破仑看做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英雄 ,并拟定将这部交响曲题献给他。但是 ,就在这部交响曲刚刚脱稿之后贝多芬得知拿破仑于 180 4年 5月 18日接受了皇帝的称号。此时 ,贝多芬的心灵遭到了极大的伤害 ,他愤怒地撕掉了总谱题赠的那一…  相似文献   

16.
[设计说明]学习童话应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为主,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童话的教育意义。因而,本节课按以下几步进行授课的:品读-展示-整体感悟-填补空白-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5,(3):92-96
陈希我一如既往地直面生存之境、精神之难与灵魂之殇,通过《欢乐英雄》的追问,再次揭示出生命中那些难以言状的痛与痒、无聊与虚无,写出了这个时代的爱与怕、困与悲。  相似文献   

18.
19.
《水浒传》和《绿林英雄罗宾汉》均是描写绿林英雄起义始末的两部小说。这两部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该文将从成书过程、思想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它们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就有歌颂英雄的传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不乏对英雄的书写与歌颂。其所表现的英雄有先祖英雄、社稷英雄、贵族英雄、平民英雄等,其书写特征主要是用铺排渲染气氛,烘托英雄形象;故事情节缺失;创造出了意境美、雄壮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