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上期) 52.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赵老师:(1)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2)只有DNA或DNA、RNA兼有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只有RNA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DNA、RNA都没有的病毒(朊病毒),其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介绍了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以前可能经常听说蛋白质与氨基酸,对它们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学习这两种物质时,却发现难以很好地掌握其特性。其实只要抓住了重点,总结了规律,学习起来就会很轻松。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教学时,因为此时学生面临的是:高中有机化学还没有学习到,所以学生对于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比较陌生,特别是对于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以及氨基酸中的氨基、羧基、R基等更是陌生,对于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肽键以及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目与氨基酸数目的关系等,学生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4.
在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第一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这节教学内容中,蛋白质——“肽”的形成过程既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氨基酸数量、肽键数、肽链数、失水数”之间的关系对于突破难点而突出重点是至关重要的。我将相关的数学知识.“演绎推理”融入课文中,并设计好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作铺垫作用,逐步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蛋白质“肽”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真谛,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癌症、肥胖症及心脏病等人类最大的杀手也许很快就可以用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疗法来进行治疗,让造成这些疾病的基因安静下来。据美国和德国科学家最近发表在《自然》周刊上的报告说,这一技术是在近期 RNA 干扰技术(RNAi)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先被用于降低胆固醇。以前人们一直认为 RNA 会执行细胞中 DNA 的命令,但在过去10年里,科学家发现可用双链 RNA 来关闭某些特定基因。诺贝尔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菲利普·夏普指出:“这项新发现是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内的重大突破,是历史性的进步。这项技术为治疗人类疾病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中“基因表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之后,关于基因功能的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有关这一小节,学生容易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7.
金好俊 《甘肃教育》2014,(17):113-113
正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和指南针。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下面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导学案进行高中生物教学。一、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并掌握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  相似文献   

8.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教材中,描述基因工程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时,提到“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若有杂交带出现,表明目的基因已形成蛋白质产品。”  相似文献   

9.
刘青 《生物学教学》2006,31(4):18-18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高中《生物》绪论课后的第一节教学。其重要性,不但在于具体地来说明绪论中所说到的“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的一个方面的知识内容,而且更在于要把绪论中有关生物科学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作风、科学方法等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初步领悟生物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他们随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的一节内容。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教学设计介绍  相似文献   

11.
1 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对吗?不对。从新教材酶的定义来看,它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那么,就不能简单地确定其化学本质属性。从脲酶的发现,到较早发现的酶都是蛋白质,所在以前人们一直以为酶的化学本质就是蛋白质。但是,1982年有人在研究原生动物四膜虫的时傧,发现四膜虫核糖体RNA(rRNA)前体能在完全没有蛋白质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剪切加工,催化本身成为成熟rRNA。这说明在这个只有在酶催化下才能完成的核酸大分子的剪切处理过程中,RNA充当了酶的催化作用。这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相似文献   

12.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有两种:①基因(控制)→酶的合成→生物的代谢→生物的性状;②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生物性状;其中前一种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方式是生物界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普遍的。不论是低等的细菌还是高等的动植物这一过程都可能发生,并且与此相关联的知识内容杂乱繁多。学生在接触这方面习题时,遇到相关“产物链”时感觉好似“雾里看花”总会找不到头绪,做起题来频频出错。基于此,笔者将借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把有关内容及问题进行总结和例析并形成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08,(7):75-75
据东方网2007年12月18日消息,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宋尔卫在乳腺癌治疗研究上取得了这一成果,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于2007年12月13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  相似文献   

14.
余松 《生物学教学》2006,31(8):63-63
1问题的提出 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学生通过教材叙述和教师讲解已得知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8种必需氨基酸和12种非必需氨基酸。在分析人体内氨基酸来源时,除了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得到氨基酸和氨基转换作用外,还可以通过自身蛋白分解产生。基于上述认识有学生提出了疑惑:既然体内是可以产生必需氨基酸的,那为什么还叫“必需氨基酸”呢,并猜测:可能由于自身蛋白质分解得到的必需氨基酸量不够用,需要从外界摄入才叫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5.
陈晨 《生物学教学》2009,34(6):73-73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论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时提到:将加热杀死的有荚膜有毒S型肺炎双球菌(S型细菌)与无荚膜无毒性的R型肺炎双球菌(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再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有毒S型细菌。表明无毒性的R型细菌可转化为有毒S型细菌。那么R型细菌如何转化为S型细菌?转化机理及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6.
张岚 《生物学教学》2008,33(11):34-35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第一个生化实验,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此实验的程序很复杂,而且需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学生往往难以及时、顺利地完成实验。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节省了时间,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中明确指出: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这一观点已被广大师生普遍接受。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真的只有主动运输而没有其他运输方式了吗?对此我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教育中,生物这门学科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学好生物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物课教学内容之中,《基因对形状的控制》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据统计,学生普遍反映这节内容非常晦涩难懂。本文就《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优化教学方法,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对于“default pathway”,国内的一些资料不妥,本文拟对此作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