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辈亲     
去年腊月二十三,我的宝贝孙子呱呱落地,全家人高兴万分,我这个当爷爷的更是喜不自禁……为给孙子起个响亮而有诗意的名字,我跑书店、查字典、浏览网站.经过反复推敲,最后定为李旐飏,寓意旗帜飘扬,代代相传.家人听后拍手称好,儿媳更是连连说妙:"旐"与'赵'谐音,名字里也含有了我的姓,爸,您太有才了!"隔辈亲格外亲,这话一点不假.孙子刚出生的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往医院跑.  相似文献   

2.
涤亲溺器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大诗人叫黄庭坚。他从小就十分勤奋好学,23岁就考中了进士。元祐年间,他又做了"太史"官。黄庭坚一生不仅为官服务朝廷,而且还专心致力于道德学问,以非凡的文学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  相似文献   

3.
<正>一近年来,由于社会变迁,我国传统的四世同堂家庭结构已不多见。尽管现在家庭结构正从大家庭走向小家庭。但据有关人士统计,由祖孙之代共同建构的家庭仍占相当比例。缘于人老龄化现象,如今老龄人平均寿命较新中国成立前普遍增长,加之经济大潮的冲击,大批离休干部、职工退下岗位,老年队伍日渐庞大。值得提及的是,据调查,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无论老年人是否与已婚子女同住或分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抚育第三  相似文献   

4.
王玉芬是天津电视台第一代播音员、主持人,她和蔼、端庄的形象和亲切、悦耳的声音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王玉芬老师已经退休,在家里过着快乐的生活。说起快乐生活,王老师说:我现在除了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外,让我感到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我的小孙女在一起了。我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特别爱女孩儿。天遂人愿,两个儿媳一人给我生了一个孙女,我高兴极了。我给两个孙女起了名字,一个叫可心,一个叫可艺。大孙女可心今年已经上初中了,她小的时候,我工作很忙,虽然我很爱她,但对她的照顾少一些,总是让我那亲家公和亲家母受累。小孙女可艺…  相似文献   

5.
疼爱隔辈人,这是做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共同心理。然而,究竟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疼爱,这其中大有学问。朱德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960年,外孙刘建满7岁,上学的第一天,吵着嚷着要坐小汽车,朱德亲切地教育他说:“你要坐小汽车,别人的孩子也要坐,你们要浪费国家多少钱呀?你今天坐,明天坐,以后还能和没有汽车的小朋友在一起吗?”小刘建低头不语,朱德又意味深长地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下地干活,帮家里做事了。今天你们多幸福呀,可不能变成小泥鳅,总想钻到泥里舒舒服服睡大觉。”听了这番话,刘建从此再也不提坐小汽车的事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有一子一女,女婿和儿子先后死于土地革命战争和全国解放前夕。吴老在忙于国事之余,还担当起培养教育隔辈人的职责,对他们在政治上不断教育,在生活上严格要求,成为他们追求革命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7.
喜欢相声的朋友没有不知道李伯祥的,他的《报菜名》《地理图》《百吹图》《谦虚论》等著名段子每次都能令人捧腹大笑。现这位年逾花甲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除了在舞台上给人们送来欢乐,回到家里还要承担起教育隔辈人的任务。李伯祥有两个孙子和一个外孙女,他们都在天津市南开区南江里小学上学。由于父母的工作都很忙,所以他们大部  相似文献   

8.
讲 故 事 名 家 孙 家 才 是 孙 敬 修的学 生 ,现 任 天 津 人 民 广 播 电 台 生活 台 台 长 。孙 家 才老 师讲 的 故事 深受 小 朋 友 的 喜 爱 ,曾 经 感 染 、影 响了许 许多 多 的 孩 子 。孙家 才 老师 有了心 爱 的 外 孙 女 恬 恬 后 ,他 对 隔 辈人 的 教 育 可 谓 独 树 一 帜 ,那 就 是 给恬 恬 讲 故 事 ,让 一 个 个 美 妙 的 故 事植 入 孩 子 的 心 田 ,让 故 事 中 蕴 涵 的道 理 在 孩 子 的 心 田 扎 根 、生 长。 下 面 ,就 讲 几 个 孙 老 师 教 育 隔辈 人 的 小 故 事 。 特殊礼物 孙 老 师 讲 的 故 事 曾 先…  相似文献   

9.
司志萌 《家长》2023,(22):22-23
<正>爷爷要求学校装防蚊网夏日来临,蚊虫渐多,为解决蚊虫问题,学校采取了很多相应措施,除了定时定点的通风、驱虫以外,班主任也提醒学生每日携带、涂抹驱蚊用品。然而,即使这样依然会有学生被蚊虫叮咬。这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五年(2)班明明同学的爷爷却因此屡次三番地找到学校德育处,要求学校购买防蚊网包裹整栋教学楼,以达到防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有一段关于诗词作品“隔”与“不隔”的论述。王国维认为,无论是诗是词,写景抒情能做到自然真切才是“不隔”,否则就是“隔”。具体一点说,这里包含  相似文献   

11.
含饴弄孙是人晚年的一大乐事,尤其是不娇惯不溺爱,膝下“教”孙更有一番情趣。天津军队退休老干部谢凤章今年71岁,有两个外孙和一个孙女。他虽身患糖尿病,却仍以家教为己任,用关爱和心血绘出了长长的一幅隔代家教的美丽画卷。一份特殊的人生“教科书”每天清晨五点半,谢凤章便准时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个人回忆录。几年来,一部名为《一个山里人的春秋》回忆录,在键盘敲击声中,已达100多万字,但这只是前面七部分中的重点章节,回忆录全部完成计划要用10年,预计超过一千万字。谢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呕心沥血写回忆录,并不是用来发表,而是要将这部…  相似文献   

12.
南宋沈义父主张作诗“用字不可太露”,因为“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乐府指迷》)王国维力排沈氏之说,认为“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事。’若惟恐人不用替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到潜江中学去听课,高一的几个学生围住我,就《胡同文化》一课提出了3个疑点,我的回答不能令学生满意,特就教于汪曾祺先生。第一个疑点:学生说,写胡同居民安土重迁那个自然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他们说,一个人只有一辈子,哪有几辈子的我说,这里说“几辈子”读者一下子就能想到是连同这个人的儿孙们。语言是传达意思的,只要读者明确是什么意思也就够了。学生说,不用“几辈子”用“几辈人”不是更明确吗用“几辈子”还容易使人联想到“人死后又托生”这样的迷信说…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隔”与“不隔”的美学命题.“不隔”的思想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真切”;二是物我合一,景与情浑;三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从理论来源看,一方面,“不隔”来源于西方的直觉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诗学批评本身包蕴着对直觉的重视.从更深层次说,“不隔”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心物交感的哲学思维.王国维极为推崇“不隔”,并以此作为评价诗歌优劣的标准.然而,作为一种审美范畴,“隔”同样具有一种“意内言外”的美.“隔”与“不隔”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真切”,它们都是紧紧围绕境界说而生发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5.
重读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到他说好词的妙处唯在"不隔"一章时,想到语文课堂教学,一堂好课,妙处亦在不隔,在教师、学生与作者和文本之间心灵共鸣、融为一体,也就是新课标极力提倡的"阅读就是对话"。然而我所经历的大部分语文课堂,虽然组织有序,训练得当,老师循循善诱,学生热情洋溢,但是终隔一层,师生始终无法真正进入文本与作者同喜同悲。下面结合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本中的《湖心亭看雪》一课,简单分析一下其中原因。首先,学生与文本之间有"隔"。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学生阅历有限等原因,学生和作者之间无论是思想深度上还是情感态度上都有巨大的距离,也就是孙绍振教授提到的"经  相似文献   

16.
7月18日,以“大学创新与服务”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落下帷幕。本届论坛有100余所中外知名大学的校长出席,真知灼见纷呈。于个人而言,我更感兴趣的是大学服务。在我看来,由这个话题所引申出来的命题,或许更具有本原性或决定性,既决定着大学的服务,也决定着大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滕朝阳 《教育》2006,(8):19-19
7月18日,以“人学创新与服务”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外人学校长论坛和上海落下帷幕。本届论坛有100余所中外知名大学的校长出席,真知灼见纷呈。于个人而言,我更感兴趣的足人学服务。在我看来,由这个话题所引申出来的命题,或许更具有本原件或决定性,既决定着人学的服务,也决定着大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评价机制上下功夫,力求评价科学、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依据国情,明确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口号;90年代,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实施起来.  相似文献   

19.
沈利明 《成才之路》2011,(35):65-66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全面发展。只有尊重人的价值,尊重是学生独特的个性,才能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潜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在教师激励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