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为翻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晚清翻译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但实际上评价翻译作品时,仅仅是对原文和译文进行静态和孤立的对比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考虑到译文背后的制约因素,以及译文对译入语社会文化的影响,才能从宏观的角度考虑译文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语平行语料库所提供的客观真实的数据,利用常见的语料库检索软件和语言分析统计方法对非遗英语译文的语言特征进行多维研究,并将非遗英语译文语料与IT英语和文学语料库进行横向对比研究,阐明非遗英语译文在词法和句法方面的特点,不仅可以为译者进行非遗外宣翻译实践时提供客观数据和翻译思路,同时也可助力非遗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幽默语言的语用机制和独特性,并从语用学理论角度探讨了幽默话语的翻译策略,研究了在幽默翻译中如何保留隐含意义,处理好文化意象以求幽默译文的动态对等。好的幽默翻译。不仅应当译文地道,而且能够准确的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使译文读者理解幽默的内涵。为了使原文忠实于译文,译者必须通过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灵活处理文化意象,有的应尽量保持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有的可以忽视,从而获得动态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4.
郑振隆 《文教资料》2009,(19):45-46
建立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的方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本文作者从翻译语料库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入手,重点介绍了以自建的<红楼梦>部分译文平行语料库为基础的翻译批评研究,通过Antconc,Wordsmith等语料库软件分析得到中文文本和英文文本这两者的词频、字数、词汇类别等信息,进行了双语间的比较,找出了两种语言文本的差别以及其中的翻译现象.作者认为可以对不同版本译文之间和原文译文之间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和功能阐释,获得各种客观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简洁是汉语的一贯特征。本文主张英译汉中译文言简意赅,以通顺、达意的语言服务读者。基于作者归化式翻译实践,通过已有译本译文对比,对案例进行词法、句式分析,试图证明英译汉中存在一种趋势,即归化程度越高的译文越简洁。  相似文献   

6.
功能对等理论从语言文化环境对比的角度出发,提出翻译原则的确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译文的效果实际上受到了来自原文语言风格、译者的文化阅历以及译文的阅读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翻译不论是作为一门科学还是做一门艺术,都应该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努力寻找两种语言之间在文化上的共鸣和契合点,从而达到最佳翻译效果。就英汉翻译来讲,两种语言的对比不仅反映在句法结构的不同上,而且也体现对文化现象的不同阐释及理解上,这种文化上的对比对译文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译者必须面对和经常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句子结构入手,采用对比法,分析和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特点,强调在英汉对译中要体现译语句法特点,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8.
从译者语言意识角度对比分析《黄帝内经》两译本中的脏象术语英译,综合运用质性和量性文本分析手段阐释文本差异,深入文本民族心理语义建立语义场,阐释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探讨译文适恰性和接受度。研究发现,有效的译文是源语和译文目标语心理语义的最大契合;对语料库的深入挖掘是达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了研究汉英文化对比下汉语中重复的英译,从汉英语言差异入手,分析归纳了两者差异,进而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背景,接着以例子佐证进行译文分析,总结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英汉互译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分析了英汉词汇、句法、语篇结构的差异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指出英汉翻译首先要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从理性上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掌握翻译的技巧,以便译出更符合两种语言习惯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语言的系统不同,思维与形式的结合机制也就各有千秋。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形式之中。因此语言结构的对比研究不是孤立的。本文主要是从中西思维差异角度分析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差异从而找出其表象下面最深层的,具有支配性的初始因素。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种不通的语系,因此两者在组句成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这样就造成了英汉语篇逻辑结构上的差异.为此,结合英汉翻译的一些实例,从语篇衔接、语篇连贯、语篇主语话题转换三个方面进行了英汉语篇的逻辑结构对比,并给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转喻是人类主要的认知方式,并在语言中有深刻的体现。对比分析是研究不同语言的常见重要方法。从转喻视角对比分析俄汉语词素义,可以较深刻地揭示俄汉语词素义与词义间的关系,即词的理据性,揭示俄汉两民族对各自词汇所指称的事物在认知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Substitu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cohesive devices.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use substitution.Bu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dopted should var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ubstitu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in different cases.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s crucial in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青海方言为例,在充分论证青海方言与英语具备较强可比性的基础上,在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语言层面与英语做共时对比研究,探索不同语言的内在特征,寻求两种语言间的对应性和差异性,以期达到指导青藏地区英语教育和翻译实践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鲁迅的著名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及英译文为语料,以语篇翻译理论为方法,重点分析不同的中文语篇衔接手段及其在译文中的映现,说明这些衔接手段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英汉数字缩略语的语用修辞功能对比及翻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汉语言中的数字缩略语大量涌现,在大众媒体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语言研究者们已开始关注这种语言使用上的经济现象,但针对英汉数字缩略语的对比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通过对英汉数字缩略语的结构对比,及其语用修辞功能分析,简要阐述了数字缩略语的汉英互译方法及对语言研究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编码框架为基础,参考国内外学者对词汇衔接理论的研究,对《世说新语》及其英译本A New Account of Tales of the World中使用的各种词汇衔接手段进行比较,探究原作与译作如何通过词汇衔接手段实现语篇的对等翻译,阐述词汇衔接理论在汉英语篇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并从语篇语言学视角探讨典籍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19.
英汉习语对应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习语的对比是研究英汉化对比的一个方面,而英汉习语对应关系的研究则是英汉习语对比的重点。结合两种习语的化背景,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从其对应程度出发主要可以作3个层次的划分。研究英汉习语对应关系对翻译和语言教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丽 《海外英语》2014,(20):268-269,271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rich in the words denoting different colors.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se words,however,arouse more interest than their lexical meanings due to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deriv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peakers’ cultural background,social customs,and aesthetic interests. Employing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two cultures wherein the two languages are nourished,this paper has made a series of contrasts between and explorations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olor terms in the two langu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