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社会既面临着“黄金发展期”,又时逢“矛盾凸显期”。同样,在教育改革发展步入“深水区”的今天,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许多与社会发展不相和谐的教育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当前教育发展正面临着太多太多的无奈。  相似文献   

2.
兴办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长期任务。目前,国家政策驱动和社会需求都十分旺盛,双重牵引之下,中等职业教育走出低谷已成定局,“战略发展期”扑面而来,让多年来始终坚守着阵地的职教界振奋。可是,仅仅把“战略发展期”理解为“扩张规模”,是根本没有吸取前几年职业教育滑坡的深刻教训。低水平的膨胀不是发展。只有对过去的“发展战略”作深刻反思,去粗取精,中职教育才能赢得“战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所谓的“战略发展期”,实质上是一个“转型改革期”。正因为是处于“转型改革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旺盛的社会需求与陈旧的办学理念的矛盾;2.先进的课程模式与相对落后的教师队伍的矛盾;3,培养目标高起点与办学条件低水平的矛盾。而矛盾双方又呈现相互激荡的态势,对现有的问题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十七年教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中国教育是一个大致连续的过程,文革前“十七年教育”体现了新中国教育的基本矛盾、冲突、价值和特质。其主要特征是:全面移植苏联模式,“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激烈冲突、震荡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已经极大地突破和改变了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坚持“五个统筹”,兼顾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方面矛盾和问题,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保障。从世界范围发展来看,近十年、二十年是开拓我国教育新局面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的“人力”教育理念,因其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基础而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同时又内涵着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相矛盾、相冲突的因素。要从社会和教育两个方面入手,协词人力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矛盾,并使之有机地统一于我们的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人们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两种教育价值观各执一说,相互矛盾和冲突。本文从两种教育价值观的冲突人手,进而分析两种教育价值观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2004年德国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教育信息》2005,(5):11-14
2004年,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社会改革阻力重重.但其有关教育的争论和改革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显得波澜壮阔.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上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从以往的“治标不治本”转变为“标本兼治”.为德国教育冲破旧有的体制束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施罗德总理所言。2004年是德国的“教育革命年”.德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名的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反对“仪型他国”,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教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关系的探讨,始终是教育理论界的热点。进入 90年代以后,人文教育并未摆脱其旁落的地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依然处于相互分割甚至相互排斥的状态。这一矛盾在学校教育中的突出表现是“重理工轻人文”、“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轻教养”。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物理教育也别无选择地卷入这一矛盾的旋涡。本文拟从社会发展观的转变对中学物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谈一管之见,与同行商榷。   一、传统的工业社会发展观导致对科学教育的极力推崇和对人文教…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从社会成员的多样化需求来说,还是从支配阶层控制社会的基本方针来看,学校被期待承担的社会角色都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现实中的学校实际扮演的社会角色除了“教育”机构外,还有“象征”机构、“分化”机构及“销售”机构等多种类型。学校应承担的社会角色是“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结构和谐发展的教育、学习及甄别机构。  相似文献   

11.
毕业生,是学校提供给高一级学校和社会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输出毕业生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声誉,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后续发展。近几年,我国每年有超过两千万的初中毕业生。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一结束,大量的初中毕业生就面临着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重大选择: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求学,还是经过一定的职业培训步入社会?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中教育令人担忧的现状是:升入九年级的学生中仅有2/3的学生能在四年的学习后顺利地拿到凭.他们中低于40%的学生能够直接进入高校继续读书深造。对此。美国2006财年教育预算计划包括:12.4亿美元用于提升那些身处落后或辍学危险边缘的学生的学业成就;2.5亿美元用于测评高中学生在阅读/语言艺术和数学科目上的表现:2亿美元(增加了1.75亿美元)用于“力争使人人都成为会读的人的计划”,以提升青少年学生的阅读技能:1.2亿美元(增加了0.9亿美元)用于“数学和科学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关怀是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关怀对于促进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均衡发展以及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教育关怀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体现出教育目的的重心转移;从“效率至上”到“兼顾公平”体现出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从“城市中心”到“关注农村”表现出教育视角的转向;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表现出教育目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在诸多社会矛盾与“批判”中,当代教育已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甚而被讥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最后一个堡垒”。究其原因,在“教育不公”、“乱收费”、“学术腐败”及“师德问题”等表象的背后,实则是当代教育、特别是当代学校教育的现行体制及其所反映的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不相容。  相似文献   

15.
3月15日-18日,教育部在广西桂林召开了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会议,部署了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就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突出“新”、“准”、“实”。所谓“新”,指计划和规划要有新思路,不能就教育论教育,要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要强调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动作用。应该把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  相似文献   

16.
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全面实施“中职教育百万大扩招”,到2007年实现增招300万中职学生的目标,以使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更加均衡,教育供给更加多样,人才储备更加完善。因为政府投入的相对不足、社会观念的相对滞后、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够健全、学校自身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等原因,“中职招生”面临重重困难。在本专辑中,我们选发了江苏、江西、湖南3位教师集中探讨这一问题的文章,虽然他们所由以发言的社会背景、地域特点、教育状况和我省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但也从一定程度上传达了我省当前中职招生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第6期,本刊曾对韩局长提出的“站在社会看教育”的理念进行了采访报道。当时韩局长上任不久,便显示出了非凡的教育视野、教育气魄和改革力度,他的“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想和“教育内部的问题不能局限在教育内部解决”的观念,无不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2005年2月,在宁河县教育工作会议上,韩局长明确提出了将“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新一年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从2002年10月至2004年2月,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教育部分别在永州、武汉和无锡召开了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总结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经验,明确指出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9.
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六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渠道”,推动社会发展的“助动器”。然而,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却不能令人乐观,影响其发展的问题有:1.对高职基本理论认识模糊;2.对其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3.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矛盾;4.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矛盾;5.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6.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代表性“教育目的”现有三类:“人本位”、“社会本位”、“化本位”,从当代性看,这三类“教育目的”观正从冲突走向整合。“教育目的”的本质是为了人,发展人,生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