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细胞粘附功能下降是恶性肿瘤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探讨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研究了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E-cadherin的检测。结果: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强弱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蛋白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4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Ⅳ型胶原蛋白的检测。结果: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Ⅳ型胶原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Ⅳ型胶原的异常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对98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通过SPSS10.0软件分析,筛选出影响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结果:与术后生存率相关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患者年龄、镜下是否发现坏死。结论: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因素,镜下坏死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口腔颌面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根据国内六院校统计资料,在11947例涎腺上皮肿瘤中约占30%,可见于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点,分为高分化(低度恶性)、中分化(中度恶性)和低分化(高度恶性)三型。当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学诊断主要依靠HE染色切片,还没有一种用于诊断或估计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因此研究用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特异性标志物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出现,不仅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诊断提供了帮助,并为其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经额面外科手术治疗的59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通过SPSS 10.0软件分析,筛选出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转移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结果:粘液表皮样癌低分化,癌巢边界形态为Ⅲ型,镜下坏死患者术后易发生转移.结论:分化程度,癌巢边界形态和镜下坏死是影响术后转移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皮肤腺是指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有分泌功能的腺体。在脊椎动物中,皮肤腺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可陷入真皮层。不同生物的皮肤腺有所不同,圆口纲和鱼纲的皮肤腺主要是单细胞的粘液腺;两栖类的皮肤腺为多细胞的粘液腺及毒腺(蟾蜍的耳后腺);爬行类也有各种腺体,如蛇口腔中的毒腺、泄殖腔处的味腺,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对64例尿路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结果是示:ER、PR阳性率分别为53.1%和50.0%;其中在高分化癌中ER、PR表达高于低分化癌;分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R、PR阳性率随肿瘤分期升高而下降,但分期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单发肿瘤、多发肿瘤及复发肿瘤之间,男女两性肿瘤之间及尿路各部位之间,ER、PR阳性表达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尿路移行细胞癌ER、PR有较高的表达率.且和分级正相关,提示ER、PR表达可能对尿路移行细胞癌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可作为肿瘤愈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临床病检资料为基础,分析女性乳腺疾病的构成、发病年龄,着重分析在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非肿瘤等女性乳腺疾病中排序最前的三种有代表性且危害严重的疾病.方法:将某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的病检三年半的存档资料,导入VFP9.0建立数据库进行整理,然后导出到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共297例,发病年龄为37.9±12.8岁.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非肿瘤类疾病构成比占绝大多数的分别是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和纤维腺病,发病年龄(岁)分别为51.1±8.7、31.8±10.4和38.0±9.5.结论:女性乳腺疾病排序最前的三种有代表性且危害严重的疾病病理类型分别是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和纤维腺病,三者合计构成比为66.0%.在发病年龄方面,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良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比非肿瘤类早10年,可扩大样本量或结合临床对比分析良性肿瘤与非肿瘤类疾病的年龄分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莆田学院学报》2016,(5):27-30
研究LSD1在乳腺癌、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标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乳腺癌浸润性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及20例乳腺腺病石蜡包埋组织中LS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SD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组织(P<0.05),其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05,P<0.01)。LSD1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更差(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唾液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经病理复片诊断为唾液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的172例临床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多形性腺瘤163例,腺瘤型52例(31.9%),肌上皮型60例(36.8%),粘液型51例(31.3%).恶性多形性腺瘤9例,恶变均为上皮性,腺癌3例,腺样囊性癌3例,粘液表皮样癌2例,腺鳞癌1例.颈淋巴结转移2例,局部复发2例,均为侵袭性癌,恶性成分都超过50%,组织学表现为高度恶性.结论:良性多形性腺瘤不同亚型预后无明显差异,恶性多形性腺瘤侵袭性癌多见,恶性成分常多于良性成分,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高度恶性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1.
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所谓肿瘤 ,是指 (人 )机体某些部分组织的细胞在一定内在因素或外界致病因子的作用下 ,产生病理改变 ,出现病理性异常增生的一个不正常的组织块 ,医学上称之为肿瘤。人体除了毛发、牙齿和指甲外 ,任何部位都可发生肿瘤。根据肿瘤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不同 ,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 ,不转移 ,治疗效果好。恶性肿瘤又叫癌肿或癌瘤 ,人们习惯称之为“癌症” ,其大部分发生在上皮组织 (如皮肤、粘膜、腺体等 )。该类肿瘤生长迅速 ,呈浸润性生长 ,可破坏周围的组织 ,这就是癌。癌症是机体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ncer,CSC)和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tipical endonetrioid adenocarcinoma,TE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86例、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5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UPA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它们与癌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PA在CSC和TEA中阳性率分别为56.98%(49/86)和58.62%(34/5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UPA在宫颈鳞癌Ⅲ、Ⅳ期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0期、Ⅰ期(P<0.05);内膜腺样癌组分化低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高者(P<0.05).UPA在CSC和 TEA中,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UPA高表达与子宫癌分期(或分化程度)及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 .ase - 2MMP - 2 )在膀胱癌和阴茎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MMP - 2在 4 2例膀胱癌和 4 5例阴茎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MMP - 2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2 8.5 7% (12 / 4 2 ) ,在阴茎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5 7.78% (2 6 / 4 5 )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2 3.6 8% (9/ 38)、75 .0 0 % (3/ 4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阴茎癌高分化组阳性率为 4 5 .16 % ,中分化组阳性率为 85 .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MP - 2在移行上皮癌与鳞状上皮癌中均有表达 ,其在鳞癌中的表达高于移行细胞癌 ,腺癌细胞的高表达提示腺癌细胞的浸润性高于移行细胞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肾细胞癌(RCC)患者抗瘤免疫状况及TIL与肾癌愈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单克隆抗体对肾细胞癌原位肿瘤浸润琳巴细胞的构成与分布及活化进行研究,检测的TIL主要表面表标志包括CD_3、CD_4、CD_8、CD_(25)和HLA-DR抗原。结果:(1)RCC患者肿瘤原位TIL以·OT细胞为主(CD_3 ),其中CD_8 细胞明显高于CD_4 细胞,其CD_4 /CD_8 比值与RCC临床分期成负相关。(2)在肿瘤原位,有部分表达活化标志CD_(25)或HLA-DR抗原T细胞存在。(3)RCC患者其TIL在瘤组织中呈弥散状分布。结论 肾癌TIL反映了肾癌患者局部抗瘤免疫状况,且与分期负相关,可做为肾癌愈后的客观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考试》2007,(Z1)
に?1;;肺腺癌细胞;;细胞增殖背景与目的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强大的细胞促有丝分裂素,在一些肿瘤细胞生长和肿瘤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ET-1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粘蛋白MU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膀胱良性病变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膀胱移性细胞癌诊断、预后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和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14例腺性膀胱炎组织(对照组)和17例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粘蛋白MUC1表达进行检测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U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两者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病人年龄、性别、结石、感染、首发或复发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到腺性膀胱炎再向膀胱癌的演进过程中MUC1的表达具有增多的趋势,MUC1是反应膀胱粘膜上皮细胞代谢活跃的增生特征,而不是恶性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家兔的胃属单室腺型胃,胃底特别大.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摄影技术研究家兔胃底部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家兔胃底部由内向外分为四层,即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具有分泌粘液的功能.胃底腺特别发达.H—E染色切片可见胃底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细胞,即壁细胞、主细胞和粘液细胞.肌层发达.  相似文献   

18.
上颌寄生胎畸胎系起源于胚盘中三个胚层组织的肿瘤,组成肿瘤的成分混杂存在,各种细胞比例及分化程度颇不一致,犹如一个畸形的胎儿,故又名咽部畸胎瘤(teratoma)部属真性肿瘤。畸胎瘤发生的部位多在躯干上、下两端靠中线处及男、女性腺,而发生于咽部者较为罕见,我们曾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转运RNA(t RNA)修饰与肿瘤进程有关。本研究首次探索了线粒体t RNA G37位甲基化修饰酶TRMT5(t RNA甲基转移酶5)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分析发现TRMT5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体内外实验表明TRMT5敲低可诱导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减弱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TRMT5敲低降低了肝癌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稳定性,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与转移。此外,TRMT5敲低还导致肝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靶向TRMT5可以抑制肝癌进程并提升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TRMT5是一个新的致癌候选基因,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0.
应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GCs)分离培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8的表达,经DAB染色均呈阳性,提示培养细胞为上皮细胞来源。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生长情况和生长周期,两种方法所培养的原代大鼠颌下腺细胞均生长良好,相互聚集形成腺泡、腺管样结构或呈铺路石状。其中酶消化法所培养细胞贴壁较好,生长周期短,细胞数量更多。提示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较组织块法更易获得大量RSGCs,为以颌下腺细胞作为实验载体的涎腺非肿瘤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