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应聘村官主要迫于就业压力,多数在基层担任村支书、主任助理、书记助理等助理性职位,对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存在"留得住"的少、角色定位模糊、经验能力欠缺、发展前途困惑等问题。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热爱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要安心、有信心,尽一切努力干好;大学生村官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良好的保障制度,根据农村实际需要对大学生村官培训,搭建大学生村官创业与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的重要基地,为此高校各有关部门要协调一致,建立培养大学生村官有效机制,为向广大农村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人才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教务部门开设"村官课",培养大学生村官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开设专题,坚定大学生村官的理想信念,高校党校开设"村官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党性修养,团委开展"村官"活动,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村官的领导能力,招生就业部门把好"入口""出口"关,转变大学生党员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然而,大学生在"村官"角色扮演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角色认识模糊、角色情感淡薄、角色能力缺失等困顿现象。本文从高等教育背景下进行深思,提出相应的纾困思路,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使大学生"村官"对"村官"角色有清晰的认识、情系"村官"岗位、提升胜任"村官"工作的能力,最终让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之路更为顺坦。  相似文献   

4.
李江红 《时代教育》2012,(11):92-93
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计划是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融入农村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结构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结构模型的基本构成、构成要素、行为特征及要求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5.
2006年,以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各地都以一定形式开展了引进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工作,"大学生村官"成为时代造就的一个崭新群体。北京"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3年来,笔者对北京市在职"大学生村官"开展了抽样调查,以期通过分析研究目前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培训对于加强大学生"村官"知识能力建设、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对大学生"村官"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应该从明确指导思想、建立培训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等方面着手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对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进行系统问卷调查、与"村官"个别交谈为案例,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工作上取得的成效,以及大学生自身、镇村干部、村民,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村官"职前职后培养机制问题,从学生、乡镇领导和群众、学校、政府主管部门四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职前职后培养,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范围推行的同时,对于大学生"村官"研究也已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学界对大学生"村官"研究开展得比较晚,因此目前还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框架.文章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着重从大学生"村官"概念的解读、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途径、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希望对进一步的研究和有关政策出台的出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本文通过对北京市百位"大学生村官"调查,表明当前选拔大学生下基层已经形成了选拔、培训、保障、激励和流动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很快适应了农村基层工作,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尽管一些"大学生村官"的收入远远超过当地村干部的收入,但多数大学生村官仍认为自己的收入偏低;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村官自己认为"专业与岗位不对口,个人专业优势难以发挥";超过70%的人认为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对个人将来的出路有顾虑,而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村官表示不会继续留在农村.建议将"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由"工作分配"转变为"职业选择";"大学生村官"的选拔由"组织选拔"转变为"志愿服务";"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从"就业安置"转变为"货币补偿".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实现当代青年人生价值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大学生村官"培养中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高校应在就业准备阶段培养大学生对农村和"村官"的正确认识;在就业冲刺阶段着重提高大学生适应农村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并在就业延伸阶段,通过回访制度加强对"村官"工作的智力支持,以探索高校"大学生村官"的全程化培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作为大学生村官的直接输出者,高校承拒的责任与义务也越来越多.文章阐述了高校在对"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面临的新挑战,阐述了高校制度建设对"准村官"的成长具有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高校"准"大学生村官培养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认识的调查,提出高校应深刻领会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战略意义;以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打通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要"抓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架起通向农村基层就业的桥梁;发挥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村官工作"保驾护航"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清 《江苏高教》2012,(4):98-99
大学生"村官"工程已成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积极参与大学生"村官"工程既是高校履行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努力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校内培育机制、科学选聘机制、岗位助推机制、良性流动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热”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当"村官",大学生"村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热点现象.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村官热"现象的原因,一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村资源配置出现了负外部性;二是大学生"村官"制度减少了大学生在城乡劳动力市场流动的迁移成本;三是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村官"的需要;四是两个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供求失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9,(20)
姚琳6月12日在《山西晚报》撰文:大学生"村官"选聘完成后,岗前培训就成为了衔接大学生"村官"学校生活与农村工作的桥梁。但需要提起注意,大学生"村官"培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就是:对农村的情感培养。这是决定一个村官能  相似文献   

16.
《南昌教育》2009,(10):35-35
中山市“大学生村官”招考首次出现“海归”的身影。这天上午9时许,两位分别毕业于瑞典于默奥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海归”硕士梁伟民、刘杰,快步走进中山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考试的笔试考场,他俩和东区另外125名大学生,同场竞逐该区3个“村官”职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毕业到农村任村官对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学生"到"村官",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承担村官这一角色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既有其角色扮演的优势;同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局限,一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本文将从角色理论研究视角出发,分析大学生作为村官的角色优势及角色局限,进而对大学生在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出自身作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手,然而,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岗位上的作用发挥,从制度上给大学生"村官"以合理定位,寻求高校的前期、后续支持,转变广大和村干部的观念,改善各种管理和激励制度,加强新问题、新情况的理论研究,是提高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效性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大学生"村官"的基地,是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重要一环.高校在培养学生党员担任"村官"时,应严格把关培养、选拔和保障各环节工作,切实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通过对大学生党员"村官"培养、选拔和保障现状的分析,探索建构高校学生党员担任"村官"的选拔、培养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影响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的因素是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的不和谐、大学生村官思想上未"扎根"、工作上难"深入".大学生村官不良环境克服的关键是优化环境与面对挑战并举.使他们做到从关注个体转向优化环境、从回避逆境转向面对挑战、从个体发展转向社会进步.全方位、多角度优化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