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享有盛誉的新闻记,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正义感和历史责任感,一生追求革命真理;他们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和新闻论: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不畏艰险、果敢坚定的革命风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瞿秋白、邵飘萍、邹韬奋、范长  相似文献   

2.
《新闻实践》2007,(10):23-23
本刊讯为进一步转变采访作风,强化记者队伍建设,鼓励通讯员写稿积极性,日前,舟山日报社出台了《新闻作品合作署名若干规定》。规定要求,与通讯员合作写稿,记者必须参与采访。记者与通讯员合作采访,但由通  相似文献   

3.
湘潭日报社高级记者、总编辑陈植源因业绩突出,其简介最近被收录《中国新闻年鉴》(2005年卷)“新闻界人物”栏目,成为该报乃至湘潭新闻界人士个人简介上该年鉴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5.
《新闻前哨》2004,(3):41-41
1999年7月,周芳进入湖北日报社工作,先后在政宣部、武汉新闻部、特稿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不断在一个个新领域中挑战自己。目前已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报社年度新闻奖6个。 十六大专稿加链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三峡蓄水、发电、试通航,抗击非典,关注“第三学期”,江城百年高温,清欠民工工资,阻击禽流感……作为记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市报人》2007,(1):26-27
常健,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1964年12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菏泽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菏泽市新闻学会副会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安庆日报社自2003年以来,连续9年开展的"新春记者行"活动进行回顾,用实践证明了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沃土,生活是新闻的源头活水。探讨了记者应如何在基层捕捉新闻亮点并提升基层报道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8.
9.
省级党报驻站记者,远离编辑部,单兵作战,来自上面的报道信息有时不畅,这就逼着自己在“一亩三分地”里,辛勤耕耘,克难奋进。 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赢得上下左右满意,驻站记者只有一条路可走:从地方实际出发,多写新闻。  相似文献   

10.
张全 《新闻前哨》2003,(1):45-45
21世纪的报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变报社传统用人机制,满足县市报对人才的需求,乐清日报社从1996年开始组建流动记者队伍。之所以冠名“流动”,是报社希望通过这支见习记者队伍的纵横驰骋,冲击一下僵化的传统用人体制,更快更多地获取本地新闻资源,增强报纸的活力。6年以来的实践证实了这一做法的可行性。“流动记者”的组建:大势所趋机遇成熟县市报处于最基层,一般发行量有限,广告源受地域性的限制,相对于大报,待遇等条件相对差一点,没有很强的吸引力,采编骨干容易跳槽。新闻院校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社区新闻的独特性、高新鲜度、高贴近度,打破了传统新闻选材的角度,刷新了写作的模式,更适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近年来越来越被业界所重视。《南湖晚报》社区版,从2010年7月正式创刊以来,目前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4个版与读者见面,内容包括市井新闻、有事帮帮帮、老娘舅、网事、寻TA等。笔者一直从事社区新闻采访,在采访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是勤追问、写微事、多参与。  相似文献   

12.
叶萍 《视听纵横》2005,(1):107-10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多元性、实时性、交互性、海量性、易检性等个性化特性已逐渐为传统媒体所接受并在融合中加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融合中共存已成为时代主题。互联网络不仅成为了传统媒体记收集、获取信息的又一条渠道,也为传统媒体提升新闻价值,拓展新闻空间提供了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3.
那是1965年的春天,一个顽强的生命在湖南五岭山区的江华县的一个简陋的小屋里诞生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后来被老师取名为吴玉华的孱弱的生命会成长为一位用现代诗来抒发思想感情的瑶族文化人。  相似文献   

14.
蒋霞 《视听界》2002,(3):92-92
许多记者都知道在日常采访中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却往往忽略了“早到”。其实,“早到”是一个重要环节,有时不仅能决定一篇稿件的成败和质量的优劣,还能意想不到地获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写出有深度的独家报道。  相似文献   

15.
范莉 《新闻前哨》2002,(9):24-24
新闻敏感从哪里来?靠天生的聪明和一时的灵感都不可能。一名记者应该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而不是冷漠待之。美国的一位新闻学者说:“记者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都好奇”,这是对新闻敏感最通俗的概括。作为记者对周围事物要多看、多问、多打听,可以说保持对周围事物的一种新鲜感是新闻敏感的先决条件,而要保持这种新鲜感,就要求记者经常注意周围的情况变化,特别是一些异常现象。但如果没有新闻敏感,记者对周围事物的变化很可能会反应  相似文献   

16.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而新闻则是处理大量信息来反馈给作为受众的观众。电视新闻采访,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一环,在整个信息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效果,在实际的采访中,记者应该掌握一定的技能,使用一定的技巧。但目前大多数记者不具备这种技巧,使有时候的采访效果不如人意,因此,了解并能熟练使用采访的技巧应该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7.
记无疑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字基本功及健康的身体,但现在光有这些已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8.
张妍 《记者摇篮》2005,(6):57-57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一直把记者说成是“无冕之王”。凡是有过采访经历的记者大都遇到过这种情景。有些记者听了之后洋洋得意。还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19.
20.
新闻敏感,在西方又叫新闻眼、新闻鼻、第六感官,我国的新闻学大辞典上解释说,它是记、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