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科学”(Integrated science)课程计划是普林斯顿大学路易斯—西格勒综合基因组学研究所(Lewis-Sigl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Genomics)对于本科教育阶段跨学科课程设置的一个新尝试.其创办的主旨是希望为这些本科生建立一个在不牺牲知识深度的同时,又能够打破各学科之间壁垒的科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一流的跨学科专业准备.该课程模式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有很多启示:本科阶段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跨学科本科生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如何设置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课程等.  相似文献   

2.
丁德武 《池州师专学报》2013,(3):123-124,143
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跨学科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从内涵升本、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讨论了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开晨跨学科教育的意义。并以复杂网络课程为例,讨论了跨学科教育最初阶段关于跨学科课程开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许多高校推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有的学者对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笔者认为,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同时,我国跨学科人才培养工作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美国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其政策的保障、课程的整合等方面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的院系建制普遍重视专业教育,在过去二十年里,面对通识教育“淡化专业”“促进交叉”的要求,逐渐形成“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理念;而院系传统在塑造学术声誉的同时,也给人才培养造成无形的壁垒。本文概括了四种打破院系壁垒的表现形式,以北京大学古典语文学项目为例,论述跨学科项目在打破院系壁垒、激活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其中跨学科课程模块是推进项目的关键因素。“专业+项目”是适合当前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新模式,也是跨学科人文教育培养拔尖人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阐述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一是要深化跨学科教育理论认识,将传统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二是创新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通识+跨学科"教育,开展经管大类培养、"金融+X"交叉培养、复合型专业培养;三是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推进"跨学科(专业)课程优化+小班化研讨式教学+综合实践能力强化+创新创业训练"四大改革;四是完善政策制度,为跨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6.
大学基本职能表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与社会责任。中山大学坚持"人心向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学科会聚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中山大学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系列探索的重要体现。面向未来,中山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育"世界一流人才"的实践中,跨学科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而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改革者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校教育教学要素及其组织方式两个维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是单一要素的跨学科,如跨学科专业,也可以是同一要素的跨学科组合,如主辅修。根据这一划分框架,我国大学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上,需要树立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既是个体也是组合的思想,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还应提升学生在专业及课程选择上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8.
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呈现出交叉融合的态势,社会迫切需求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的现代人才,应用型高校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意义,指出了当前应用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应当从优化跨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跨学科新兴专业建设、加大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升级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跨学科师资队伍、提升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深化跨学科产学研协同育人、完善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从理念、方式到配套制度都面临着困境:专业教育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相对缺失;教育主管部门制度设计滞后,高校内部制度亦不配套;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不全面,跨学科程度低或涵盖的项目数量有限。对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树立并强化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优化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内外部支撑制度;从独立和组合两个维度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协同教学——密歇根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歇根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一直以开展跨学科研究著称,近年来,除继续支持跨学科研究外,还积极致力于将大学的跨学科文化融入本科教育过程中,推进本科教育中"跨学科学习与协同教学的融合"--跨学科协同教学.本文即在分析密歇根大学推进跨学科协同教学背景基础上,全面介绍了跨学科协同教学开展的情况、面临的障碍及解决的建议等,希望能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跨学科教育是当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大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都会遇到的重要课题。以跨学科教育为特色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制定了“NTU2025战略”。在该战略的指导下,NTU出于顺应国际潮流、满足国家建设需求和延续优良教育传统的考量,于2020年宣布为本科生开设新的跨学科课程以助力“重塑学习”的校园战略目标。此次跨学科课程在内容设置、课程教学、课外辅助与机构和平台创新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呈现出课程设置兼顾多方需求、突出协作与体验、资源配备完善等特点。我国高校在进行跨学科课程建设时可以借鉴南洋理工大学的做法,从明晰相关概念、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课程、实现资源匹配与共享等方面入手,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科学整体化、系统化的重要保证。论文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及创新的涵义入手,通过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分析,构建了以"学科渗透、核心打造、特色凸显"为内核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具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分析,进行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是新时代对核心素养的呼唤,也是解决当前分科教育弊端的可能途径。因此,探索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从关注跨学科概念的整合、跨学科学习主题的选择、跨学科课程的开发、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跨学科学习的新样态五个方面论述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从而有效消解原有分科教育模式的局限,并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带来可能。  相似文献   

14.
跨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通过梳理我国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中美两国高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明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意义,归纳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国内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和输出高契合度的高瑞人才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构跨学科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英语专业发挥其语言优势,培养适合市场需要英语人才的根本途径,它对于解决目前困扰高等院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发展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针对教学与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与质疑,在此论证了建构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学生知识结构和师资培养引进是该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普林斯顿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工程教育跨学科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跨学科研究的概念,并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文章以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跨学科学习项目为例剖析了教育质量处于世界顶尖地位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对我校实施跨学科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在世界发展中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德国工程设计教育呈现出“跨学科联动创新”的模式特色:将设计作为粘合剂,整合来自两门或多门学科中的视角、理论和技术,以突破现在现实领域面临的新问题,并培养出具有思辨能力、实践能力的工程设计创新人才。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中具有典型性,通过开设跨学科专业、拓展跨学科课程、开办跨学科学位、推广跨学科科研项目、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五个纬度进行跨学科教学,使其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科研开发相互深度渗透并形成联动,开拓了工程设计人才培养新路径。这对我国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优化相适应的教育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归纳现有培养模式的局限性,认为仅依赖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机构培训模式均难以培养核应急管理所需的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进而提出纵横结合的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9.
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人"的教育;芝加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益智厚生";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重基础、强交叉",这三所大学在美国顶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独具特征。它们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制度以及课程设置三个纬度廓清了美国精英式高等教育的本质诉求。强调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应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学的核心职能在于教学育人,以制度的约束保障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大学要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大学教育是自由的教育,是为了自由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跨学科研究意义重大。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模式主要有课题组模式、研究中心模式、重点实验室模式等。针对跨学科科研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跨学科研究发展的建议:灵活选择组织模式,人员结构动态与稳定的结合,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倡导团队精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