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坤 《现代语文》2008,(4):44-45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史上往往产生相同题材,相同主题的作品,对一定历史阶段的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地揭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继茅盾的《春蚕》(1932年11月)之后,叶紫的《丰收》(1933年6月),叶绍钧的《多收了三五斗》(1933年7月)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2.
《多收了三五斗》是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叶圣陶(1894-1988)是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他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  相似文献   

3.
许多中学语文课本都选入了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看似平静的结局,看似平淡的描述,却给小说抹上了一层浓浓的哀伤。小说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在主题上折射出当时处在内忧外患中的中国农民的真实处境,还在于小说通过人物活动场景的变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异常活跃,呈现出与以前不同的一些特点: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互相转化情形严重;高利贷剥削具有层次性、间接性和隐蔽性;高利贷债主队伍发生变化,殖民地性加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文化生活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文化生活呈现出多维存在、多元化表达的特点,在存在形式上,日常性、节令性与应事性三种形式互补,在表现形式上,宗教文化、地方性戏剧、乡土性娱乐、迷信文化等多元共存,出现了宗教文化日常化、戏剧文化节令化、迷信文化应事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的首批美学原理中就有三本同名的《美学概论》。这几本概论就像三胞胎一样,通过对其外表即结构框架的比较,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而其内在的性格即美学本体论,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具有开创性,但也为后代美学教材的写作留下了漏洞去完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40年代,庆阳国统区是一个自耕农为主的社会,但地主、半地主式富农和富农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存在地权分配不均的问题。传统经济模式在社会经济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农牧兼营的经济格局并没有改变,手工业生产主要是为家庭和自然经济服务,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商品化生产程度不高;商业资本弱小,而且农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结合在一起,市场狭小,商品流通以土产为核心。同时,庆阳农村也出现了现代化因素,新式金融机构开始渗入农村社会,成为农业金融的主要来源;西峰逐渐成为陇东新的中心市场,也加强了庆阳农村与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申报》是近代上海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其刊登的广告五彩续纷,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近代上海社会的方方面面。文章以20世纪30年代《申报》广告为切入口进行研究,发现当时上海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由传统向准现代变迁,并伴随着畸形的裂变与阵痛。《申报》广告对这种变迁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西方异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介入碰撞则起着主导作用,使近代上海社会波澜跌宕。  相似文献   

9.
大量材料表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中普遍盛行的高利贷现象对农村经济以及农民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一定程度上说,高利贷加速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导致了农民物质生活状况的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终身教育,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我们今天,在构建本国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吸收西方社会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科学成分;另一方面,更应回顾本国的教育历史,发掘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本土资源.产生于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的民众教育只是建立在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基础之上.同时,它在教育目标、教育阶段、教育形态、教育对象以及整个教育系统结构等方面均显现出鲜明的终身教育特性.因此,对于民众教育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建立系统完整,发展均衡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史剧观的讨论,在20世纪40年代获得了很大的展开与深入,产生了多种意见。尊重史实,历史剧应间接服务于现实,是当时的普遍认识,而在对艺术要求的照顾上,不同的剧作家有轻重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三位先生提出“20世纪中国学”的概念以来,中国现当代学研究的走向便发生了很大变化,力图将20世纪中国学纳入整体统一的研究视野,将20世纪中国学的现、当代分离的格局打破,已成为学术界极为关注的前沿问题,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如谢冕先生主编的《百年中国学总系》、严家炎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中国学研究丛书》。  相似文献   

13.
由黄曼君教授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 2 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立项选题 ,是在《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 1 895—— 1 990》一书的基础上 ,经过大幅度的调整、增删最后修订而成。与原书相比 ,新编本有着较大的变化 :一是篇幅缩短了 ,由  相似文献   

14.
陈国恩先生的新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在探讨异域文化和民族传统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双重影响,以及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与文学流变、文学思潮与作家创作、宗教意识与艺术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前人没有涉及或挖掘不够深入的论题上,见解新颖独到,结论令人信服,研究扎实,论证充分。既具有强烈鲜明的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又保持了他一贯的平实通达的学术风格,应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概况《历史教学》创办于1951年,是新中国建立后创办最早的历史教学专业刊物。笔者整理了近14年《历史教学》(1990—2003年)刊登的所有文章。按照文章主题和作者写作意向,笔者首先从“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理论与实践”两大方面对这些文章作了一次梳理,制作了表1。表1  相似文献   

16.
17.
三站在 2 0世纪 90年代 ,回过头再去宏观的看待 1 9和 2 0世纪的世界历史 ,作者认为 ,其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世界体系 ,无论是资本主义 ,还是社会主义 ,它们的历史作用都是在实现现代化。他说“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社会不但改变了世界 ,统治了世界 ,更成为一种模范的典型。”但是 ,它不是唯一的典型 ,在1 91 7年以后 ,苏联提供了另一种典型 ,“但是在基本上 ,仍然属于同种性质的典范 ,不同之处仅在于共产党扬弃了私有企业与自由主义制度。” 以这样一种原则为指导 ,霍布斯鲍姆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 2 0世纪的不同发展道路。通过分…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以下简称《指南》)是1954年中央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编写,并于1957年夏下发全国各地使用和征求意见的有关幼儿园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在1958年的学术批判运动中,《指南》被错误地批判,最终未能正式发布,但它仍然对中国当时的幼儿园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纪念百年幼教的日子里,重温编写《指南》的过程,探讨当时幼儿园课程变革的深层背景,分析《指南》的课程理念,总结学习前苏联幼教理论的经验及教训,对于21世纪中国幼儿园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健康发展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全局性政治经济变迁是《指南…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在鲁迅与胡适比较研究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孙郁先生的新著——《鲁迅与胡适: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两位智者》(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简称《智者》),不但为学术界注入了活力,而且显示了鲁迅横向研究向纵深发展突破的趋势,给同仁带来紧迫感。《智者》的内涵、结构及作者的治学方式所显示的原创性和特色,极为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