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人主要有两种属性,一为才子型诗人,一为学者型诗人。前者凭借才气写诗,后者以功力进行创作。学者型诗人的产生,与近体诗的发展密切相关。杜甫是唐代也是中国古代诗坛上杰出的学者型诗人,其近体诗开中国文学史学者诗之先河,同时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一部学者诗的范本。本文以杜甫近体诗为主,就其重要创获及有关问题进行综合讨论,旨在揭示出中国古代学者型诗人及学者诗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郭元祥 《湖南教育》2007,(11):41-42
当一个诗人的神性与世俗碰撞的时候,受伤的总是诗人自身;当一个诗人的纯粹自我与物质世界交锋的时候,受伤的就不仅仅是诗人的内在良知了。世俗世界的繁华与追逐,喧嚣与躁动,冷漠与热烈,远远不是诗人自身能够明了或者能够把悟的。在此前提下,诗人自我的真正意义就不仅仅是内在神性,更明显的却是体现出大众的融化意志:  相似文献   

3.
吹影搂尘 《成长》2005,(4):46-48
丁春林很早以前不是诗人。他之所以具备诗人的潜质,以至后来真的成为了诗人,全是因为我的慧眼。  相似文献   

4.
论顾炎武的咏史咏物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顾炎武的咏史咏物诗张兵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转型的时代,一方面社会形态在动荡中渐趋宁静,另一方面,学术文化在碰撞中完成了转换与对接。处在这个转型期的诗人,可以根据其人生经历和政治态度划分为殉节诗人、遗民诗人、贰臣诗人和国朝诗人四大类。这些诗人各以其独...  相似文献   

5.
在诗人穆旦的大量诗作中频繁地出现了“死亡”意象,诗人使用这个意象并不意味着是对“死亡”的绝望和屈服,相反,是对生的渴望与追求。诗人虽然看到的现实是一方萧条残破、满目苍凉的世界,但在这一隅真实的生存境地里,诗人依旧希望人们能够正视现实人生、直面苦难。诗作中的“死亡”意象是诗人穆旦对此岸存活状态的焦虑与否定,凸显了诗人在苍茫愁思中依然力图救世,试图超越此在的现实,寻求彼在的希望,在绝望中燃起缕缕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找到诗人感情的源头,摸清诗人感情的脉搏,就等于找到了理解古诗的金钥匙,能轻松穿越时空,与诗人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7.
苟强诗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4):24-26,38
色彩不仅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修饰成分,更重要的是透过色彩本身,其背后显现出的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以及诗人自身的灵魂(思想)状态的呈现。从戴望舒诗歌,可以看出诗人诗性家园中色彩的丰富性,以及诗人灵魂状态。在戴诗丰富的色彩中,青与黑无疑是戴望舒诗性家园的主要色调。这两种色彩象征着诗人完全不同的现代性生命体验,呈现着诗人诗性灵魂的多面性。在充满社会剧变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戴诗中所呈现的“青”与“黑”同时也构成了“现代”知识分子灵魂的纠结,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8.
诗人们果然抱团了。据说,还组织了诗歌朗诵会来说这事情。我还以为诗人都独来独往呢,原来也喜欢组团啊。我通过对组团诗人们的言论分析。发现诗人们都有以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飞 《现代语文》2006,(6):61-6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第三代诗人海子的封笔之作,也是绝笔之诗。诗人写此诗后不久选择了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从而将自己的内心痛苦永远隔离在尘世之外,也给读带来了永久的遗憾与困惑。笔试图通过诗歌的语言本身,来触摸诗人跳动的内心,领悟诗人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诗人,解诗题“知诗人”不仅要知道诗人的名字,还要了解诗人的性情,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因为诗人的性情往往能显示出其诗风,而“背景”常常是诗的“产床”。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人顾城和法国诗人兰波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神童诗人,拥有同样的传奇人生,同样的短暂生命。本拟对他们的诗学思想、诗歌语言和风格作一简单的比较,并认为:顾城和兰波都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他们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追求诗歌的美,创造新的“宇宙语言”,因此他们都为自己祖国的诗歌革命做出了贡献,都是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诗人江天的《土地的呐喊》,内容广博、意蕴丰富,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真情、深情;凝聚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追求;坦诚抒胸肌,真情感人寰。诗风纯朴、自然、素雅、优美,如行云流水,似清泉出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描淡彩、自然中现深情、朴素中藏功夫。博采众家、转益多师,开拓发展、自创新意、自成特色。  相似文献   

13.
林肯之死给诗人惠特曼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并促使诗人创作出了《紫丁香》这样优秀的挽诗。诗歌通篇使用了象征手法,以祭奠伟人的逝世,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常表达的生死主题。  相似文献   

14.
孤独是诗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宇宙自然的深广和空明与诗人内心的深沉或沉潜有着浑然的相契,构成了独特的意境美。而这一切均来自于诗人生活的孤独体验之后心灵的亮堂和超越,由此也映照出诗人独特的人格涵养。  相似文献   

15.
维多利亚时代诗人杰拉德·霍普金斯不仅是公认的宗教诗人和自然诗人,也是一位具有独特视觉敏感度和表现力的风景诗人。他的风景诗作将自然与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其笔下的风景既具有宗教的超验神性,又具有物质存在的现实性,实现了神学与生态观照之间的平衡统一。诗人通过参差多态和神秘崇高的景观描写折射出对神性自然的敬畏虔诚,同时以现代生态神学思想抵御理性主义对自然的祛魅,从而推动自然踏上复魅之路。  相似文献   

16.
燕子诗与联     
不同的时代和环境,诗人们赋予燕子不同的生命力,寄予燕子不同的感情色彩,这些诗往往百感交集,风情万种,昭示了诗人们不同的生命体验,彰显出诗人们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同时也给燕子这一生灵抹上了一种神秘的传奇色彩。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相似文献   

17.
一一个诗人的悲剧是什么?终其一生的创作而没有代表作品为读者所铭心,为历史所留存。而诗人最大的慰藉,也正在于无论其作为诗人的际遇是得意还是落寞,总有立身入史之作存活闪耀在现时和未来的艺术长河之中——“光荣只有一种:在历史留下你的诗人之名时,也留下了你的作品,那怕只是短短的一首……”①在一篇题为《谁是诗人》的评论中,我曾将诗人分为三类:其一是知其名而不知其诗的诗人。一生没有优秀之作,仅以量取胜,最后皆成过眼烟云,凑了一阵热闹;其二是知其诗而不知其名的诗人,在生命的某个时空,“神灵附身”,挥洒就几首天…  相似文献   

18.
王飞 《学语文》2008,(5):32-33
诗歌是诗人人格的逼真传达,诗歌是诗人气节的生动显现,诗歌是诗人人性的婉曲诉说,诗歌是诗人志向的执着坚守。正因如此,故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诗者.持也,持人性情”。诗人海子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3点至4点创作出《春天,十个海子》(见卷首),12天后即卧轨山海关,“诗人之死”可谓人清志高,笔者细读此诗,追念诗人,笔不由己,思不由己,恳请同仁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海子是当代诗人中乡村的发现者。中国人历来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山水田园一直是中国诗人的“母亲”。但到了现代,这种情形有所改变,很多诗人虽然在农村土生土长,但对乡村似乎很隔膜。海子把断了的那根乡村诗歌之线又接了起来,《两座村庄》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的内容并不复杂,写五月村庄的麦地、风和星光以及诗人面对村庄的各种意识。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构思巧妙,它把自己的村庄 (海子的村庄 )和普希金的村庄并置在一起,诗人看到的现实和诗人的意识纠缠在一起,这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但同时也加大了诗歌的容量…  相似文献   

20.
"月明归梦遂成迷"--高启笔下的诗梦意象及发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人高启在其入明后的诗作中,写下了大量“梦”诗,这些诗“梦”意象寄托着诗人的自我情感与心志,成为诗人抒发性情的依凭之物。明初的社会政治环境、当时诗人自身的处境与其美学追求,是其梦诗生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