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荷尔德林吟唱:“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浮躁的人们却越来越不愿意去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忘却了生命只有在诗性的辉映下才得以展开。如果没有了诗歌。也就无法品尝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感动,也就没有了隐忍的眼泪和纵情的欢笑。校园是浮躁社会中的象牙塔,不妨给校园一片空间,让学生纯真的心灵在诗歌中尽情地飞翔,从诗中培养人文素养,进行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2.
李德顺等在《人民论坛》第10期撰文提出,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需要更高度的文化自觉,要注意防止两种"迷信":一是"市场迷信"。单纯迷信市场,容易导致文化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和形式主义,会使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变得浮躁和浅薄,使"忽悠"成为时尚。这将造成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低俗化、消费化、短期化、快餐化,压抑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进而形成文化沙漠。二是"话语权迷信"。  相似文献   

3.
放眼今天的文化环境,已是一个充满浮躁和喧嚣的世界,在这个变形的广阔的世界中,人文科学越来越难以找到它的宁静的圣坛,世界似乎已经失去了创造宁静的本领……因此,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阅读中坚守心灵的安静,精神的安静,生命的安静,的确是很不容易,寻求安静的读书,阅读带来安静,或者阅读几本安静的书卷,则更近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今天的教育中会出现诸如粗犷发展、功利发展、浮躁发展、苍白发展的倾向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从文化的高度来把握与审视教育。教育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我们一定要用文化来引领教育,惟其如此,教育才能够真正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轨道。对此,我有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时下常有人抱怨文化浮躁,可是少有人讨论文化责任。常有人倡导文化多元,可是少有 人讨论文化根本。诚然,中国文化素有海纳百川的品格,但是撇开文化根本的多元文化就像是一蓬灌木没有主干和旁枝之分,于是就免不了肤浅也浮躁。浮躁到异质文化率性张扬,本体文化自轻自贱,只见百川不见大海,这就近乎文化颠覆了。人们或许没有认真想过,纯真的青少年儿童会受到浮躁文化的潜移默化,他们会本能地追逐时尚,甚至会冷漠地嘲弄本体文化。而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的教师,却必须负起正本清源抵御文化浮躁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肖川 《江苏教育》2007,(11):23-23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你难以尽数什么是文化,却很容易指称“非文化”的对象。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层次和侧面来使用这个词,在“文化”概念谱系的最大一极.即是与“自然”相对。  相似文献   

7.
杨建国 《成都师专学报》2009,(3):F0002-F0002,F0003
一幅民族历史文化的生动记录,一幅特定年代的农村风俗长卷,一幅追忆传统乡情的众生象图,一幅远离浮躁的巨大制作。  相似文献   

8.
马建斌 《今日教育》2013,(10):20-20
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曾说.文化的缺失带来精神的浮躁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有知识没灵魂、有记忆没有根底的“怪物”,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校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用文化为教育立魂。细品忠县中学用“精忠文化”引领学校整体改革.融合了中西智慧.启示颇丰。  相似文献   

9.
朱澄 《中文自修》2006,(11):9-9
我们处在一个相对矛盾迷惘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原有的三纲五常早已被新鲜的文化格局破除,但我们依然缺乏健康新生的文化秩序。我们便在这般环境中享受着流行文化的声色刺激与绚丽光鲜的包装,在这平庸与浮躁中寻觅成长的养分。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作为主要的文化阵地,其主要功能包括对人类所有精神财富的继承和自我精神的形成两大方面,它是师生生命的诉求和学校发展的灵魂。而纵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多的短期功利的追求。其主要表现就是对于可量化内容的偏重而对于应内化元素的忽视,从而呈现出教育的浮躁和教育内容的残缺。没有文化的校园是苍白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还文化于校园,是教育由浮躁走向成熟的趋向。近年来,白沙滩镇初级中学力求教育本义的回归,注重学校文化建设,以此实现文化底蕴丰厚、师生和谐共处、学校科学发展的办学理想,打造师生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无法置身于社会文化之外,其使命在于传承与创新,着眼于学生健康精神的发育和完全人格的养护,它理应远离作秀,抵达朴素;远离浮躁,抵达沉静;远离功利,抵达本真.学校文化建设包括:确立核心价值观和勾勒学校文化愿景.学校文化归根结底是"做"的学问,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纲领.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则是这文化瑰宝上镶嵌的颗颗闪亮的钻石。可现在由于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加之人们浮躁的心理,成语渐渐离我们远去,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我们教者要有一种把传统的、民族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幼小心灵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对文化概念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学术界存在的关于文化概念研究的浮躁心态,认为对文化概念的深入研究,是文化学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基础性工作;考察了中西古代的文化概念与现代文化学中的文化概念的联系和本质区别,具体分析了文化学领域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概念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把现代文化学中的文化概念定义为社会群体精神及其表现形式,论证了社会群体精神作为文化本质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忽然     
擦掉眼泪很容易但却无法擦掉回忆【蒋寒推介】写作当静心蒋子龙说:"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那些静下心来的作家最终能胜出。"十分赞同。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逼人浮躁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功利已远远大于文化。如此发展下去,还会有多少真诚的作者和读者?写作分经历写作和经验写作。前者挤血,后者挤汗。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如果没有一定时间的沉淀,没有充分的准备,就草草把作品搬上舞台以赚取功利,那  相似文献   

15.
不知是生活节奏的加快,还是自己的内心受制于这个浮躁的时代,平时很少能自然地静下心来,细看自己翻过的每一页,或许,这本身便是作为传承人类文化的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全球化引发对文化传统的反思,文化传统是民族精神,是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网络的虚拟性背离了民族魂的核心——真、善、美、诚信;浮躁心理引发道德信仰的危机;追逐时尚使传统价值观变成商品而被贬值;数字化推进着传统技艺的匮竭。文化传统的缺失正在动摇着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正>构建教师精神家园的途径很多,读书应该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在物欲涌流的今天,一个教师一旦与优秀的文化经典长期疏离,将很容易丧失道德的高度和文化的专长,于是像一个失去堡垒的军人一般,没有了坚守的据点和防身的武器。因此,教师要激活  相似文献   

18.
肖川 《青年教师》2007,(4):41-41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你难以尽数什么是文化,却很容易指称“非文化”的对象。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层次和侧面来使用这个词,在“文化”概念谱系的最大一极,即是与“自然”相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存在贪大、求新、求洋,不重视历史文化传统和地方文化特色等问题。要建设宜居城市,我们应以人为本,去除浮躁,尊重历史,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文化传承,同时保持地方文化特色,沉着应对全球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