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在儒家所讲的伦常中,朋友亦为重要一伦,对于交友之道,孔子也多有论述。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之进行了论述:一、交友的态度,二、交友的对象,三、交友的原则。孔子的交友之道在当今仍不失其价值,对我们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传统文化的视角,本文从对消除职业院校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了思考,介绍了传统文化中的避险之道、交友之道、责人之术以及对待名利和过失等待人接物之道,希望能作为职业院校思想教育的补充内容,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创建和谐校园,降低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论语》中所言及的交友观有着意义上的广狭之分。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提倡的是一种以文德合的仁义之交,尤其强调交友质量,对交友对象有明确而明智的选择。孔子将交友主题寓于文化教学中,并将君臣关系与朋友关系相比照,既有现实性又带有强烈的理想化色彩。《论语》中体现出的交友有益损之别,应以仁为统、以德为依,重推诚相与、适度中节、躬身践行等特点,对现代交友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历代对其解读也不断地刷新,本文对《论语》所言及的交友观"无友不如己者"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孔子的交友观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交友是"泛爱众",狭义上的交友则是择贤而处。孔子的这些交友观对现代交友也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微型论坛     
“交友与立身”——冯序鹏常言道:“择友须求三益,克己宜守四箴”,讲的就是“交友立身之道”。孔子说:“益者三友……”《论语·季氏》“三益即:“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古文今译就是:“同正直人交朋友,同诚实人交朋友,同见识广博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从汉、晋、宋各代,以此为三种交友之道。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学习之悦、交友之乐及君子之乐,人称"孔门三乐",是孔子幸福观的具体阐述。"孔门三乐"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把孔子幸福观与现代积极情绪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出二者存在着有形或无形的、直接或间接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我国最经典的文化著作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关于哲学、政治、时势、教育、文学等多方面的价值思想。全书一共20篇,各篇的题目均从第一句中取之,但全书涉及的主题多种多样,有谈"孝、弟"的、有谈"仁学"的、有谈"为政之道"、"交友做人"的等等,但孔子谈论最多的还是"君子之道",这些主题散落于各篇,可以通过精读、略读、浏览的方式确定主题并完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传统诚信道德意义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大道哲学,是人性存在、社会价值成立的本体。在中国古代,成为内修、言行、持国的通则、天人和谐之道义。它又开启现代道德价值之根源,是现实公民道德建设之本、持家之道、经商之宝、交友之则、为政之要。  相似文献   

9.
朋友在一起,言及快乐,可彼此分享;言及忧伤,可彼此抚慰;言及芥蒂,可彼此化解;言及困窘,可彼此支助;言及学问,可彼此长进;言及事业,可彼此激励;言及道德,可彼此提升。作为"五伦"之一的"朋友"在《论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孔子倡导的交友之重,择友准则和交友之道对我们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希林  东辉 《下一代》2008,(3):40-45
编辑大朋友说:本刊从上期起开辟"《论语》讲堂"栏目,连载《孔子与现代人生》讲稿。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已刊登的部分是简介孔子生平及其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并以"孝悌之道"为第一个专题,讲了两则。本期刊发接续的3则。  相似文献   

11.
注重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心性修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把修身养性作为人生要务,源于先秦诸子阐发的共同思想.修身之根本的确立,则造端于孔子,显明于儒家.孔子的修身之道,即为孔子所倡导的内圣之道.实质就是用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改造,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境界.修身的过程也就是内圣的过程.本文就试图探讨修身之道的道德修养目标,并解析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交友思想是孔了学说的重要内容,孔子交友观的形成是基于他的社会价值观,基于他的仁学理论,基于“和”的思维方法。孔子的交友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交友目的、交友标准、交友原则、交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孔子的交友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在中国人际交往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言子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言子为儒家学派的创立、孔子思想的传承发挥过积极作用,子游、子思、孟子一脉相承,是早期儒学的嫡系和中坚.言子传承孔子的礼乐文化,在彰显人文的教化功能、开启文学的审美源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言子佩道南归,传播儒家思想和文化,文开吴会,道启东南,成为江南文化具有创辟之功的始祖,其深远影响关系中华文化基本格局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孔子作为古老中国的精神领袖与思想圣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与血脉,他的思想学说是"集"中国上古以来文化的"大成"。他的以"仁"为支柱的修己之学、君子之道、教学观、交友观成为现代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爱情故事,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其中“知己之爱”写得最为出众,《连城》就是代表作。小说描写的连城和乔生的知己之爱,可追溯到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士为知己者死”,作者就是把这种交友之道置换到爱情上,将它进行了变形处理。从分析《连城》知己之爱的几种表现形式来看,这部作品实可当作一篇爱情哲学来阅读。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爱情故事,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其中“知己之爱”写得最为出众,《连城》就是代表作。小说描写的连城和乔生的知己之爱,可追溯到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士为知己者死”,作者就是把这种交友之道置换到爱情上,将它进行了变形处理。从分析《连城》知己之爱的几种表现形式来看,这部作品实可当作一篇爱情哲学来阅读。  相似文献   

17.
自孔子学说形成以来,探讨人伦关系始终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朋友关系更是人伦关系的重要内容。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乐于交友但不主张滥交友;他提出了交友的标准,并对朋友如何相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些内容对当今社会的人际交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曲说繁解,聚诉不已。本文提出孔子的“道”就是孔子的思想学说,“一以贯之”就是其思想学说有一条主线来贯串;这条主线包括作为孔子思想学说核心和精华的“仁”之道、作为行“仁”之方的“忠恕”之道和作为确保实现“仁”德的“中庸”之道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不言性与天道,并非孔子不言道。孔子对"道"的叙述集中于人伦日用之道,是落实于实践操作层面的"道"。无论进则以政治为业,抑或退则以学术为业,孔子之"道"须臾不离己身,孔子对于信念伦理,体现在信念伦理之"直";对于责任伦理,体现在责任伦理之"忠恕"。  相似文献   

20.
"道"历来在中国哲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但人们却很少讨论孔子之"道"及《论语》中的"道",甚至常常将孔子常言之"道"粗浅地理解为某一具体的技艺之道。主要阐述"道"在孔子学说中的重要地位,并分析"道"如何上下贯通孔子学说之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