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英时在相对承认“外缘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采取“内在理路”的分析框架,揭示五四文化运动的传统渊源,实现了五四思想史研究范式的转变。由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特点不同,余英时反对以西方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比附五四新文化运动,认为中国不需要文艺复兴,启蒙之说在中国也是无根的。他一方面肯定五四的价值,一方面对五四的缺点给予无情的批判,主张继承五四,超越五四,在对中西文化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的关系,潜心研究,以退而结网的精神重建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依据马克思的历史进化论、马克斯·韦伯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以民初文学本位观和钱穆、余英时等人的"内在理路"研究方法考察民初大型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新报》,可以发现民初文学表现出凸显文学"小传统"的内源性变革特征。从历时性看,民初文学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从共时性看,民初文学的结构形态表现为新旧文学体系的融合体。就小说而言,其历史演进使小说文体从"小传统"变为"大传统",而与"五四"新文学这个"大传统"相比,以通俗小说为主体的民初小说仍然是"小传统"。  相似文献   

3.
当今学界有一种误区,以为王学在清初即被摒弃。余英时先生的"内在理路说"也以为乾嘉考证学是朱子道问学传统的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惠栋、戴震是乾嘉学术的中坚,而其学皆与王学有关,这意味着王学传统并未在乾嘉中断,在余先生所说的朱子道问学传统之外,乾嘉学术还存在着另一条王学传统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4.
这里的“思想的‘内在理路’”,是指思想史本身作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领域,它的发展演变有其内在的自生性因素,应从思想本身的传承与突破中去寻找由上一个阶段变到下一个阶段的线索,而不是更多地考虑思想发展演变的“外缘影响”。正如思想史研究专家余英时教授所说:“研究思想史而不深入‘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5.
把握主旨和内在逻辑是教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前提。关于主旨,从意识形态与人学两个维度把握,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四有"新人。关于该课程的内在逻辑,现有教材按照"思想(意识形态)—道德修养(人学)—法律基础"架构编排,其弊端是缺乏内在逻辑理路,不利于教与学。对治之道是本乎主旨的理解,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按照"道德修养(人学)—思想(意识形态)—法律基础"进行重构,显得更加清晰合理。  相似文献   

6.
余英时在清代学术研究中提出的"内在理路"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思想,但这一思想在《论戴震与章学诚》中被过分强调了,虽有所见,然亦有所失。余英时在分析戴震与章学诚的思想,处理"尊德性"与"义理之学"、"道问学"与"考据之学"的复杂关系时,纠结缴绕,《论戴震与章学诚》一书的主要价值诉求亦未能达成。  相似文献   

7.
"面子"文化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心理建构,是影响社会交往的关键因素。文章以"面子"为视角,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以期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重要的生态智慧的部分。"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天人一体,高扬宇宙生命统一论,坚持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内在统一。"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具有独到的深刻思想内涵的哲学命题,它所具有的现代生态伦理价值,值得我们在审视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时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德育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德育只有揭示"人"的本质,认清"人"的存在形态,通过"人",以"人"的方式,使学生成为"人",才能破解内在矛盾,完成自己的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绘画是以赋彩为主的"丹青"绘画,它在唐宋时期走向高峰的同时,又因"水墨"画的不断"兴盛"而逐步"丧失"其在中国绘画中的主流地位。从而使得以"笔墨"为宗的"水墨画"、"写意画"代替以"赋彩"为主的"丹青画"、"工笔画"成为中国绘画的精髓。其过程是"丹青"衍变(渐衰)与"水墨"滋长(渐兴)互为表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陈晓华  江凤兰 《考试周刊》2011,(49):225-226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历程,造就了"中国奇迹"的产生。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采用"套种"的方法、"求同存异"的开放方式、政治体制改革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进行,这是造就"中国奇迹",避免陷入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因改革而政治混乱、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盛芳 《文教资料》2012,(14):49-50
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离不开"应当"的思考与选择,哲学家们探讨的很多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应当"与否的问题,然而这个被广泛运用、看似不言自明的词实则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本文认为"应当"的关键在于"适度",并从"应当"的词源学解释、"应当"与"响应"、"应当"与"不应当"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自身的"应当"之路。  相似文献   

13.
保定市"工业西进"战略及其实施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基于此,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保定市工业西进战略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人文关怀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即在人的内在方面,注重对于"人"本的弘扬,突出"众生为本"、"以人为本"和重视人的"心",体现为对于众生的服务意识、对于人本身的生命意识和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在外在层面,注重对于"文"明的追求,分别从弃恶从善的道德追求、以和为贵的精神追求和人佛平等的境界追求等论述;"人"、"文"对现代和谐社会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形、神"问题历来是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核心范畴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是我国古代哲学中"形神论"的衍发。"形"与"神"的关系,其根本问题是"形"与"神"有无不可分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  相似文献   

16.
邵俊峰  李丽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2):12-15,42
孔子仁学的思想理路的内在矛盾,集中表现在孝与忠的关系上。孝与忠在情感层面的兼容,构成其"家国同构"的社会理想;在践行层面的对立,又构成其"家国错位"的理论偏至,其结果是:一方面社会家庭化了,另一方面家庭社会化了。仁学具有的情感性与践行性矛盾统一的本质特性,决定其思想理路必从"家国同构"走向"家国错位"。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反传统"是社会道德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和内在动力。在社会处于变革和转型时期,"反传统"现象在推动社会道德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会威胁道德文化的安全,因此需要确立道德文化安全意识,厘清道德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严峻的就业情势下,大学生对于目前的高校教学有着明确的实践性创新需求,为此有必要形成"入职导向"的教学创新理路,在模拟"入学即入职"中,实行学习、练习及实习并重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升学生的就业力而达致提升就业率。  相似文献   

19.
一、"四位一体"的内在关系 "四位一体"办学模式好比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而其中的各个学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每个学院与"四位一体"办学模式是一种全息关系,损害其中一个,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中心论"单纯从人的生命意义、价值与尊严出发,否认或者忽视自然界的生态位次与系统平衡,把人与自然界绝对对立起来。随着主体能力和主体性的不断自我膨胀,人类对自然界的肆意征服和无穷算计势必把人类逼入"自我中心困境"。基于反思这一困境而建立的"反人类中心论",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着诸多无法解决的理论困局,不可避免地将人类整体利益虚置并与反人道主义不谋而合,不仅削弱了对生命个体内在价值的尊重,而且最终成为一种生态法西斯主义。而唯有将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与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二者高度融合的"生态中心论",才真正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研究中获得了某种层次上的重大跃迁,使当代人真正占有了自己的全面本质并与自然达到了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