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益诉讼是指公民个人、社会团体或者有关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公益诉讼不仅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在民主、法治及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试在简要介绍公益诉讼的基础上,对公益诉讼的功能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充分认识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是法治社会,是法治保障的稳定、有序、发展的社会.从立法、执法、法律监督、法律教育等层面充分认识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界定、价值、以及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行政公益诉讼在西方法治国家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的基础上,来分析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立法上没有对公益诉讼制度作出规定,而它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有利于保护处于无保护状态下的公共利益,是对弱势群体最廉价的、最快捷的和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有利于培养和谐社会所要求具有民主法治素质的公民,有利于监督制约权力,遏制腐败,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文章还就我国如何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行政公益诉讼。在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却不能通过合法的渠道寻求救济,这样的社会是谈不上和谐的。行政公益诉讼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并通过对公益和私益的协调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从而保证现代社会在法律规制的轨道上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行政公益诉讼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国家行政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我国在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这既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也直接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在立足我国法律传统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借鉴域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加快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步伐。  相似文献   

7.
"公益诉讼"一词频繁见诸于各种媒体,有关保护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也屡被诉至人民法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项保护社会公益的重要诉讼制度,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的发展却遭遇了原告资格限制这一"瓶颈"。文章从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情况和我国立法司法实践等方面出发,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并就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提出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社会各界重新检视野生动物保护的现有措施,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的传统行政监管和刑事规制方式在规范实施、保护范围和监督效果等方面存在短板.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益诉讼制度的系统构建符合生态文明法治理念,在公益诉讼检察的专业技能支持下,该制度能够进一步发挥其风险预防和生态保护的优势.因此,公益诉讼制度的系统构建应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增加公益诉讼运行的相关规定和具体实施细则为基础、行政执法上积极配合公益诉讼自觉整改和接受监督、积极推进公益诉讼司法工作和发挥检察机关在"四检合一"的指导下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公众多形式参与公益诉讼等对策,实现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环节构建和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检察制度在国家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始终处在重要的位置上。中国检察制度的演进与发展除了自身的内化之外,在一定程度上还融合并借鉴了包括前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法系、英美和大陆两大法系的检察制度特点。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法治进程的推进,中国检察制度中法律监督缺乏细化、检察权地方化倾向、检察经费保障和一体化建设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中国司法现状提出建立强制侦查法定原则、检察权省级以下运行一体化、检察公益诉讼、检警合作型侦诉制度的改革措施和意见,力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保障执法为民的宗旨落实在检察事业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出现了诸多侵害国家、社会和不特定多数人利益的违法行为,而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使上述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损且影响了法治建设的推进。如何理解公益诉讼的内涵、怎样建立公共利益的保护机制,已成为业界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建设和和谐共处。高等学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建设和谐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而且承载着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责任。因此,建设和谐高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关键之一是搞好法治建设。鉴于此文章在分析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和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完善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和谐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的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异化将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通过协调公共利益、行政主体自身利益、行政相对人利益的利益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谐社会下的行政公益诉讼主体是公共利益主体,其对象和范围是业已受损或将要受损的宪法、法律保护的公共利益。其具体规则不同于一般行政诉讼规则。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扎实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公益诉讼是指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益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它是自然人或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方式之一.建立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诉讼程序对于完善程序法律制度体系具有建设性意义,公益诉讼作为一种附带新的法益的程序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能够发挥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公益诉讼是指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它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公民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方式之一。建立公益诉讼可以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促进法治发展。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是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建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既包括检察机关,还包括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时期的重要奋斗目标。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健全的社会主义法治与和谐社会互为前提。运用法治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和法律的调节,保证我国经济发展从非均衡策略向均衡策略的转变;通过法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相对均衡;通过法治,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法治,建立生态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核心,环境检察公益诉讼是高质量发展视阈下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司法制度,是绿水青山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措施。厘清理论上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定位,解读司法实践中环境检察公益诉讼遭遇的困境,有助于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完善路径的探寻。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可沿着完善立法、拓展案件线索来源渠道、细化原被告举证责任的证明标准及完善调查取证制度诉讼等方向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19.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程序性的刑事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文试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含义、现实意义、适用范围、程序设计等方面,探讨将其纳入我国诉讼制度的思路和具体方案,以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非常丰富的道德内涵。它的提出与倡导适应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是社会和谐的有利因素,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八荣八耻"具有在全社会普遍推广和实践的道德弹性,也有底定道德下线的"法治"刚性;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大举措,"八荣八耻"将道德的时代性与传统性相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