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宣焯山 《精武》2007,(3):46-47
序形意拳术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迨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能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练习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相似文献   

3.
陈永霞  陈凌 《武当》2006,(7):3-5
一、源流考证练手余功,是岳武穆王岳飞专门教授文人弱士抵御刚猛勇汉欺侮的一种巧取之术。岳飞(1103—1142),字鹏举,生于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1103年3月24日)的相州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父亲岳和,母亲姚氏。岳飞因家境贫寒,童年时代白天辅助家务劳动,晚上从  相似文献   

4.
马原年 《武当》2007,(11):27-27
看了《武当》06年12期徐培良先生《怎样练好形意拳》的文章(下简称《李文》)后,我觉得文章整体上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引用形意拳谱时,出现了一些错误和欠缺。在这里我提几点补充意见,供李先生和形意拳爱好者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老能  李瑞林 《武当》2007,(5):23-26
序形意拳术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元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  相似文献   

6.
李瑞林 《精武》2006,(7):53-53
下面是形意拳第三代传人申万林于光绪二十二年抄录乾隆年间形意拳谱的部分内容: 《意拳谱历之概序》自姬公际可老先生在终南山得艺传给曹继武至戴龙邦先生留的意拳谱书上至姬公得艺约计90上下年的概括拳史此拳是由明末清初之梗概间重新又创立此拳立名为意拳现时使称为形意拳(注:此《意拳谱历之概序》由郭  相似文献   

7.
陈永霞  陈凌 《武当》2006,(8):10-12
三、全文释义练手余功虚实论拳术无有不讲虚实的,练手余功尤其如此。这里先讲身体的虚实,再谈拳术的虚实。那些身体虚弱的人,一般说来都是先天性的。那么这种先天之虚,亦即先天之不足,就应当用后天的方法来培补。培补的方法有许多,无外乎保养精神、强壮筋骨、滋补气血,这些精神  相似文献   

8.
刘连洋 《精武》2006,(6):51-51,50
二、武功探秘:明朝通臂拳法的原貌 1.《通臂拳谱》中所载的通臂拳武功体系依《通臂拳谱目录》中所载,该支通臂拳法的武功体系为:六路母法 (解明附)、六路递法(解明附)、六路破法、六路破中递法、六路破中破范总拳(明堂)、六路擮法总拳、六路(?) 法、六路进法;变拳十款(一(?)二进三  相似文献   

9.
雷师太 《武当》2010,(2):21-23
一、简单 形意拳动作的形式不复杂,常常为—个或几个动作的反复单操演练,看来看去都是手不离心,肘不离肋的小架子,动作的数量更是少得不能再少了。五行十二形自不必说,即使连环和杂式捶也都短得很,以至于在表演时往往把两者合起来也打不了两分钟。外行看来,似毫无可观者。  相似文献   

10.
言良 《武当》2004,(12):32-34
明清古本《通臂拳谱》是现存罕见的通臂拳古传抄本,书中不仅详述有“六路母法”等通臂拳基本拳路,而且在通臂拳用法中还载有一些极富特色的技击招法、用法。其中就有“九躔、六靠、六扣”等为代表的实用技法。九躔踢法为人体“长兵”,放长击远;六扣为擒拿封闭,分筋错骨;而六靠则为贴身近战,跌打合一。  相似文献   

11.
凌召 《武当》2009,(6):21-23
以五行拳运动之法来完成“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在明、暗、化三劲的练法上完成的。初练拳时,用力以刚猛之劲为主,拳势要舒展,不可拘谨,为的是使劲力发于体外而抻筋拔骨,劲力调和顺畅,开出体劲,渐渐达到体动随心动,炼精化气,以退后天返先天,这是练明刚之劲。练功久而久之,内三合程度逐渐提高,行拳作势舒畅自如而无喘意,自身也就松了。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练习,力量外放,用尽了,拳不打乏力,练拳者自己都乏了,身体自然能松软,促使体的柔化。基础打好了,又使精足气壮,骨质坚韧.洎军六合严整.内劲自生。  相似文献   

12.
赵新景 《精武》2003,(3):18-19
特别说明,本拳谱原为“正宗少林拳经”之内容,乃本人在1992年无意所得,仔细一翻,此发黄手抄本竟是“乾隆四十九年”之物。因本人对文言文研究不深,故苦研十年悟之甚少,今特奉献给武林同道,以示无私之怀。  相似文献   

13.
刘宇 《武当》2001,(6):25-28
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相感,不外一气之流行。故达摩祖师本之,而创是拳。其旨在养气,在益力。动作简而功无穷,故名之日形意拳也。  相似文献   

14.
凌召 《武当》2009,(7):20-23
【领会】形意拳要求腰与背须刚柔相济,松紧适宜;实质就是涵胸与紧背联成一气。涵胸是胸略内收,以使脊背后靠,脊椎突起。胸内有虚空、包涵之意。紧背也称拔背,即背部肌肉的对拔舒伸,呈上下、左右的十字状对称相拔。合而言之,没有涵胸则背肌难以舒长伸展,没有背肌的舒展则无法打出力由脊发的整体之力。  相似文献   

15.
凌召 《武当》2009,(5):25-26
《神运经》是山西宋氏形意拳宗师宋世荣所传《内功四经》中的一篇武学典经。此乃承接《内功经》、《纳卦经》之后,对形意拳之理论要诀做出进一步阐述的经文,其义深邃,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6.
李瑞林 《精武》2007,(4):48-49
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精气方能贯溉四肢;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不贪,不谦,不歉,不即,不离;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心要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进步发掌,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束身而起,长身而落,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远发手足,  相似文献   

17.
刘连洋 《精武》2006,(5):50-51
通臂拳又称为通背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武术流派之一。此派历史久远,早在明代之时便有流派。关于通臂拳的拳谱典籍,多是近代通背拳巨擘修剑痴先生所著,如《五行通臂拳拳谱》、《通背宗派之根源》、《通背拳技击要诀》、《国术教范》等等。然而该拳清朝乃至明朝的拳谱典籍,却鲜见于史料记载。幸有河北石家庄稽古斋武学书馆鲍玉龙兄藏有明朝古  相似文献   

18.
言良 《武当》2005,(1):34-36
歌诀:舂靠进人迎门双,两拳立劈右肩撞;他若两手掐后项,横推八马着相当;双手搬肩往后捞,倒拽九牛世无双;背后双手将腰搂,黄龙转身两分张。  相似文献   

19.
雷世泰 《武当》2010,(5):25-26
一、尊重规律,恪守规矩 “九要”不可违,“三害”不可有,放松不可忘,心态不可急。这四条做到了,一般不会出大的毛病。  相似文献   

20.
求实 《武当》2004,(12):23-23
2004年《武当》杂志第9期上有党建国先生撰写的《形意拳之源流》一文,该文不仅将形意拳归为道门秘技,而且历数形意门10代的代表人物,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细究起来,却发现该文的很多论点和对人物的介绍既缺少史料的支持,有些更有悖于史实,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中的几点不实之处予以指出,在此还请党先生宽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