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2.
一位知名学者将自己的书房叫做“跬步斋”,把几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汇编成集,书名叫做《跬步斋读思录》。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为何给自己的书斋和成果取了这么一个低调的名字?对此,他是这样回答的:“读书做学问不能求速成,其‘功在不舍’。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效在慢读、多疑、慎思。反之,必然沦为虚学。”“跬步斋”主人这席话,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学者的谦虚。就其深刻性而言,它道出了读书做学问的真谛,是极为宝贵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3.
读最美的书     
首先需要说明:我这里所说的读“最美的书”,是就一般民众的日常阅读而言,求学的学生、做学问的学者,以及为仕途通达、炒股赢利而必须的读书,则不在此列。  相似文献   

4.
背书     
有人把“抄书”和“背书”比作鸟的两翼,说明抄功和背功相辅相成,目的都是为了牢靠扎实地掌握知识,充分获其效益。历史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缪越教授谈读书体验时说过:他从幼小时起,就养成背书习惯。对于重要篇章,常是熟读成诵。至于精美的文章或诗词,更是喜欢反复朗诵,如同唱歌一样,牢记在心。习惯久了,成为自然,记忆力也愈用愈强,感到背书非但不是苦事,而且是一种乐趣。由此,他得出自己读书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苏轼号东坡,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他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法。这里的“八面”,是指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而言。他曾经把这个秘诀传给一个叫王庠的青年。他说:一本书的内容象大海一样,什么都有。读书时,不可能一下子把各方面的内容都理解吸收了,要逐次去读,分别加以理解。因此,每读一遍,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比如说读某本历史书时,要是了解“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就  相似文献   

6.
说起“仕而优则学”鲜为人知;反之,提到“学而优则仕”家喻户晓。其实两句话皆出自《论语》。全句为“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句中的“仕”有“仕途”、“做官”之意;句中的“学”则有“学习”、“学者”、“学业”、“做学问”等多重意思;句中的“优”,或解释为“优秀”,或解释为“优裕”,都说得通。全句之意是:为官者,若政绩优秀或精力优裕,可为学做学问;而为学者,若学业优秀或者精力优裕,也可为官从政。“学而优则仕”在文革中,曾被上纲上线为“读书做官论”,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7.
宋代几位学者在一起谈论各自读书的经验,欧阳修把这内容记录下来.目前,偶然读到这则笔记,很受启发,特将它推荐给各位. 笔记内容大致是这样的:钱思公在洛阳时,曾对幕僚们说:我平生嗜好不多,只喜欢读书,坐着时便阅经史之籍,卧床休息时就读神话、志怪、传奇、杂说之书,上厕所时则看一些小诗词,可以说是未尝顷刻释卷;谢希深说:宋公垂在史院的时候,每次上厕所,必须夹着一本书,并且在厕所里大声诵读,“讽诵之声,琅然闻如远近”;欧阳修也说:我平生作  相似文献   

8.
抄书     
古人治学,十分讲究方法。有句古,语叫做“一写当十读”,写,在这里是抄写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文章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十遍。相传,唐高宗李治颇得读书之道,曾以“万乘之尊,万几之繁,亲洒宸翰,遍写九经”。有个名叫徐俯的臣子,曾劝高宗读一读汉光武纪,高宗便躬自抄写,亲赐予徐卿,并说了上面这句治学名言。当然,此言并非滥觞于高宗,但作为堂堂一国之君,日理万机,尚能挤上时间抄书,几近成癖,可见抄书之法在当时影响之广,作用之大。古人抄书,不独囿于这种一字不易的摹写,古代文献中,有时还能看到一些较高级  相似文献   

9.
好读书者,好闻书香,世人也把世代读书、相沿不变的人家誉为“书香世家“、“书香门第”。读书贵在培养兴趣,这是从“苦读”变“乐学”的关键。“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古语云:“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撰,读诸子百家味如酸醢”。这是说,读经典会作,有如吃米面主食;读文史书籍,有如吃荤素菜肴;读一般普及读物,有如吃酱醋佐料。倘若读书读到这份JL上,那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之类的景状也就很难避免了。晋代的陶渊明便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癫性。如果没有兴趣,读…  相似文献   

10.
写读书笔记,是巩固读书效果、加强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我们对读过的书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也是我们对已经读过的书的内容进行再次深入理解的过程。晋代诗人陶渊明曾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陶渊明读书是最求甚解的,他读《山海经》和《史记》,都写了很有见地的笔记,只不过他写的是诗化的笔记,唐代文学家韩愈,写了很多有价值的读书笔记,如有一篇《读<鹖冠子>》,不但精要地概  相似文献   

11.
有史以来,人们常把读书看作是一种特殊活动,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读小学时,因淘气不爱读书,触发老师一番感慨说: 小人不知书中有黄金,若知书中有黄金,点灯费蜡也甘心。”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论调,不足为训。绝大多数人,读书不一定为钱、为官、为美女、为有惊世之作,惊人之举。古人云:“读书旨在明其道”。读其书,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收获。那么,如何“明其道”?首先必须读好书,不读坏书。记得一位名人说,一部好书,能教给你如何做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青年人,世界观尚未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意思是说一个人记忆力再强,也不如勤做笔记。入伍以来,酷爱读书的我,始终按照“不动笔墨不为读书”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并视阅读时间多少用自己的拙笔做了四个类型的笔记:第一类是读书文摘。读书看报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材料,如知识典故、名言警句,重要论点等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并注明出处。第二类是读书提要,也称提纲。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内容要点,用概括的语句,依次序、有条理地记下来。第三类是读书心得。把读书后的体会,收获写下来,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3.
杨绛  钱芬 《出版参考》2005,(9):41-42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14.
英语里有一句话:We are what weeat,可译为“吃什么成什么”。有例为证:美国一家减肥产品公司的经营策略是:“跟着麦当劳走”(Follow McDonald)。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肥胖症,也就可以推销减肥产品,此法百试不爽。这是说的物质食品,精神食粮也是如此,英文里还有一句谚语:We are what we read,“读什么成什么”,意思是读书造就人格。  相似文献   

15.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我上高中时一位语文老师常说的话,一位同学还曾作为座右铭给我留言。几十年来,我一直牢记在心,并照此去做,深感受益匪浅。为何这样做呢?还有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确实如此,不论任何人,不论脑袋怎样灵,也不可能将所读之书都记住。特别是一些精辟论述、精彩段落、新鲜观点、重要资料及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等。如不及时记下来,很可能读后即忘。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冒出的思想火花,如不立即记录下来,更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过后将悔之莫及。对于做学问、搞研究、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搞摘记、做笔记显…  相似文献   

16.
提起做学问,新闻界一些同行可能会感到陌生,或谓:那是学者、教授和研究员的事,与新闻记者何干?看来先要澄清的是,记者要不要做学者,或者说要不要做一点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此很多老记者的实践早已作出肯定的回答。记者出身的著名作家艾煊就说过:“记者应是个博学之士。”那么,做学问也就决不是同记者工作不相干的事了。况且新闻本身是一门科学。报纸、广播、电视各有自己的学问;编辑、采  相似文献   

17.
以书下酒     
“《离骚》少所喜,年来久未温。姑作下酒物,绝胜肴馔陈。愈读饮愈豪,酒尽杯空存。”这首诗是称赞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意思是说苏舜钦一边读书一边喝酒,没有下酒菜,就把读的书当成下酒菜了,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8.
以书下酒     
“《离骚》少所喜,年来久未温。姑作下酒物,绝胜肴馔陈。愈读饮愈豪,酒尽杯空存。”这首诗是称赞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意思是说苏舜钦一边读书一边喝酒,没有下酒菜,就把读的书当成下酒菜了,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9.
您读过峻青的作品吗?峻青不仅是个著名的作家,还是位老新闻记者呢!他的学习体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多读书,多实践;读书本文学和读口头文学相结合;读书和创作相结合。峻青从八岁起,在村里的私塾断断续续读了三五年书。十三岁那年,他为家境穷困所迫,到邻村一家地主开的花边工厂当童工,整天下地、放牛、推磨、烧火做饭、不管是农活还是家务,里里外外,什么都干,被人喊作“小扛活”的。尽管终日劳累,但一空下来,他就象干渴的人扑到清泉上,贪婪地读书。当时,地主的儿子在外地上学,署假带回一些书籍。他如获至宝似地把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酷爱读书,积累了丰富的选书、读书理论.选书区别“买书”与“看书”,再分“正者”与“旁者”,选目或参考韩愈、柳宗元、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或者结合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学”,其根本则在于“守约之道”.“看、读、写、作”的读书四法,“看”为泛读,“读”为精读,“读”又有“高声朗诵”与“密咏恬吟”之别,还当结合“虚心涵泳”“切已体察”;“写、作”即札记与策论,将所读之书深思、贯通.专门的读《汉书》指南,则强调“小学训诂”与“古文辞章”作为基础.其阅读理论背后有汉宋兼采的学术旨归,也是晚清学术思潮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