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关注生命在生活中的动态发展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关注生命,教育方能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相似文献   

2.
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关注生命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关注生命,教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相似文献   

3.
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是小学德育的应然选择。回归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回归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回归生活,德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相似文献   

4.
如何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受到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探讨关注的一个话题。学校传统的德育方式流于说教,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能力的培养,导致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节,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德育效果微乎其微。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让德育植根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并落脚现实生活,德育教育就会彰显生命活力。如何才能巧妙地将德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有效实现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当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经验和体会,充分运用“四个法宝”,“生活即教育”的德育观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秦选强 《班主任》2005,(6):10-12
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回归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回归生活,这是人本理念下的小学德育改革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世界是学校道德教育鲜活的“教育场”;回归生活世界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学校道德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7.
小学德育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会过道德的社会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离开生活实际,德育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回归生活是小学德育的必然选择。关注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关注生活,德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关注生活的需要【案例】课间,我刚要走出教室,罗蓉同学跑过来,匆匆塞给我一封信,然后跑开了。展信一看,一行行娟秀的字迹跃入我的眼帘:尊敬的秦老师,我是鼓足勇气给您写…  相似文献   

8.
秦选强 《湖北教育》2004,(23):20-21
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是小学德育的应然选择。回归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状态.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为了学生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提升.小学德育渗透于、潜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在生活中形成,又融化于生活.故而回归生活、走向生活,应该而且必须是小学德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邓水仙 《政治课教学》2015,(Z1):107-109
近年来,德育导师制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推广,中职学校也不例外。《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生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指出,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  相似文献   

11.
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因此,孙吴一小多年来就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开辟了一条在各项活动中实施德育工程的新途径,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熏陶,增强了分辨是非和美与丑的能力。 1.学校通过开展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每学期初,学校都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贯彻《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深入持久地搞好《行为规范》教育,切实把这项德育的基础工程建设好。贯彻《行为规范》,必须让学生熟知其每一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德育导师制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推广,中职学校也不例外。《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生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指出,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德育导师制的实行,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教育必须克服形式主义,追求无痕的效果。注重内容的生活化;必须关注情感体验,从远离学生生活世界的格局中走出来,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必须关注个人的生命经历、感受与体验。发展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融合,增强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学校的德育课程如何依据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综合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并为学生提供一种以实践体验为主的道德培养的途径,静安区教院附校对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参考国外相关课程发展的趋势,对德育课程进行了初步探索:将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争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内容综合,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将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回归于一门与儿童生活密切相连的新德育课。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小学品德)指出: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这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品德课程不仅要从德育知识体系更要从学生的生活层  相似文献   

17.
要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紧抓实王剑田对小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应从行为规范教育、心理训练和生活指导三方面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要注意与《小学生守则》和《小...  相似文献   

18.
公主岭市黑林子镇中心校从第一次制订并实施《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提纲》,进行德育实验以来,取得一定成绩,成为德育先进校。1992年,学校又制订《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德育实验方案》。回顾和反思这么多年来学校德育的历程,察觉和悟出当前学校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正杜威说,生活是利用环境使自我更新的过程。生活是人的生活,所以生活不能没有德育,生活和德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要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如果把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生活,从时间上来划分,可以分为课堂教育活动和课间教育活动,而课间教育活动往往被大部分教师忽视,因此小学生在校期间的意外事故大部分是在课间发生的。课间又是孩子们最自  相似文献   

20.
德育教育要回归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谓德育教育回归生活?正如有学者所言: "通过具体德育的生活而学习德育.即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回到生活的道德教育,是赋予德育教育以生命本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