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梅州市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着独特的客家风情,成为文化旅游特色区内的一道靓丽人文风景。合理地运用、开发该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而且能够充实梅州文化旅游内涵,增添梅州文化旅游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梅州客家拳派是广东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梅州客家拳派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围绕“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阐述客家拳派的发展策略建议,为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存环境的变迁导致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日趋衰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只是单纯记录已有的技艺和知识,更强调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生命力,实现长久的活态保护。良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不但能更好地激活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可以极大节省保护工作中的资源消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皖北地区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对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挖掘、整理和保护急待加强。文章以文化生态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理论为视角,建构皖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以期为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找到更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客家生态文化(梅州)保护区建设以客家文化空间和"文化基质"为保护重点,达到对客家文化的科学与整体的保护,最终实现梅州特色生态文化经济区跨越式发展。梅州需要依托客家古村落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在保护和传承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地方生态优势和客家农耕文化的传统,推进地方特色旅游产业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社会文化人类学对于人类文化形成的一些理论认识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作者认为,社会文化人类学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对背景知识的认识、对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的认定、对于非物质文化所具有的“人类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保护方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不可或缺的责任,人类学可以为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做出它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使文化遗产能在当下社会中传承下去。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点,然而在传承人的认定过程中,当下的中报制因政府经济因素为主导、主观干预性强的特点很难对于传承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较好的保护。因此,在保护传承人的过程中可以从濒危性、原生性、情境性这三个原则上进行认定,以求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使文化遗产能在当下社会中传承下去。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点,然而在传承人的认定过程中,当下的中报制因政府经济因素为主导、主观干预性强的特点很难对于传承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较好的保护。因此,在保护传承人的过程中可以从濒危性、原生性、情境性这三个原则上进行认定,以求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最近几年掀起了一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猫头狮"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和实施"猫头狮"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教学,结合经验谈一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客家文化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比如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就有待深入。我国非物质文化名录已收国家级非遗1 219项,省级非遗8 500多项。客家文化体系庞大、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多、项目多,有的列入国家级名录,如赣南采茶戏、于都唢呐公婆吹、兴国山歌、石城灯彩、信丰古陂蓆狮犁狮、客家山歌(梅州)、汉剧(梅州)、连城四堡雕版印刷技艺、元宵节庆(走古事、游大龙、花灯、烧炮)、闽西汉剧(福建省龙岩)、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等;更多的项目已列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了我国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各地农村申报和保护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了更好地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并在群众文化的创新中弘扬和发展,笔者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名词已愈来愈被人们所熟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正成为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应遵循"以人为本、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等原则,才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郑颖 《现代企业教育》2011,(21):267-268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所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具有高度的审美观、价值观。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对我国的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若干思考来阐明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了我国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各地农村申报和保护工作也如火如茶地开展起来。为了更好地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并在群众文化的创新中弘扬和发展,笔者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类似于生物学的"基因",从而让这个国家和民族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气质。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从社会角色、社会变迁、社会功能及社会交换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意义和途径,认为要引导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和行为上重视并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从而在文化上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大连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对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与评价,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旅游相结合开发的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昆曲和古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国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已不再陌生。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法律保护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标性特征,传承人是这一特性的物质载体,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核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有关代表性传承人的法律规定,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式步入依法保护阶段。然而对传承人的法律保护应是全面、系统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传承人的法律认定、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关系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人,更大程度地发挥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这一思路。首先分析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然后着重研究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思路,以使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对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中国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教育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但是调查发现,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普遍不高。由此可见,在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推广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