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内阁与皇帝独裁明朝建立后,承元旧制,设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设行中书省总揽一省政务.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为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废行中书省,设布政、按察、都司三司,分管一省的民政、司法和军政.三司分立,互不相属,都直接听命于中央.到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废中书省,罢丞相,以府、部、院、寺等衙门分理全国政务,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朱元璋为便于总揽大权,以"翰林、春坊详看诸司奏启,兼司平驳",并仿宋制设殿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但实际上朱元璋还是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相似文献   

2.
3.
自秦而始,中国便以君主专制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并为其后两千多年中的历代统治者所沿袭。宦官势力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一道独特景观,恰是君主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的产物。遍观我国古代诸朝,明代可谓宦官势力最强之时,而相应带来的政治腐败、法制衰微,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本文拟从这一现象着手对君主专制主义在有明一朝的发展及相应的影响做一初步探讨。一、明代宦官势力的发展及特点明朝建国之初,明太祖对于宦官还是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并保持着相当的警惕,对其防范极严,禁止其干预政事,并制…  相似文献   

4.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般情况下,在讲到秦朝时,教师总要对这两个概念作一定的分析,然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并不都能十分明白。试举一道单选题为例: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B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C嬴政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三公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答案应该是B,但是对数届高三学生测试后发现,仍有部分学生选择A,这一现象引起笔者注意,它表明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也表明教师仅作…  相似文献   

5.
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在欧洲是个第一流的天国,也是当时欧洲的霸国以及欧洲第一个殖民大帝国.可是,它的经济繁荣与霸权地位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时间较为短暂.其根本原因,中外学者论说不一.本人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亚洲式的君主专制统治做成的恶果.现缕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司法制度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法官的整体素质、执法水平及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因此,笔提出司法制度改革的几个方面,以求实现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潮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是历史上以民为本、反对君主专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明中叶以后逐渐萌生的“异端”思潮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现;是对明王朝自中叶以后日益衰朽以至灭亡的严酷现实的反思;也是地主士大夫在极端君主专制下政治地位日益低下境况中的抗争行为。这股批判思潮虽然闪耀着理性光辉,对晚清思想之骤变影响甚巨,但并不具备反对封建制度的性质,也不属于近代启蒙思想。其代表人物并不是代表新的阶级呼唤新的制度,而不过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8.
一、官僚政治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什么是官?《易·系辞》说;“百官以治”。意即官是治人的人。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坦率地说,官的任务在于“牧民”,犹如牧人管理牛羊牲畜一样。当然,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阐明宫的本质。恩格斯说: “有产阶级,即土地贵族和资产者,使劳动人民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不仅靠他们的财富的力量,不仅靠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而且还靠国家的力量,靠军队、官僚和法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二,321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司法制度论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是教育法制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其立法、执法和司法制度都比较健全。其中,教育司法不仅影响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模式,而且对教师的学生的行为、课程和教学的开展、教师和学生的雇佣关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美国教育司法的法律基础以及教育司法的历程,或许有助于我国教育法制完善以及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在“与民同利”等“仁政”、“王道”的儒学思想指导下实行“三省分权”的行政机制 ,成就了为后世所企羡的“盛唐气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机制和民主意识 ,与以尊重个体人权自由为旨归的现代民主政治无缘。  相似文献   

11.
十七世纪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之间的“表面的调停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古典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产生出来的,体现了专制政体所要求的统一,规范、理性、义务等特征,使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自觉地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并在其庇护下,成为全国乃至欧洲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主潮。  相似文献   

12.
晚清覆亡后,中国思想文化界、教育界在经过"五四"激烈反传统潮流洗礼后,逐渐形成一种倾向,认为君主专制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无法实行制度更新的罪魁,遂将社会转型与君主专制视为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进而将君主专制一棒子打死,缺乏历史的分析态度。事实上,从世界各国的转型实践来看,君主专制与近代社会转型并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关键在于统治者的作为。晚清政府的失败,究其原因,政事不足远大于政体不良。  相似文献   

13.
《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描述了明代司法制度的部分事实,展示了它的种种弊端,表现在:皇帝拥有最高司法权和决断权,刑部不过是维护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司法官吏的主观随意性常在判案中起决定作用;贿赂在判案中盛行;法律允许在庭审中使用刑罚,对犯谋逆罪者处以酷刑等等。明代司法制度的种种弊端除了法纪本身的不健全外,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权力的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14.
论明代蒙古族进入河套与明代北部边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北部边防形势的演变与蒙古族进入河套地区有着直接的关系,朱元璋在建立北边防线时对河套问题重视不够,朱棣即位后将大宁都司和东胜、兴和撤向内地,使明朝防御蒙古族的北边防线出现两大缺口,导致宣德年间开平卫撤向内地,土木之变后北边险要尽失,河套问题遂凸显出来,关于蒙古族各部进入河套的时间,诸史记载颇多不间,同实蒙古族早在宣德年间即已进入河套,正统初年开始扰掠明边,到景泰,天顺年间已有比较著名的部落在河套活动,成化以后河套成为蒙古族永久的根据地,蒙古族进入河套之后,给明朝的北边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形成明代中叶延续百余年之久的北部边防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与发展,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全国人大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使其法律制度,包括司法制度基本上保持不变。但是,基本不变不等于绝对不变,回归后,由于香港法律地位的根本变化,必然会带来其司法制度的部分变化。一、香港回归前的司法制度从广义上讲,香港的司法制度包括香港的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一)香港回归前的司法体制通常,从狭义上解释来讲,人们讲到香港的司法体制多是指香港的法院体制。香港法院比较复杂,按体系结构及权力的大小可分为:1.最高法院上诉庭,它是香港最高审级的上诉法庭,负责审理最高法院原讼庭和地方法院提出的民事和刑事上诉案件,以及土地审裁处提出的上诉案件,同时它还有权对其他任何法院提交的法律问题作出裁决。2.最高法院原讼庭又称高等法院。它对民事和刑事案件享有“无限管辖权”,即在处理案件的种类上,不受金额或最高刑罚方面的限制,受理的案件极为广泛。3.地方法院目前设有维多利亚、南九龙、九龙、荃湾、粉岭及沙田等6处地方法院,它“拥有有限的民事和刑事审裁权”,主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走了一条和西方不同的道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严密控制人身,君主专制制度通过官僚制度得以实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日趋加强。古代中国封闭的地理环境、农耕自然经济与宗法社会和中国化的宗教促进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探索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7.
自春秋战国裂变,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干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所采用的统治制度始终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的封建社会统治  相似文献   

18.
明代词选论     
明代词选的编纂与《草堂诗余》《花间集》关系密切,以此为线索观照明代词选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到明代词选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明前期的"草"色凋零、明中期的一"草"独秀、明后期的"草""花"逞艳、明末的"草""花"突围。词学家用编纂、刊刻词选的方法参与明代各个时期词学观念的论争;词选的编纂、刊刻与不同时期词学热点的生发呈现出热烈的互动关系,研读明代各个时期的词选,即可把握明代词学理论的发展规律与论争热点。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短剧,是明代历史的产物,是杂剧向传奇过渡的一种比较有意义的艺术尝试,它实质上就是杂剧的短剧化。明代杂剧的衰落,主要原因是这种戏剧命脉,完全掌握在宫廷、藩邸、缙绅、富家,尤其是和他们相接近的士大夫阶层手里,戏曲完全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加上朱有燉以藩王身份把持剧坛,所作杂剧多至三十一本,大都是一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思想内容很难说得上有什么价值。杂剧在这个狭小的范围里,既找不到和民间相适应的出路,只有脱胎换骨,转变为民间的新型剧种。同  相似文献   

20.
"异端"是指异于圣人之道,并对圣人之道构成威胁的学派或学说。这一词从朱熹后已专有所指。明代立国,以程朱为正统思想,明代士大夫继承了程朱关于"异端"的观点,将佛、老(道)视为异端。其原因乃是因为这种"非圣人之道"在明代已上升到了"道"的层次。在明人看来,王学及其后学泰州学派,都不是异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