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憾”《现代汉语词典》作“不够完美,让人留下遗憾的地方”解。本文认为,凡是人生的圆满幸福以外的种种挫折、不幸、苦难等统统称之为“人生的缺憾”。纵览中外文学史,似乎有这么一条规律,即文学与人生的缺憾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生的缺憾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文学又为人生的缺憾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可以这么说,离开了人生的缺憾,我们的文学艺术不知要逊色多少倍!反之,离开了文学,我们的人生不知要变得何等的枯涩!可是,我们平时似乎对文学与人生的缺憾这个问题重视得不够,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美学把文学艺术的创造看作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世界通过一系列转换成为文学艺术世界。新历史美学从功能性上考察参与审美创造的各种因素怎样交错作用,形成了“美的合力”、“美的结果”。审美创连有三种主要因素:理性、形式和直觉。文学艺术作品的真实,指的是人们理性经验的认可。理性是文学艺术世界得以升华为审美对象的通道。形式作为文学艺术创造的媒介,其功能是具有呼唤作用。它有一种力量使理性经验始终不能居于文学艺术的中心位置,呼唤人们用审美的眼睛观照文学艺术世界。审美直觉的功能是在心灵的对比中实现审美情感交流,从而最终完成审美对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徐加新  蒋琳 《语文知识》2011,(3):23-24,36
在悲剧结构形态上,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悲剧强调剧作的毁灭性结局,而中国悲剧则往往追求一种“和美圆满”的结构布局。阎连科的小说秉承了西方悲剧性结局,同时,很好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悲剧因素。他作品的悲惨结局,打破了我们民族传统的向往圆满与和谐的审美心理,他沉郁的叙述,也让读者感到生命的痛苦和悲哀以及人生的变化无常。  相似文献   

4.
【思路点拨】这则作文材料可以算是一则名言类(或论述类)材料。材料中蔡志忠所说的“拿橘子来比喻人生”这句话,明确了这篇作文的写作范围——围绕“人生”来谈自己的理解、看法与体验。“两种橘子”是一个譬喻,它点明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遇(难得圆满,常留缺憾);“一些人”的做法点明了本文的写作方向——如何看待人生中不同的境  相似文献   

5.
对文学艺术审美之维的探寻,它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历程:当文艺开始走出功利主义的藩篱,文艺的审美价值被理解为给人们的娱乐消遣,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它开始被理解为心灵的抒发和精神的愉悦,到了文学艺术发展相对成熟的现代时期,文学的审美价值被理解为一种艺术价值,它超越了以往对审美价值就是“娱乐”和“快感”的理解,逐渐代之以带有一定“审丑”意识、体现创作者创造性禀赋的现代艺术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意象在古代最初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后来逐步用于对诗歌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的评论及美学研究。《周易》中的“意象”,是利用八卦图像演绎人生福祸的一种暗示与象征,被认为是意向的雏形。而《文心雕龙》中已经明确使用意象的概念,有“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我校“论文学经典与精神家园的建构”这一理念,是根据“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语文学习策略研究”的研究方向——“在语文学习当中应强调经典意识”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是以“品诗、品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情、悟理、悟无字书之文章”为研究宗旨,以培养学生会通文学艺术与人生的审美修养观,注重人文化成的精神生活观以及积极进取、放达乐观的人生价值观为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几何人生     
我们的人生像一个弧形,有缺憾的人生比比皆是,不圆满是人生的常态.可谁又能说弧形不是一种美.是的,缺憾也是一种美,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每天过着感恩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一综观中外文学与文论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到,道德生活是历代文学的重要内容,历代文论家也都对文学艺术的道德教育作用有过深入的论述。经典作品和经典理论从不同方面证明,文学的道德教育作用决不是一般的道德说教,文学艺术的多方面作用都必须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在读者的接受活动中得以实现。中外文论家不约而同地注意到,文学艺术作为再现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和表现作家艺术家主体生命的统一体,在关注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关系和人与世界的情感交流与冲突的过程中,必须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道德纳入自己的审美视…  相似文献   

10.
获得审美体验是中学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要实现此一目的,准确地把握鉴赏作品的原则至关重要,这一原则应当是建立在审美价值之上的。文学作品虽然有其多元价值,但最本质的价值功能只能是审美价值.离开审美价值,文学艺术就不成其为文学艺术了,对小说而言,能否成功地凸现人物的审美价值,无疑是决定其整体艺术价值高低的关键,而作为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在众多的审美范畴中,“和”或“中和之美”又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审美范畴,它肇始于先秦“中和”思想,历代又有许多精僻详尽的论述。在此,我不想论证“和”的源流,而只想拍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象征诗派的理论柱石──契合与融合与“与”的相容性,以期对象征诗派与象征诗美的表现形式作一种传统化的审视。一、“和”:一种古典的审美意象中国的艺术精神主张主体和客体的和谐。而文学艺术作品的勉力——“神”在主体和客体的交接、交汇、和谐中.“‘重庆炳先生在片神”的概念的艺术转化》中认为: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一、随笔体散文中作家如何发挥主体性 散文创作中,作家充分发挥主体意识,以主观情感表现的特点,叙写人生,透视人生,品味人生,因此,有学者称:“散文的核心是作家主体,作家以散文为媒介与读者作心灵沟通,情感交流。因而,散文中的艺术世界往往涂上浓重的主观色彩。因为作家在散文中要表达的是自己对客体世界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又往往受到作家的审美理想与艺术思维方式等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以其敏锐的、务实的、顽强的秉性,感知着社会、关注着人生,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风姿。文章从报告文学的社会效应入手,论述了读者的审美要求。文章详细论述了报告文学在读者文学鉴赏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报告文学对读者文学审美思维的影响;报告文学使读者对文学艺术真实力量的企盼愈来愈强烈。  相似文献   

14.
审美既有经验性又有超验性,审美的人生既是现实的人生又是艺术的人生。因此,儿童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性教育,更是一种目的性的教育,即要使儿童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肉体与精神、感觉与意味的协调平衡中健康成长。而审美活动,就是儿童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作为“文本”的“文化”相互能动的交往过程,在这一相互对话、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文化得到了提升,儿童获得了精神的成长。这是一种根本性的、本源意义上的教育,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本体、更为全面的教育,而非手段、工具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悦纳遗憾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成功,追求人生、事业的完美。然而,在我们付出巨大努力追求完美的时候,完美似乎又永远可望而不可及,我们不喜欢的“遗憾”二字却时时伴随左右。遗憾是令人生厌的字眼,所有的人都希望遗憾离自己远远的,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没有遗憾,但遗憾却总是挥之不去。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在被遗憾所困扰,被遗憾折磨得寝食难安!考试不及格是遗憾,及格了没有取得优秀是遗憾;没有考上大学是遗憾,上了大学却没有考入理想的学校或专业也是遗憾;职称评定外语没有达到标准是遗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上线”了,却因没有名额未能晋升是遗憾;一相情愿的单相思是遗憾,有情人天各一方也是遗憾……,遗憾意味着缺失、挫折,遗憾使人心情郁闷,难怪人们差不多都不喜欢遗憾,甚至诅咒遗憾。  相似文献   

16.
“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在2005年的春节晚会舞蹈《千手观音》中,12位女孩、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一下子,所有的人都感动了,因为邰丽华等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了一种别样的美。不幸的低谷邰丽华,两岁时因高烧打针不幸药物中毒,从此失去听力。直到5岁,她才知道自己是与别人不一样的。其他同龄人可以“做听声辨人”的游戏,而她不可以;别人可以升入正常的小学,而她则只能在聋哑学校就读。聋哑学校…  相似文献   

17.
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文 学科的作用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价值的思考与张扬。它是人在对自我的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与智慧。在面对繁纷复杂的客观世界与起伏多变的人生时,它通过价值标准、审美标准和道德规范来理清谜团,认定世界的价值,赋予人生以意义。社会学科的作用是研究人类社会运行的法则和方式。它是在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确立人类最有效率的行为模式和对社会的思考与规定。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学科是“法治”的基础,而人文学科则是“德治”的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的治国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审美”一词的具体用法入手,辨析了文艺的审美自律论的合理性以及把“审美”窄化为“形式”后带来的局限性,即无视作品的内容和意识形态属性,从而割断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的多维联系。用审美来反驳《讲话》,或者反驳文艺的功利性,都将是一种简单化的含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人生三部曲”中池莉以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冷峻的叙述角度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 她笔下的主人公在婚姻这一“人生课堂”中成长起来,在“烦恼人生”中寻求解脱。其审美结构是一种多层 次的,在于把读者引入文本的深层空间,启发读者思考生存的困境、体验人生价值,从而实现现实主义文学 “为人生”的创作宗旨。  相似文献   

20.
如同一个缺失了一小块的圆,因为有了那个缺口它才可以滚动缓慢,才可以欣赏到沿途的风景。那个缺口,就是反对。[圆的“缺口”意喻缺憾、不圆满,以此譬“反对”,似乎牵强。] 人生需要支持者的帮扶,也需要反对者的贡献。反对是精致的地毯上镶入的花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