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有更真实的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期待。学生能自主获取一些知识感悟,在实践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切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感悟更真实,情感上受到教育的同时,更能得到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要小学生学习掌握教材上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阅读去获取相关信息、学习有关文化知识、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小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阅读奠定基础。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激励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小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去。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张静 《黑河教育》2013,(8):35-35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知启智,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读书是快乐的,让他们愉悦地去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师生同读  相似文献   

4.
武艳 《山东教育》2005,(7):43-44
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如果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愉快地参与,从而形成在阅读中去寻求知识的一种内驱力,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邪样:“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5.
一、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关键 “如何使阅读课上得生动有趣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备好课很重要。为了使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感兴趣,我打破常规。没有在第一节课大谈阅读的重要性和阅读方法什么的,而是讲了“伟人是如何阅读的?”“阅读是如何开启伟人心智的?”这些会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用伟人阅读的经历吸引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6.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阅读习惯作为学习习惯中核心组成部分,更应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其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更可以让学生积累实用的语文知识。通过从小强化学生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到趣味和高尚情操的熏陶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发展。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不断创新阅读方法和策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主动去阅读、去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读书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  相似文献   

8.
新粤派语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阅读方式是学生主动阅读,感悟体验、探究发现,尊重感悟的个性和多样性;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巧妙设问,启发点拨,引导探究。阅读范围是开放大语文的;阅读过程是专注惬意的。阅读目的是满足实际需要,“实用类作品”为学习新知识;“议论类作品”为获取新思想;“文学类作品”为审美鉴赏。  相似文献   

9.
车娇 《文科爱好者》2022,(3):203-205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有限,因此在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需要从多方面考量。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教师要以兴趣激发为抓手,以多样化阅读活动为桥梁,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活动情境,力求有效推动小学低段阅读活动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文化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并巩固知识。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相似文献   

11.
"生态阅读"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导向,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平等的、自由的阅读。"生态阅读"课堂中,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充分的调动,有助于更深刻地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由于儿童缺乏鉴赏能力.我们老师更应该谨慎选择其所读书目.予以正确指导.并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自己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吸收书中的精华和作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要素。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提出疑问、去品味语言、去思考问题、去领悟作者情感,这就是阅读活动中的思辨——思考和辨析。  相似文献   

14.
正一提起阅读教学,很多语文教师都有一种相同的感觉——头痛。其实,阅读就是一种活动,一种读者的实践活动。如果没有阅读的实践,不仅长不了精神,也增不了智慧。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就必然让其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一、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动力,没有了阅读的兴趣,便没有了阅读的动力。我们要调动中学生去主动而自觉地读书,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去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以调动。1.悬念调动。所谓的悬念调动,是指在阅读教学时,教师把一些悬念留给学生。例如,  相似文献   

15.
刘海霞 《西北职教》2007,(12):35-3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领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外阅读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作为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层次、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阅读条件和不同的阅读价值取向,创造阅读条件,提供阅读交流平台,激发阅读兴趣,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感悟、思考,并通过个性化的感悟,个性化的思考,拓宽个性思维领域,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阅读本就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我们不应该代替学生分析实践,应该将阅读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与情感活动,在阅读感悟与思考中收获乐趣与启迪。在新课改融入教学的今天,语文阅读也应在理念上进行创新,在方式上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热爱、享受阅读。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师不是一味地讲解与分析,而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其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以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文,学会阅读,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维.享受审美乐趣。要想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感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不仅仅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激情唱响属于自己的歌。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终生受益。本文探讨了阅读的重要性,并指出阅读对写作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主动阅读,通过阅读点亮他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之中的薄弱环节,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语文阅读学习观念,对语文阅读抱之以敷衍的态度。阅读兴趣低下,甚至没有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以至于无法通过文章阅读来获取语文信息。语文阅读篇目当中蕴含大量的语文知识,不仅涉及字、词、句的理解,还有语文修辞手法的运用,而阅读文章的过程是语文知识整体运用的过程。作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能否正确掌握语文阅读技巧,提升整体感悟能力,关乎学生能否通过语文阅读领略文章当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令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准上升到新的层次。当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缺少教师的指引。本文将根据高中语文阅读的特点及难点,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在语文阅读当中的整体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是学生阅读书本知识,获取感性的认知。这种阅读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它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更直接、更迅速、更系统地获取知识。以往我们所探讨的阅读教学的各种方法,也往往立足于作为知识载体的书本,因此讨论阅读的焦点就变成了如何去利用和开发课本。但随着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体现时代特征的生活化、多样化的阅读要求的提出,生活化的阅读已成为时代的呼声。因此,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提倡从生活本源出发,力求生活化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