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山一带自明朝中叶便传闻有安葬建文帝朱允炆的所谓“天下大师墓”一说,如《长安客话》中曾引用了明代学者王在晋的观点:“建文墓在西山。闻嘉靖十五年九月,圣驾尝幸此。”又如,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景泰陵)又北二里,一丘一碑,碑曰天下大师之墓。仁和郎瑛曰:建文君墓也。通纪称建文自滇还京,迎入南内,号曰老佛,卒葬西山。”再如,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写道:“建文帝葬处,距景帝陵不远,石碑题曰:‘天下大法师之墓’。”其后诸多北京志书中也沿袭此说,似乎是言之凿凿、铸成铁案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2.
自洪武四年(1371)开科取士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所取多后生少年”,于是便“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一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才举行了停罢后的首次会试,取中进士472名。但由于本科榜眼练子宁及进士黄子澄等在靖难之役中坚决站在建文帝一方,所以当明成祖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后,不但将练子宁、黄子澄等削籍置法,而且还下令毁坏了本科进士题名碑,从而造成《进士题名碑录》中许多进士缺名。朱保炯、谢沛霖先生在编纂《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时,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上,云南是名副其实的“山高皇帝远”之地,很少有皇帝到云南来。然而,明朝时期,却有两个皇族中人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就是明初的建文帝和明末的南明永历帝。尽管现在对建文帝是否到云南为僧尚有不同看法,但永历帝不仅到了云南,还把南明朝廷迁到云南……  相似文献   

4.
周文革 《湖北档案》2007,(11):39-41
明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曾连续上演了两幕削藩的活剧。两剧的导演,一是建文帝,一是永乐帝。建文削藩,激成“靖难之变”,刀光剑影,干戈扰攘,结果皇冠落地,江山易主;永乐削藩,从容不迫,谈笑之间,恶藩被削,众王俯首。同样是削藩,为何结局竞有天壤之别?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意味深长的问号。  相似文献   

5.
叶官谋 《兰台世界》2012,(15):47-48
本文认为,广西武宣县仙岩洞留下的三首诗当属明代建文惠帝所作。建文惠帝在"靖难之役"后,不仅得以逃脱,而且在逃亡近四十年后,在游览武宣县仙岩洞时,白发苍苍的他抑制不住牢落多年的悲苦心情,于是题诗三首。  相似文献   

6.
<正>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雍正皇帝第四子。1735年即皇帝位,年号乾隆,俗称乾隆皇帝。他是清代最长寿的皇帝,却不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为彰显对皇祖康熙的尊崇,不超越皇祖在位61年之限,他于乾隆六十年宣诏退位,当了四年太上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太上皇。他不喜繁文尊号,在传位诏书中钦定尊称其为"太上皇帝"即可,因此他并无中国传统历史上太上皇不断累加的繁长尊号。薨逝后尊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相似文献   

7.
<正>清代皇帝巡幸盛京虽始自康熙帝玄烨,但最早筹划回乡祭祖的却是顺治帝福临,可惜终未成行,成为遗愿。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夜,清太宗皇太极突然病逝,未立传位遗诏。十四日,清王朝于盛京崇政殿召开确立皇位继承人会议。当时,清太祖努尔哈齐二子代善、十四子多尔衮及皇太极长子豪格等分拥重兵,都是帝位的强劲争夺者,兵戎相持,势均力敌,为避免帝位之争引发兄弟子侄间武装内讧造成政权危机,最终各股势力相互妥协,拥立皇太极  相似文献   

8.
道光皇帝旻宁在位30年,在为政治国方面亮点不多,只能算是中庸守成之君,但在历代君王中崇尚节俭这一点上恐怕是举世公认的。清代笔记中对道光皇帝的节俭佚事多有记载。据说道光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极其节俭,甚至晚上只买五个烧饼,他和福晋各吃两个,其余一个给大阿哥奕讳吃。贵为天璜贵胄,却自奉俭约到  相似文献   

9.
距今600多年的公元1402年,明朝首都应天府(今南京市)城内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冤杀事件。这一年,发动“靖难之役”,篡夺亲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皇位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终于攻陷京师。当他坐在皇位上叫建文帝遗臣方孝孺草诏即位诏书时,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方氏的拒绝,并被方氏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出版参考》2006,(35):25-26
爱心觉罗·胤禛可谓是一个饱读内典、深明禅学的"佛心天子".他曾给自己取了"破尘居士"、"圆明居士"之号,将自己装扮成不好杀、不邪淫、不饮酒、不贪财的佛爷皇帝.尽管人们常说他谋父逼母弑兄屠弟,为政苛猛.  相似文献   

11.
依照中国古代星黎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是帝所居,置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殳称紫禁城。明代幕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开始营连逸座宫殿,至明采乐十八年,即1420年落成。  相似文献   

12.
微记录     
正@历史微距:"一代宗师"叶问(1893~1972年),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陈华顺(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并成为陈华顺封门弟子。以一人之力,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故被门人推举为"一代宗师"。但他最为名扬海外还是在于晚年收了一个比他更出名的关门弟子李小龙。@凤凰网历史: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延续几千年,朱元璋跳不出这个框框。只有嫡长子继承皇位,大家才拥护。朱棣不是马皇后的亲儿子,所以经过权衡,朱元璋作了一  相似文献   

13.
官以何为天     
"民以食为天",古人说的,没有谁不同意. 请问官以何为天呢?古人没有明确说过,今人也没有明确说过.官与民不同,官是不以食为天的;不管是多么贫困的地方,也不管是怎样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有谁见过当官的挨饿了?封建社会,皇帝就是官的天.损害了皇帝的利益,不用说官当不成.命也甭想要了.有一本叫做<官经>的书里说: "也夫天以亿兆之命托之君,君以亿兆之命托之相(官)."皇帝受命于天,百官受命于皇帝.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4.
光绪被囚瀛台虽面临被废的危险,但终于得以维系帝位。在接下来的"庚子之变"中,他并不甘心其傀儡地位,在御前会议和西逃过程中力图有所作为,试图脱离慈禧控制,但是在将权力视为禁脔的慈禧太后面前,他的所有抗争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5.
光绪言皇帝的《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正式开端的标志是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慈禧亲信荣禄私下活动,打算联络六部九卿共同上书请慈禧复出,御史李盛峰也在御史中串联,号召联名上奏请慈禧再度垂帘。后党逼光绪退位的举动,使得已亲政的光绪忍无可忍,他甚至通过庆亲王奕劻勖向慈禧捎话:“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光绪以其懦弱、畏怯的天性向慈禧要权,这几乎是他一生中破天荒之举,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档案馆所藏《明太祖实录》稿本保留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一月至六月的内容。"稿本"中存在大量同音异字的情况,应属不熟悉明初情况的抄手"听写"而成。其记事顺序和通行的《明太祖实录》十分接近,但使用语言口语化色彩明显,书写格式留有许多明代起居注和钦录簿的痕迹,对燕王朱棣也不避讳,因而可以推断为建文帝时期的《明太祖实录》或其初稿的抄本。明太祖欲择立燕王一事在"稿本"与通行的《明实录》中均有记载,对比分析《太祖皇帝钦录》中明太祖的思维脉络,从逻辑上可以证实此事的真实性,这无疑对明初政治走向的研究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除敖拜,平三藩,统一台湾,亲征噶尔丹,充分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并在中国历史上开一代盛世。而他的孝道同样也为人赞颂:“像(康熙)皇帝那样最出色、最典型的孝道,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这是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写与法国路易十四的信中所说。《康熙起居注》中也有这样一段评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洲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居则视膳于寝门,出则亲扶于雕辇。万机稍暇,则修温清之仪;千里时巡,恒驰络绎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后于平日,诚自古帝王之未有也。”…  相似文献   

18.
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你无法证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他的激情会让人觉得无法辩驳。他在北京的分公司叫"华佗论箭";他公司的年会叫"感恩论坛"。你可以叫他"中国包工头皇帝",他也乐于被称为"华夏第一狂人"。他说"我能一直狂下去,这才是真正的牛X。"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在清末任直隶总督、军机大臣,民国建立后任大总统。在今天看来,袁世凯可谓是相当了得的成功人士。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成功人士,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竟然选择了皇帝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是他一生当中少有的、也是最大的败笔。那么,像袁世凯这样谋略绝非寻常可比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之潮流,企图复辟帝制,穿龙袍,当皇帝呢?  相似文献   

20.
梁武帝(464--549)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功武艺都不错,运气也不错,在位时间竞长达48年,在南朝诸帝中是首屈一指的。他即位之初,也是个好皇帝,可惜到了晚年,过度沉溺于佛教,无心治国,导致国力日衰,江河日下。最能反映他瞎折腾的,是他曾四次出家又还俗,这不仅在历代皇帝里绝无仅有,而且在老百姓中也没听说过,他无意中创造了一个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